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分析和模式实践

    周雪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江苏省张家港中等职业学校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实战探索,针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不同的合作策略,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近年来,学校选择与区域内大型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合作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效果不断增强。

    一、张家港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张家港市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三甲,区域内民营企业近900家。全市规模型的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有6家企业近三年均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018年,进入苏州民营企业50强的有11家(全部为制造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的有5家。同时,区域内的民营企业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注册驰名商标20件,中国名牌产品15个;128个民营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个,国家标准92个、行业标准71个。大型民营企业是张家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其中,当地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的扶持政策。

    二、张家港地区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驱动力分析

    (一)企业面临转型升级,企业员工素质迫切需要提升

    张家港的民营企业起步较早,完成原始积累后,通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多元化的方式得到快速发展,不少企业在行业或细分领域成为“巨人”。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民营企业自身经济结构提升的需要,企业加快了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转型的步伐。

    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开拓新的市场。例如在钢铁等传统企业,一方面,技术升级后,为确保先进设备设施高效发挥功能和得到日常维护,整条生产线或整套设备需要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员来操作;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来自一线工人的底层创新,完成对现有设备的局部改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效能。民营企业普遍认识到,无论是企业员工培训还是新员工的引入,与本地的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是保证高素质员工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合作意向强烈,正合企业需求

    江苏省对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很迫切,不断通过项目驱动加速职业学校的改革创新步伐。江苏的中职学校要想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在职教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张家港中等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示范校,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为保持发展优势,迫切需要在校企合作方面做深做强。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出发点是为提高教育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在行动上表现得很主动,充满诚意,这对企业触动很大。同时,大型民营企业处于继续做大做强的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区域龙头职校主动提出的合作要求欣然接受,双方强化合作属于一拍即合。

    (三)企业掌门人普遍具有国际视野

    张家港地区的大型民营企业创始人大多进入退休或半退休状态,家族的第二或第三代成为企业掌门人。新掌门人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欧美国家留学经历,具备国际视野,对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有一定研究,把人力资源储备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的意识普遍较强。同时,他们自身有较大的格局,不局限于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一定要为自己的企业所有、所用,能站位于地区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作为企业掌门人,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把先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

    (四)一批优秀毕业生在企业处于关键岗位,具有浓厚的职教情怀

    张家港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早,特别是学校多年来输送的毕业生已分布在本地区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尤其在大型民营企业,不少优秀毕业生已担任人事、生产等重点部门的负责人,他们从职业教育中走出并获得成功,对职业教育和母校有感情,愿意促进母校和企业的合作。

    三、永钢企业学院运行实践

    张家港中等职业学校和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永钢集团从双方发展需要出发,合作成立了永钢企业学院,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破职业教育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的壁垒,实现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既体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性,更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内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一)企业学院运行机制

    建立领导机构——永钢企业学院理事会,由分管校长担任理事长,永钢员工培训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全面领导企业学院。理事会下设企业学院办公室,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人员组成,负责合作事项的协调。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组成,以企业学院名义向教师发聘书。企业学院在学校和企业均建立培训中心,作为学生(学徒)技术技能培养的平台。永钢集团从职工培训基金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合作项目学徒培养过程中的费用(奖学金、学徒工资、企业师傅奖励、团建经费等);学校从市财政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校内有关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费用(教材开发费用、教师加班费用、校企联络费用等)。双方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从人、财、物上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依托永钢企业学院平台,学校已举办两期面向企业设备维护维修岗位的现代学徒制班,学徒由五年一贯制机械专业和机电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报名,校企双方考核确定人选),每个学徒制班级共同培养周期为两年(从四年级开始)。学校和企业均建有企业学院的实训中心。

    学徒第一年在学校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和通用技能学习,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师资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把企业培训课程有效嵌入),部分课程由企业讲师讲授,其中穿插学徒到企业的见习和认知学习,部分培训(实训)项目在企业学院实训中心内完成。

    学徒第二年全程在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并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学生具有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学生需要接受理论授课的部分由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授课,在企业按照师带徒的形式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同时,企业通过团队活动、企业文化熏陶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职业素养。其中,第二年的第二学期,通过双向选择,企业可以与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学生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学生的成绩及综合评价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

    (三)合作取得的成效

    第一期的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已毕业,班级84%的学生顺利进入永钢集团就业,其中90%的学生因考核优秀直接进入原现代学徒制培養时的定向岗位,毕业生表现得到企业的认可。第二期的参与人数增加到40人,培养过程在第一期基础上形成基本模式。双方合作开发校本教材6本,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份,双方互聘教师达32人。

    四、永钢企业学院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合作能否可持续开展,关键点在于双方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证并不断扩大,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徒培养质量以及现代学徒制班培养的学生成为合作企业正式员工的比率。基于这两点考虑,永钢企业学院将引入国际上较先进的钢铁企业技工的培养模式和培训课程(把德国巴登钢铁的培训中心作为合作方,该企业年人均产钢量世界第一),大力提升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将在校内实训基地新建大型永钢企业学院实训基地,建成冶金类基础和专业实训中心,面向学生、本企业员工和全社会开展培训服务,扩大永钢急需岗位员工的来源;面向永钢职工子女及永钢集团新招员工开设现代学徒制班,进一步提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针对性。另外,从学校角度出发,尽快将永钢企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形成固定模式,复制到与其他大型民营企业的合作中,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本文系上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2018/2019立项课题“不同属性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度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GZJ2018/19—10)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