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党建智库的路径分析

    冯志峰 万华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党建智库建设在类型层次、活动开展、人才建设、制度健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态势良好且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党建智库格局。同时,目前党建智库建设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党建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新时代党建智库建设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我国党建智库走向新型化、体系化和科学化。

    一、以科学理念找准科学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党和政府的智力支持机构,党建智库不能只是传声筒、解说者,要勇于发声、敢于进言,不回避、不掩盖党建工作中的敏感问题,在“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下,破除陈旧落后、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建设新时代党建智库,既要关注理论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体系;又要关注实践问题,围绕各地各级各类党建工作的最新实践,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既要关注现实性问题,聚焦当前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还要关注前瞻性问题,提前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出台后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判和研究。

    一是坚持問题导向,要科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党建智库要紧跟时代声音、贴近工作实际,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深入实际、独立思考,庖丁解牛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解决疑难杂症。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拓宽研究视野,综合使用大样本调查、实地调研、大数据等科学方法,以此增强自身的学术含量和理论说服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要紧扣现实问题,深入实践找正确答案。新时代党建智库的责任在于为党建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产品,这并非靠拍脑袋想出来,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根本。因此,党建智库要在基层中寻求真实具体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突破问题的思路,在人民群众智慧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党中央决策提供行之有据、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二、以科学定位推进科学研究,集聚高端人才。党建智库建设要树立人才强库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宽广的视野选拔人才,推进优秀党建研究人才集聚与培育机制的建立,以人才库建设带动思想库建设,让人才和智力“活起来”。

    一是树立多层次上下联动、多学科交叉互补、多领域交流合作的研究理念,让党建智库人才交流“活起来”。结合不同类型党建智库的专业特色和研究优势,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室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智库的服务决策能力,发挥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等智库的综合研究优势,借助高校智库学科完备、理论功底扎实的科研特点,构建定位明确、梯次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智库共同体,打出党建智库建设的“组合拳”,真正做到联合研究、多角度建言献策。

    二是构建多层级的骨干人才选拔模式,让党建智库人才自身成长“活起来”。按照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标准,选拔党建智库的首席专家,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引才引智工程,吸引优秀中青年研究人才,在课题申报、团队组建、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赋予合理的研究程序决策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打造专兼结合、梯次配备、结构合理的“政学产研用”相结合的“学术共同体”,力争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让党建智库人才管理“活起来”。实施党建智库人才培养规划,实现已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有机结合,采用“传、帮、带”的运行机制,培养更多的党建研究帅才。采用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研讨交流、出国访问留学、支持挂职锻炼等方式,对人才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能力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完善以品德、业绩、贡献为主导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让党建智库人才留得住、用得好、见实效。

    三、以科学研究提供科学咨询,夯实理论基础。一是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需加强党建智库研究人员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党建智库要重视自身学术基础理论、决策理论的“软件配置”,还要提升研究方法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化的“硬件配置”。研究人员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立足实地调研,采用定量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抓取党建的热点难点焦点,建立群智、舆情、公众云大数据,以及党建调研案例、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案例等数据库,对党建制度体系的运行状况、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等作出综合评估,提出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为决策咨询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

    二是为提高研究的针对性,需完善党建智库研究选题的现实性。加强选题策划和项目遴选机制,围绕现实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和数据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党委与政府的重大决策需求信息,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论证会、座谈会、协商会、听证会等,拓宽决策咨询服务的方式和范围。党建智库要走出一条“社会出题、联合调查、共同研究、成果共享”的科研新路子,以促进党委科学决策与党建智库建言献策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为提高研究的实效性,需健全党建智库研究课题的协调合作机制。遵循我国智库发展规律和决策咨询工作规律,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消除学科、专业、领域、地域之间的壁垒,创新智库内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治理机制、供需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机制,提升科学研究咨询水平,成为党委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有作为的“外脑”。

    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促进学以致用。提供科学咨询是党建智库建设的应有之义,打造决策咨询精品就是要寻求智库研究成果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平衡点。对党委与政府主要工作了解得不全面、不及时,决策咨询就会“失真”“失效”;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敏感性不够、前瞻性不够、系统研究不够、理论思维不够,决策咨询就会“失声”“失责”。这就要求新时代党建智库必须推出更新、更快、更好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新问题、形成新理念、结合新情况、探索新路径、提出新对策,善于用简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研究成果,既进行政策宣讲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咨询。

    新时代党建智库建设要注重在上层决策机构和下层政策受众间搭建桥梁,将服务领导决策和服务社会公众相结合,推动各级职能部门的政策细化,探索社会基层的工作模式,从而优化决策方案、提升决策质量、落实决策措施,确保决策转化成实践、打造成品牌。一方面,党建智库要深入群众,集中梳理、提炼转化群众智慧,广泛运用民智,为党委与政府的决策提供新视角、新方案、新路径;另一方面,党建智库要正确解读党委政策的重大决策议题,做好决策话语转换的工作,增强公众对国家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党建智库研究必须从规模总量的大众化转变为产品层次的合理化,從一般性、粗放式的对策建议转向引领性、精准化的思想战略,坚持传统方法创新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坚持沉下去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增强结论的说服性、决策的针对性、成果的前瞻性,不断做好决策咨询工作。

    五、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实现成果转化。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研以致用、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研究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才能发挥党建智库智慧产品的效益和价值,才能有效证明党建智库的研究实力和建设成效。

    健全党建智库研究成果的报告机制,加强党建智库与党委决策之间的沟通衔接、双向互动,形成常态化的专家智库政策议题和决策事项的意见征集机制、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构建多渠道资政报告体系,让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及时出现在决策者的视野中。健全党建智库成果的评价机制,从专家评定转为由被党委与政府采纳、被实践证明来评判成果,既要有专家、民调的主观评价,也要有数据指标的客观依据,制定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构建多方位、开放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党建智库成果的奖励机制,以打造精品为主导,基于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的标准对成果进行等级评定,既注重集体攻关也承认个人贡献,并实施相应奖励。

    党建智库的研究成果具有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积极回应社会舆论、消除内外“杂音”、做好现实问题的解疑释惑,新时代党建智库建设要加强与媒体的融合互动,进行发布和宣传平台建设,加大党建智库成果的推介力度,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智库型”媒体。一方面,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为党建智库的决策咨询提供科学精准的信息来源和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以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扩大党建智库成果的转化率和传播力,让党的思想理论成为新时代网络空间最强音,打好党建决策的群众基础。

    智者必前瞻,策为天下先。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党建智库建设必须既遵循智库建设规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树立问题导向,以服务党的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方向,以完善研究机制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动力,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时”现实问题,同时加强“未来时”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构建党建话语、凝聚党建人才、突显党建特色,推出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党建成果。

    本文系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14BDJ048)、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强化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体制机制研究”(17DJ02)、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冯志峰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法学博士、社会科学研究员;万华颖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