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

    艾弘

    其为人也孝弟(通“悌”——编者按),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释义】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长官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选择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重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建立好了,人的道义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写作背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现实意义】孝,是孝顺,善事父母,指对父母的爱;悌,是悌敬,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并总是将“孝”与“悌”并提,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缘关系中的亲情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孔子教育弟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入则孝,出则悌”。他一生致力于实现“仁”,途径就是“孝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孝悌是一种建立在礼制秩序上的互敬型伦理关系,是一切美德的人性基础。在儒家思想中,孝悌不仅是家庭伦理规范,而且是一切社会道德规范的根基和出发点。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就不会犯上作乱。相反,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兄长,也就不可能尊重上级,不可能友爱朋友。基于这一认识,儒家认为孝顺父母的人必然会效忠君主、友爱朋友,这样就由亲情扩充至社会和国家,在“家”和“国”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因而有了“移孝作忠”“求忠诚于孝子之门”之说。此后,孝悌被历代统治者所弘扬,成为融入中华血脉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孝悌在维护家庭和睦、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中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在全社会倡导孝悌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上率下。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領导干部要讲政德,既要“明大德”“守公德”,又要“严私德”。“私德”之首就应当是孝悌。倡导孝悌,有利于通过祖训家规的传承来约束官员行为;倡导孝悌,可以使人们慎终怀远、敬畏生命,对于弘扬人生的价值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官员积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成。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