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的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但近几年,由于认识上存在偏颇、职业院校生源短缺及生源基础较差、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就业准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新疆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十二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将是新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全面落实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但同时也指出,当前新疆科教整体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巫待提高和加强。如何正确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现状,使新疆的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疆经济发展服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教育模式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育界、用人单位及青年人都曾经片面追求高学历教育,忽视或轻视职业教育。然而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学历在就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注重于学生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去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社会正在由片面追求学历向能力社会转变。

    日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在层次上和类型上都能结构合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与类型多样化,而职业教育正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时,都对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予以肯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二)促进就业率提升

    大批量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四分之一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成为社会问题,而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却又大量缺少,这个“失业”的群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潜质人才库。未能升入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实用的技能知识,成为各行业的技术骨干;未能及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通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充分拓展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使之成为学即致用的专业人才,并利用在高等教育时培养的思维能力尽快进步,成为专家级人才。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不仅为国家、为行业、为企业培养了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的就业这一社会性问题。

    因此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不可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重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人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然而,在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已出现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共识。

    德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非常重视这类人才,要求他们成为企业中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高效工作的职工。德国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就是依赖职业教育。

    二、新疆职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2015年新疆职业技术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入学人数超过25万。自2002年以来,新疆800多所职业技术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已向社会输送了1200多万名实用技能型人才。新疆的职业教育从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人手,设置了稀缺的生态环保、计算机软件开发、旅游管理等课程,开发了园艺、水利、保安、足疗等多个培训项目,使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同时,由于新疆受地理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与内地和沿海相比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也还没有准确定位。在职业教育的认识上还存在偏颇,职业院校生源也在逐年减少,生源基础较差,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就业准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新疆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观念偏差是高职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鄙薄职教的思想仍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人们追求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升温,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相当多的初、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职业教育看成“低层次”教育。新疆是我国的粮食、煤炭、石油基地,依据我国现有的产业政策的要求,本该有更多的人去学农务农,学工务工,立志为新疆的工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事实上,新疆的多数家长、学生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错位,同时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把“学而优则仕”,“金榜题名”作为读书的奋斗目标和成功的标志,这种现状造成新疆职业教育的生源严重不足。

    (二)师资力量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几乎都是从普通教育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有理论知识基础,却缺少专业技术知识,不懂实用技术。由于职业教育学校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的能力有限,结果导致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出现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数量不足的状况。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的专业门类不断增加和现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仅有的少数“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

    (三)学科本位的育人模式是创新职业教育的主要障碍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中专延长”和“本科压缩”的影子挥之不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认识上,一些院校对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在师资上,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

    (四)职校生的技能训练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既有文化素质又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工人,而这个目标在多数职校难以落实。原因是:学校缺少与专业相配套的技能培基地;缺少相应的训练经费;没有与技能训练相配套的指导教师队伍。许多职校学生的技能训练往往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五)与行业、企业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胜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从职业教育角度看,现阶段部分职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职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从行业、企业角度看,行业、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片面追求用人的低成本,加之就业准人制度执行不力,普遍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三、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更新观念

    第一,增强生存意识。职业学校面对危机和挑战,既要正视危机,又要抓住机遇,在职业教育范围内进行创新。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决定它必须要按市场规律运作,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只有不断重塑自己,才能有新的辉煌。 第二,增强前沿意识。要适应市场需求,预见市场需求,还要创造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站在市场前沿;专业技能和专业设施必须要站在行业前沿。 第三,增强品牌意识。品牌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要重视在管理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创新,就要特别重视在管理和教学领域的借鉴。要借鉴企业的经验,兄弟学校的经验,兄弟省市的经验以及国外的经验,从中受到启示,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创新。

    (二)办出特色

    发展新疆的职业教育事业,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新疆地区实际的教育模式,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在办学方向上,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紧紧围绕区域内优势产业经济、特色经济发展,在培养创新拔尖专业人才的同时,着力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使职业教育推动当地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劳动就业和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进一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要在着力培养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高科技产业化的复合人才群体(包括研究、开发、信息、管理、金融产业化的复合人才群体)的同时,把职业培训提到应有的战略地位。县级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要与乡村的职业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强联系,分工合作,形成农村职业教育网络,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三)建立有效的教育运行机制

    要加大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教育纳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制定推动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配置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安排招生就业工作,使实施同层次教育的各种教育之间公平竞争,促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要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在城市要加强教育与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职业教育要主动为促进劳动就业服务,积极开展转岗、转业培训,参与实施再就业工程;在农村要加强农科教结合,职教与扶贫结合,使教育发展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衔接配合起来,使经济开发、扶贫开发和星火计划的实施与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有机结合,统筹使用各方面拥有的技术力量和基地设施,统一筹措、合理安排各方面的资金。

    要重视和支持学校发展校办产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推进实施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落实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新疆地区与内地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结成对子,共同研究确定合作内容和项目,帮助新疆地区改革和发展教育,鼓励双方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东部地区的国家级重点院校应带头与新疆地区的院校建立校际联系。

    新疆院校应拓宽办学领域,提升办学层次,走出国门,与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办学,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改变观念,推动本地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创新,严格就业准人制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远程职业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等。

    (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疆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应建立稳定的职教经费的保障机制。每年拔出相当的经费加强职业学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建设实训用房,增添和更新设备,始终保持职校设备的先进性,使学生学到的技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力求超前于社会。

    要加强对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人才流动和与企业的人才沟通交流制度等,解决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间题。一是在师资调配上予以适当倾斜,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水平不高;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内地高校的毕业生到新疆执教,并注重名师的培养,通过名师带动创建名校,培养优秀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一支有志于新疆教育事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选聘部分科技人员、能工巧匠等兼任学校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房强.现代高职教育发展定位研究[J].求知导刊,2016(43)

    [2]王春雷.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层次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03)

    [3]冯翊.国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涵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4(05)

    作者简介

    王楠楠,1982.01,女,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