一例肉鸡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

    杜喜忠 陈学镇

    摘要:2013年11月,某禽业公司“公司+农户”肉鸡饲养模式有30%左右养殖户饲养的快大型黄羽肉鸡出现采食量下降、咳嗽和排粪异常、死亡率3%~5%。经实验室萤光RT-PCR检测,4/6样本H9亚型禽流感核酸呈阳性;鸡胚尿囊液HI试验H9亚型禽流感抗体6.67log2;细菌生化试验符合大肠杆菌特性;药敏试验表明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头孢喹肟中度敏感;结合流行病学诊断判定为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关键词:肉鸡;H9亚型禽流感;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诊断;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13-02

    自从1994年我国大陆首次从鸡体内分离出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来,该亚型病毒开始在我国鸡群内蔓延。由于H9亚型禽流感感染后引起鸡的免疫应答水平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并发或继发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临床多见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发病率与致死率升高[1-3]。现将某禽业公司的一例肉鸡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1发病情况

    该公司为“公司+农户”饲养模式,所有肉鸡都进行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2013年11月有30%左右饲养户饲养的快大型三黄鸡前期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2~3 d后快速出现鸡群采食量下降、咳嗽和排粪异常、死亡率3%~5%的症状。按慢呼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治疗,前期尚有一定效果,后前效果不明显,且疫情有蔓延趋势。

    2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靡,消瘦,羽毛蓬乱,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张口呼吸、咳嗽、怪叫等呼吸症状;腹部肿胀、重坠,病初粪便干细,后期粪便尿酸盐增多,甚至可见排黄绿色稀便或水便;病死鸡大多仰卧。

    3病理剖检

    病死鸡包心、包肝明显;有严重的气管和少数喉头出血,气管内有黏液,部分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有白色或黄色干酪样栓塞物;肺充血、萎缩;气囊上有白色至黄色纤维素状渗出物或类似霉菌结节物;盲肠扁桃体及肠道淋巴结、胰腺出血或有白色点状坏死,腺胃乳头萎缩挤压有脓状物渗出。

    4实验室诊断

    4.1病毒检测

    4.1.1萤光RT-PCR检测采集6只病死鸡的气管、肺脏、脾脏,处理后分别按GB/T16550-2008、NY/T 772-2004、NY/T 772-2004、GB/T 23197-2008标准进行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进行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检出NDV、IBV核酸;2份样品AIV疑似阳性,4份样品H9-AIV核酸阳性。

    4.1.2鸡胚法检测用分离的病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0.2 mL/枚,各3枚。收集24 h后死亡的鸡胚尿囊液,测定其血凝价。将病毒盲传3代后,分别用H9-AI、H5-AI标准阳性血清在96孔V型血凝板上做HI试验。结果显示,鸡胚死亡时间分别为36、36、48 h,H9-AI的血凝效价为6log2、6log2、8log2;H5-AI的HI均为0。说明血凝性尿囊液病毒为禽流感H9亚型病毒。

    4.2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4.2.1细菌分离与鉴定采取病死鸡的肝脏无菌分别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经过37 ℃培养24 h后,其中有4个培养基长出鲜桃红色,菌落中心深红色,米粒大小,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明光滑,湿润的菌落。挑取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G-中等杆菌,疑似大肠杆菌。挑取疑似菌落经纯化培养后进一步做生化试验显示,分离菌产生靛基质,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不生长,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

    4.2.2药敏试验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对头孢噻吩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头孢喹肟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

    5小结与体会

    (1)此次患病鸡群虽然进行了H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但仍然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可能与该病毒持续变异[4]或免疫程序有关,在以后工作中要加强H9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监测[5],以便选取适宜疫苗和调整免疫程序,确保免疫防控效果。H9亚型禽流感仍是当前危害肉鸡的主要疫病之一,严格认真地做好H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冬春、秋冬交替季节)更要加强H9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

    (2)由于抗菌药在肉鸡养殖中大量使用,大肠杆菌已对常规抗生素产生广泛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6-8]。因此,在生产上应定期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监测,通过药敏试验选取有效药物,以提高控制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效果。同时,还可考虑联合用药和交叉用药,以及中草药、增效剂的应用,以消除鸡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3)H9亚型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有协同致病作用[9],对商品肉鸡危害巨大。禽流感病毒对黏膜有比较高的亲嗜性,感染后严重损伤呼吸道及肠道黏膜,导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当大肠杆菌感染后产生胞外酶,胞外酶可裂解弱毒,加强H9亚型禽流感的毒力,使鸡群的发病加重,死亡率升高。

    参考文献:

    [1] 张卫群,朱子洁.一例肉鸡大肠杆菌与H9亚型禽流感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J].中国动物保健,2012,14(1):46-47.

    [2] 韩梅英,刘国华,许卫戈,等.鸡H9亚型禽流感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10):22-23.

    [3] WEBSTER R G,KRAUSS S,HULSE P D,et al.Evolu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in wild birds[J].J Wild Dis,2007,43(Suppl):1-6.

    [4] 冯强.H9N2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变异分析及对鸡免疫机能的影响[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5] 刘健,葛菲菲,鞠厚斌,等.2007~2008年上海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分析[J].2010,18(4):41-46.

    [6] 薛原,张秀英,陈建飞,等.鸡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1-112.

    [7] 郑蓓,常维山.2011年我国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2(5):80-82.

    [8] 刘栓江,张新国,杨汉春,等.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6):48-49.

    [9] 曹丽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禽源大肠杆菌的协同致病作用[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