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路亚妮?í?




摘要: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以期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4002104
近年来,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加,而企业所需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极为匮乏。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许多大型高技术含量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
文章以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
一、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主要通过教学和实践环节实现,土木工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3]。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科技创新能力的源泉。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依旧呆板缺乏创新,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之间相对封闭独立,内容陈旧滞后,结构不合理
首先,长期以来,土木工程的主干课程过分强调各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缺乏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衔接,缺少优化统筹,主干课程之间相互重复,课程庞大琐碎,教学效率低。其次,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偏少,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科
技发展[4]。再次,注重自然科学基础的传授,而对目前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知识很少涉及。总体而言,
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迅速,新学科、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教学内容依然“以不变应万变”。
(二)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虽然大部分学校设置了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重复、多人同题、机械照搬照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调动学生独立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指导教师只是尽力做好实验准备,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缺乏开发创造性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致使实验大多成为对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
验,缺乏启发性、综合性、设计型和探索型实验。有些专业课内容原本应在工地现场讲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大多不具备条件,仍是在教室内照本宣科,专业课教学与实践性教学脱节[5]。
(三)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占师资比例较大,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老教师陆续退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
(四)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相对不足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季节性、流动性和周期性,地方院校难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6]。加之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毕业实习期间基本上是在东奔西跑找工作,根本无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因此,施工企业一般不愿意长期、大量接收实习生。
综合以上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应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良好适应能力的工程应用人才,更好地适应当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
二、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根据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自身专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2013年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开办国际本科教育,2014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
(一)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院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六个环节,通过1年的专业通识学习+2.5年的专业知识学习+0.5年的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逐步形成了“1+2.5+0.5”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其中,1年的专业通识学习由所在学院的基础知识教学部负责教学管理,教师均来自学校的外语、数统及计科等学院,课程以基本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通识教育为主,在此期间学生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和计算机二级水平,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2.5年专业知识学习由所在学院的专业技术部负责教学管理,教师均来自城建学院的专业教师,在此期间学生以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为主,并辅以工程实体参观见习、模型制作和学科竞赛等。0.5年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实习由所在学院组织学生到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完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