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校名命名模式研究

    蔡宁伟 张丽华

    

    

    

    摘?要:本文从美国大学校名雷同甚至撞名的现象入手,梳理了美国大学校名的命名原则和改名历史,提出了大学校名命名和改名组织依据。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选择代表性的美国大学399强排名为样本,从语义学角度分析美国大学的名称。依托资源基础观、五力模型、管理幅度、人岗匹配模型等组织理论,运用三阶段编码分别归纳了美国大学雷同、撞名现象的背后成因,共分8类情况。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的校名有内在组织能力的内在支撑,这一逻辑符合“资源基础观”的理念;“五力模型”可以帮助大学对标同类高校,寻找到合适的命名思路和发展方向;“管理幅度”有助于大学和主管单位运坚定办学理念,坚持办学目的;“人岗匹配模型”有利于大学去选择与自身能力、特色、历史相符的校名,与其办学水平更加契合。最后,研究还对管理部门、高校和考生等相关方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名; 雷同; 组织理论; 资源基础观; 五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9-0040-17

    大学作为重要的“准公共品”给莘莘学子提供了深造提升的平台,既是一国高等教育品牌的展现,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现阶段,美国大学的质量和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在QS、U.S. 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占据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国际学生。大学校名是一种专有名词,是“单个人、地方或事物的名称,它与表示物体或概念的总和的普通名称相对”(哈特曼,斯托克,1981)[1]。因此,大学校名是学校历史、特征和实力的直接展现,名校的校名一般简练、响亮,吸引着大量学子趋之若鹜、年复一年为之努力,具有一定的认知效应(潘昆峰、何章立,2017)[2],有助于降低高等教育市场的交易成本(王兆义,2019)[3]。但是我们观察到,即便在高等教育领先的美国,也存在多所大学校名雷同的现象,甚至偶尔还出现了完全一致的“撞名”情况。这一问题,可能导致考生在择校和报考时模棱两可、阴差阳错,也可能引起大众的不理解和犹豫疑惑。比如,有国外报道称:有一位学生本想申请位于纽约州伊萨卡的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却把大学联考(ACT)成绩寄到了几千公里外爱荷华州弗农山的康奈尔学院(Cornell College),后来发现其实这个小小的康院更符合他的情况,所以干脆将错就错“上错了花轿嫁对了郎”去康院就读。那么,这些校名相似甚至雷同高校的命名到底有什么渊源?美国高校校名究竟如何命名?美国高校命名和改名的背后遵循哪些组织理论或管理原则?上述问题,本文尝试基于组织理论作为解释支撑来分析、归纳和回答。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一)美国大学校名的命名原理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多关注代表性的美国大学命名,或者以案例形式分析个别美国高校的命名和改名事件(张炎,2001;李泽彧、孙曙光,2007,黄海军、于洋,2017等)[4-6],鲜有抽取大样本甚至全样本美国大学,开展相对全面、系统的分析。相比之下,美国国内对美国大学校名的命名和改名的关注更为丰富,研究者更希望探讨大学命名背后的动因,挖掘驱动大学改名的实质问题(Lively,1997;Morphew,2002;Treadwell,2003;Cleamon,2007;Jaquette,2013)[7-11]。根据既有研究,美国大学的命名原理和改名动因与中国大学类似,命名大多立足于学校办学的主体、地点、内容、特色等(Cai、Song & Zhang,2014)[12],改名則多由学院(College)向大学(University)升级(潘昆峰、何章立,2017)[2]。其中,美国大学较之中国大学命名不同的,比较明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有多所教会大学,命名带有宗教色彩,既反映办学主体,也彰显办学目的。例如,位于南本德的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位于达拉斯的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等。另一方面,美国也有不少大学以创办者或者捐赠人的名字命名,例如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等。截至2003年,4000多所美国大学改名的情况占比过半(Cleamon,2007)[10],但也有部分大学从一而终、坚持原名。例如,创立于1769年新罕布什尔州汉诺佛镇的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创立于1861年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等,都属美国百年名校,长期在世界大学中名列前茅。

    (二)美国大学校名的改名历史

    美国大学的命名和改名史主要分三个阶段(张炎,2001)[4],详见下表。一是17世纪后殖民地时期,主要以创办者、捐赠者的名字命改名。例如,1639年,位于剑桥成立于1636年的全美第一所大学新市民学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纪念主要捐赠者约翰·哈佛(John Harvard);1718年,位于纽黑文清教教会学院更名为耶鲁学院(Yale College),以纪念主要捐赠者伊莱休·耶鲁(Elihu Yale)。二是1776年建国后,涌现出大量新州和州立大学,同时原有的学院也逐步扩容升级为大学,此外还产生了大量以所在地命名的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Junior College)。例如,位于安娜堡成立于1817年的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位于麦迪逊成立于1848年的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等;又如,1780年,哈佛学院改名为哈佛大学,1887年,耶鲁学院更名为耶鲁大学;再如,1901年,美国第一所公立社区大学乔利埃特社区大学(Joliet Junior College)在伊利诺伊州成立等。三是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大学大众化趋势,涌现出一批巨型大学(Multiversity),一般冠以某某地区校区。例如,195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逐步实施“管办分离”,即“主席和校长分离”,下辖10所校区,如伯克利校区(UC Berkeley)、洛杉矶校区(UCLA)等;与之类似,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在1971年合并16所校区,包括教堂山校区(UNC)、格林波若校区(UNCG)、夏洛特校区(UNCC)、威名顿校区(UNCW)等 以上史料引自百度百科和各大学官网简介。。

