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谢其四 刘兵 刘保群

    摘要:2013年12月,贵州省瓮安县某养猪场发生一起仔猪以呼吸困难、高热不退、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35-01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猪场共存栏猪323头,其中种猪37头、育肥猪97、仔猪189头,曾免疫过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细小病毒病疫苗,未注射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2013年12月3日开始发病,至2014年1月4日共死亡31头,其中妊娠母猪2头。猪群出现个别猪突然死亡,或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40.5~41.0 ℃,呼吸困难,站立不安,部分猪四肢、耳朵、腹下皮肤发紫;病猪后期鼻孔内流出带血色的泡沫液体,全身发绀而死。随后病猪逐渐增多,用黄芪多糖、青霉素和土霉素治疗无效,并在治疗过程中陆续死亡。

    2病理剖检

    病死猪全身苍白,口鼻流出淡红色或红色泡沫。肺两侧呈紫红色,肺肿大,心叶、尖叶有质地坚实的紫色肺炎区。肺叶与胸膜粘连,并且与胸腔壁也有粘连,剖开后发现内有大量黏液和泡沫溢出。部分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色黄质脆,胆囊肿大。肺心叶、尖叶和膈叶可见大小不等的暗红色实变区。

    3实验室检验

    将病死猪组织样品送到贵州大学动物疫病研究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猪瘟荧光抗体染色。

    3.1细菌分离培养

    (1)取死亡仔猪肝、肺、淋巴结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PPLO琼脂平板上,37 ℃培养24 h,普通琼脂和麦康凯平板上无菌落生成。PPLO琼脂平板上可见长出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半透明、灰白色的小菌落。

    (2)无菌采集送检病猪的肝、肾、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接种至鲜血琼脂平板,置37 ℃需氧培养12~48 h。肝脏病料培养基上生长出1个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隆起的中等大小菌落,不溶血。其细菌检出率为25 %(1/4)。挑取单个菌落接种至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纯培养,24~48 h后观察,生长出中等大小的粉红色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

    3.2生化鉴定

    菌株发酵乳糖、葡萄糖,水解尿素酶,不发酵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阴性,M.R.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诊断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防治措施

    猪舍用61%三氯异氰脲酸钠进行彻底消毒,对发病猪进行严格隔离治疗。对发病猪群肌肉注射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体重,2次/d,连用2~3 d;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0.1 mL/kg体重,2次/d,连用2~3 d。病猪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0.3 mL/kg体重,1次/3 d,连用3~5次;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抗生素,每吨饲料添加土霉素600 g,连用3~5 d,,或每吨饲料用利高霉素(林肯霉素+壮观霉素)500~1 000 g,连用5~7 d,或用泰乐菌素(每吨饲料500~1 000 g)4-磺胺嘧啶(每吨饲料1 000 g),连用7 d,防止新的病例出现。

    6小结与讨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以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

    目前养猪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断发展,猪传染病大多为多种病菌并发、继发或混合感染,同时还有许多病原体发生变异以及新病原体不断出现,造成一些猪传染病以非典型或综合征的形式出现,使猪病诊断和防治的难度增加。针对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应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完善的预防方案。同时对患猪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正确配伍,协同用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