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习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段小学生而言,作文不仅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逻辑的养成。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练习、案例教学为主,思维导图的引入则能帮助学生高效理清写作思路,将零散的素材有逻辑地组合起来。笔者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希望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读;小学语文;整本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133-02

    【本文著录格式】李娴.体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外语文,2021,20(04):133-134.

    习作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习作篇幅长,囊括元素多,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与思考力,小学生在习作中往往容易半途而废、陷入混乱,最终导致习作变成流水账。对此,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一筹莫展。思维导图是以主导思维为支撑,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罗列元素关系,从而帮助建立全面、有序的整体观,并借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局部的习作与理解方式,是我们习作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将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达习惯。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突出问题

    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建立起完善的、有逻辑的习作思维技巧十分重要。但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仅仅通过传统的习作案例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良好习作思维与习惯的构建。笔者通过教学总结,发现当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

    (一)习作任务过大,学生习作思维混乱

    小学生在面对习作任务时,通常是在教师完成某篇习作或者题目的分析与解读后,直接进入习作环节,衔接方式相对突兀,导致学生突然面对一整个习作任务,容易不知所措,陷入众多的习作元素中。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习作方式过于直接、死板,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过大,导致学生在处理零碎的习作内容时出现记忆混乱,最终不知所以,草草了事,习作质量差。

    (二)学生习作兴趣缺失,教学持续性受阻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习作教学过程的重要教学目标。目前,在进行习作时,小学生容易受盲目跟风意识影响,不会根据自我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此外,小学生无法合理分配时间,不懂得处理各类习作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全面掌握习作方法,导致学生的习作效率低下,最终影响习作教学的持续性。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构建思维导图思维,帮助学生串联习作构架元素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理念,没有引入人们思维工具的意识,过度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习作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导图工具其核心在于思维,通过树状等各类关系连接模式构建习作内容的思维逻辑,从而达到串联更多复杂元素,帮助深入思考习作整体与部分内容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习作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思维导图教育理念,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课堂习作教学中,首先构建思维导图的习作思维,帮助学生串联习作素材零碎元素,并顺着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完成逻辑串联,从而更好地组织作文架构。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写作题目“让我气恼的一件事”教学中,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题目开始构思、习作,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选择事件困难、展开描述困难、组织语言肤浅等现象,即使教师进行相应启发,学生选好了事件,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优秀的写作。而此时,引入思维导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气恼”“以后遇到相似的事该如何应对”等构架,从以“气恼”为一级标题展开,让学生描绘出将要叙述的事件。在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后,学生将形成一定的写作思维,这对于提升写作专注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习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习作任务进行分解,通过分解,并记录在书籍的空白处,之后借助思维导图,将之前的总结归纳进行二次梳理,绘制人物事迹内容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习作的印象,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整本习作后进行再次思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习作综合素质。

    (二)巧用思维导图辅助分析,帮助学生理清习作顺序逻辑

    思维导图教学能够有效地加快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快速回忆、串联所学内容以及生活经验素材。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缺少习作思维能力,无法快速串联写作素材并且理清不同素材之间的逻辑顺序关系。面对这样的教学问题,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维,强调细节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语文习作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情感逻辑,以提升学生习作文章的教学效率。为了培养学生语文习作思维,教师可让学生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事件细节,提高学生思考以及习作效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事件、事物过程、特征、逻辑以及价值,提高学生的寫作表达能力。

    例如,在面对“一件美好的事情”的五年级写作题目时,教师即可让学生首先用思维导图列出自己长这么大印象最深刻的美好事件,并对每个事件进行简单信息的下级思维导图罗列,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学生沉浸在对事件和情感的回忆中。并引导其选择其中一件美好的事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导图构建,列出事情发生起因、经过、结果,使其能按照事件发生逻辑完成习作。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将重难点都清晰且有条理地绘制成思维导图,便于学生从重点出发,再次深入到事件内展开深入探究。长期反复,学生的习作能力会得到快速的提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整本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提升思维导图硬技能,强化“化整为零”习作能力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若是过于依赖教师的引导,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只有学生在进行语文整本习作的活动中,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技巧,在习作过程中主动运用思维导图展开习作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提高学生语文习作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将思维导图的使用技巧传授给学生,杜绝包揽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掌握思维导图技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其能充分掌握思维导图的硬技能,积极主动利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深度掌握习作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整本习作不同于一般习作形式,是系统的整体化习作,它的篇幅较长,内容素材繁杂,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思维导图虽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整本习作,但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学生在开展整本习作时,思维导图绘制过程较为复杂,包含的信息量过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迅速展开写作构思。在小学语文习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习作内容过多,思维导图的绘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对所有作文题目都绘制、引入思维导图,那么思维导图也过于冗长,无法发挥其归纳引导优势,导致学生无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习作的有效思考和练习。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写作任务化整为零,将作文有效分成若干部分,不可总是对整篇作文进行整体绘制分析,减少思维导图绘制的复杂形成,以分节的部分内容整合寫作内容,提高学生深度掌握习作思考内容的效率,推动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开展人物类习作练习过程中,人物的品行特征也是习作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习作,学生可以总结归纳出人物的品格特性,对其品格特性深入分析,将自己欣赏的品格特性作为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加以学习进而运用到自身上。学生要想在习作人物类文章过程中,总结出人物的品格特性,必须在进行习作的基础上开展分析习作。分析习作是指学生在完成部分写作后,对整篇文章进行反思、分析,引入思维导图方式,梳理人物描写内容,绘制书中人物品格特性的思维导图,透过表面记录内容,发现作文表达的深远意义,进而了解掌握自身写作意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小学生是建立价值观、汲取知识的上升期,要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使其能获得自我成长的欲望和效能,语文教师必须借助一切力量扩大学生的习作范围,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思维导图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思维模式,能帮助语文教师很好地完成导读教学,这对于学生构建自身的思维模式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文文.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

    [2]郝莹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8).

    [3]高迎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李娴,女,1997年生,福建长汀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