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创新举措分析

    林冬妹

    【摘要】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东部,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现辖9个镇、6个乡,25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7.05)万人。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偏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县当前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尤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举措

    1、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情况

    从数量来看,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8.8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8.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7%,其中:在乡外县内的6.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9%,县外省内的2万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0.6%,省外的0.56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除常年外出劳动力外还有2万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县内企业、工厂的钟点工(或计件工),他们农闲进厂务工,农忙在家务农,所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打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57.3%。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成为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

    2、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2.1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外出劳动力数量大,分布广,所投入的资金还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2.2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力度不大。在认识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够重视,指导和宣传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2.3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渠道不正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大部分通过亲友介绍,大部分没有签订用人合同或签订的合同不够规范,极易发生欠薪行为,同时,工资待遇也不能保障,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

    3.1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上来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深入到那些经济不太发达、剩余劳动力多的村,进行细致的宣传、发动,使之人人皆知。

    (2)做好就业前的针对性培训

    根据我县经济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实行政府主导、人社部门指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供与需的有效对接,着力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与针对性。我县成立了三明地区唯一一家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艺表演、茶叶营销培训为一体的茶职业培训学校(三明市闽中茶业职业培训学校),强化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涵盖茶叶深加工、茶食品制作、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连锁管理等内容的技能培训,培养了更专业的人才,共培训出涉茶职业技能型人才208人。而2015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1645人,占任务1100人的149.55%;职业技能鉴定1059人,完成计划2700人的39.2%。

    3.2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拓展就业空间

    (1)借助媒体平台,传播用工信息。自2003年4月开始,我县在尤溪电视台开播了“荧屏就业大广场”栏目后更名为“人力社保之窗”,每天三次在固定频道和固定时段,滚动播出各类企业用工信息。接下来,我中心将利用微信的“微尤溪”这一模式,向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延伸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平台。使得劳动力市场信息覆盖城乡,进一步扩大影响。这些举措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得供求信息不断增加,求职成功率不断提高。全年提供县内外各类用工信息 145条,就业岗位 3528个。

    (2)举办专场招聘会。年初县人社局以“春风行动”活动为契机,联合县总工会、残联、妇联、县电商协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举办县内重点项目企业专场招聘。2011年以来,县、乡两级开展大、中、小各类招聘会120余场次,共接受求职登记15966人次,用工登记19000人次,介绍成功10983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864人次。

    (3)依托阿里巴巴村淘项目,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增加就业岗位。2014年,我县成立福建省首个农村淘宝运营中心,目前,全县已建立起50多个村级淘宝服务站,与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培训了52名电商人员,政企电子商务服务人员811名,有力推动电商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3.3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引导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当前,我市城市化水平尚不是很高,城区吸纳农村劳动力承受能力有限,要转移如此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能都进城就业。所以,要增加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就必然要发展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此,要引导一些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开发加工型产业向县域合理转移,以便让一部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要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一部分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

    3.4强化服务保障,提供良好就业环境

    (1)注重依法维权。深入就业比较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检查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情况,深入开展“诚信用工承诺”企业活动,加强对外来工较多企业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协同做好工伤认定、劳动仲裁调解工作,2014全县共受理并办结劳动监察投诉75起,涉及1372人,追发被拖欠工资478.7万元;依法法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案件38件,切实维护好就业权益。

    (2)强化政策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着力解决企业职工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疾病防控等问题,特别是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实施拆掉门槛、规范收费、困难资助、指定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敞开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政策规定,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3)实施关爱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关心与重视就业的“衣、食、住、行”入手,完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务工环境。在就业聚集的城西园,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2幢297套公租房,引进超市、药店、农贸市场、幼儿园等;投资50多万元,开通了城西园便民车、城南华口溪连接道路,方便了就业的出行。

    参考文献

    [1]王德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分析及路径选择[J].人才资源开发,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