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STEM教学活动探究

    李晨曦

    

    

    

    [摘? ?要]STEM教育是一门结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综合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科技创新人才。教师可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开展STEM教学活动,借助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3D打印设备进行实施,探索丰富的STEM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3D打印技术;STEM教育;多功能作图尺;流程

    一、开展STEM教育是国家战略发展政策

    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鼓励在高中阶段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应将信息技术纳入跨学科教育模式当中去[1];于2017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2];于2018年印发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逐步形成创新课程体系。这些连续发布的政策性文件,反复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说明STEM教育是满足时代需求的综合性教育。为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STEM教育实践。

    鉴于此,笔者深入研究了由中国科学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和《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其中,《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明确指出,STEM教师应能够根据内容准备STEM课程实施的硬软件,具备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创设可以探究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或生活场景,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这为探究和实施STEM教育的教师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清晰的教学目标。为此,笔者积极尝试开展了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STEM课程,现以高中多功能作图尺的设计与制作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STEM课程。

    二、利用3D打印技术

    制作多功能作图尺的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教师先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免不了使用三角尺、圆规等在黑板上作图,画直线和角时要用到三角尺,画圆时就换成圆规,通常无法用同一个教具实现所有的作图功能,而且教具圆规在黑板上作图时的圆心位置不易固定,增加了作图难度,使绘图效率较低。那么,能否发明一种新的作图工具,既能画直线,又能画特定度数的角,还能画圆,更便于教师们使用呢?

    2.分析问题

    要想把直尺、量角器、圆规的功能集于一体,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组合法”,然而简单的组合会使工具体积庞大,使用起来也相当不便。因此,找到合理的组合形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考虑设计方案时,就要遵循“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原则:画直线需要一块矩形主尺;画确定度数的角需要引入标度;画圆的主要问题是圆心不易固定,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圆规的支腿太高,作用力稍有偏斜就会产生较大的力矩,使圆心偏离原来位置,那么减少圆规支腿尺寸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并分析以上问题,要求每个小组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在全班分享交流,并分析每组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共同确定一个理想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三视图的绘制,教师从中挑选较规范的视图汇编出各部件的三视图(见图1)。

    3.利用3D软件和3D打印技术制作多功能作图尺

    Autodesk 123D Design3D是一款易学、易用、功能齐全的建模软件,高中学生很容易掌握。教师需要先教会学生最基本的软件操作,此后,学生将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学生将根据图1所示的平面视图绘制出3D模型,各小组内再次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报出三视图中各部件的尺寸,有的利用软件构建部件模型,有的在旁边检查构建过程中的数据是否正确,有的协助构建部件模型。教师巡视并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在学生完成模型构建后,教师将各组构建的模型汇总,并选出最好的模型组件(见图2)。

    各部分零件的模型建成后,并不能保证打印出来的实体能够组装到一起。教师要通过实例或模型使学生认识到,根据软件设计模型打印出来的实体,可能会因为尺寸误差而导致难以顺利组装在一起,特别是在孔槽的位置,这就需要在软件环境下对装配尺寸进行微调(如孔槽的尺寸要略大于轴销),然后将各部件在软件环境下进行模拟组装(见图2),从不同视图方向对各零部件的尺寸核对无误后,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实体零件,最后完成组装。

    4.产品的使用与改进

    STEM教育倡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多功能作图尺的制作后,要引导学生对其实用性进行检测。学生和教师都要请不同的人使用这一产品,并与使用者进行交流,发现需要改进之处,对3D软件模型进行优化。这样,通过反复使用、交流和改进,最终制作出了一款较理想的多功能制作图尺(见图3)。

    三、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

    开展STEM教学活动的一般流程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归纳出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开展STEM教学活动的流程或步骤(见图4)。一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开展STEM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真实问题的能力。二是设计方案。方案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设计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描绘工程图。工程圖的描绘一般要求使用三视图,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软件构建模型。此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并熟练使用相应的硬软件,如3D设计软件、3D打印机。五是模型产品的改进。此阶段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的修改和完善,也有对研究过程的整体反思,这将使学生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并解决问题。掌握了以上流程,学生就不仅能够设计制作多功能作图尺,还能举一反三,尝试设计并制作其他“产品”。

    四、结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强调,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的责任。实施STEM教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培养高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4]。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尝试STEM教育,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STEM教育的实施需要实施者具有相应的数学、工程、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它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这往往导致开展一次STEM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多于开展常规单科教学活动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尽量减少与课程无关的变量,设计与学生能力相当的、通过探究能够企及的课程活动。而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STEM教育工作者,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与交流,将STEM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跨学科应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素.《2017年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解读[J].现代教育,2017(7):4-7.

    [2]王素,曹培杰,李正福,等.中国STEM 教育白皮书发布:提高学科的本质认知和科学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7-8-26.

    [3]戴浩,周智良.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竖直平面圆周运动脱轨问题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8(8):63-64.

    [4]董莉,蒋德琼.有关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EM教育的思考[J].物理通报,2017(5):7-8.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