    (三)大学命名改名的组织依据

    大学校名作为专有名词,对其理解和认知属于语义学范畴,用以研究符号在全部表述方式中的意义(郭毅、王兴、章迪诚、朱熹,2010)[13]。从语义学视角,大学校名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该校的特点,命名实质是对其历史沿革、办学内容、所在地点、自身特色的综合反映。因此,无论大学命名改名,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组织管理理论中强调组织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和能力的“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Barney & Arikan,2002)[14],分析组织竞争环境和优劣势的“五力模型”(Five Forces Model)(Porter,1998)[15]、管理学理论探讨行政组织结构优化均衡的“管理幅度”(Span of Management/ Control)(Barbara,2003)[16]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人与岗位协调适配的“人岗匹配模型”(Person-Position Fit Model)(Hall,Galinsky & Phillips,2015)[17],大学的名称需要与其办学能力、内容、条件和环境等基本保持一致,作为声誉管理的内涵(Fombrun & Shanley,1990)[18],传递组织内部的价值变化(Koku,1997)[19]。上述组织管理理论中,资源基础观强调的是大学对自身独特性的认识,要通过“认识你自己”,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五力模型重在把握大学自身与其他高校等“现有竞争者”、新成立高校等“潜在竞争者”、网校和培训学校等“替代者”以及主管部门等“供应商”、学生等“购买者”这五方面力量的关系;管理幅度侧重对大学等传统科层组织的管理模式匹配,主要考虑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如巨型大学的管理等;人岗匹配模型偏重启发大学实际能力与名称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否则可能出现名不副实的问题。正因如此,大学校名的命名和改名应该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内容一致、考虑属地影响、体现办学特色(Cai、Song & Zhang,2014)[12],从而实现名实相符、实至名归。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大学校名可通过语义学来理解和认知,同样适用于内容分析(也称文本分析)(Content Analysis)、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等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借助编码(Coding)来理解大学命名和改名的规则,从而发现美国大学命名的模式和同名的原因。根据学者的研究,大学校名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适用于编码分析。例如,孙力平、宋予佳(2003)[20]采取了类似编码的方法,把中国大学的校名分为A、B、C、D四个结构要素,分别主要代表地理或地位、区别或限定、学科或行业、学校的性质,由此归纳出大学校名存在16种二项式、26种三项式、15种四项式,合计57种结构类型。李泽彧和孙曙光(2007)[5]就中国大学的学校性质,即针对上述D项结构要素提出,无论中华民国政府还是新中国的教育部,都多次重申对“大学”或“学院”的名称规范,学院命名或改名为大学必须在就读人数、研究生占比、学科设置、一级学科覆盖、全日制本科生占比、硕士点设立等方面达到一定量化要求。尽管如此,美国高校命名为学院的,有的对改名为大学趋之若鹜,毕竟这一名称的改变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吸引更好生源,争取更多资源等(Lively,1997;Morphew,2002;Treadwell,2003;Cleamon,2007;Jaquette,2013等)[7-11],具有较强的改名升级动机,与中国高校改名的动因存在相似之处(Cai、Song & Zhang,2014)[12]。

    根據前文的研究设计,本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运用Excel 2019、Nvivo12等软件,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中美大学的名称,对于出现雷同、撞名等重点研究对象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和编码;编码过程采取了开放编码(也称“初始编码”,Initial Coding)、关联编码(Relational Coding)、核心编码(Focused Coding)三阶段(蔡宁伟、张丽华,2014)

    也可分为开放编码和集中编码两个阶段。[21],用以规范地梳理、展示和提炼研究的问题与结果。本文的研究架构如图1所示,本研究由美国大学校名雷同甚至撞名现象的问题引发,尝试回溯美国大学校名命名原理和改名历史,并从组织理论和管理学领域寻找到资源基础观、五力模型、管理幅度、人岗匹配模型等理论支撑,尝试从高校的内生动力来解释命名和改名的原因。众多研究发现,美国大学改名一般都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驱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校形象,吸引更好的生源,形成一种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Lively,1997;Morphew,2002;Treadwell,2003;Cleamon,2007;Jaquette,2013)[7-11]。基于对美国大学选择样本的编码,本文尝试归纳美国大学的主要命名模式,进而对个别美国校名雷同现象加以解释,并对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自身和考生等相关方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样本选择

    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和相关研究数据,截至2019年5月,美国有4724所大学,涵盖了3039所四年制大学和1685所两年制职业学校,涵盖了大学和文理学院(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也称博雅学院或通识学院),包括1826所公立大学、1913所私立大学和985所营利性学校。其中,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各有千秋,有别于中国大学公立大学的集体排名向好,美国以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等在内的8所“常青藤联盟”(Ivy League)为代表的私立大学更为闻名。在美国大学的样本选择中,我们根据所选的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和语义学的分析特点确定了如下三项原则。第一,考虑到中英文语境中对职业学校的名称都比较清晰,故而将这类高校排除在外。第二,考虑到英文语境中大学(University)和学院(College)的界定比较清晰,特别对注重本科教学的文理学院有着明确的界定,更专注本科博雅教育且一般不含研究生教育,以至U. S. News采取单独类型的排名,因此样本将文理学院排除在外。第三,类似中国大学的情况,鉴于学院向大学升级的声誉向好动机(Cleamon,2007;Jaquette,2013)[7、11],同样可以预见越是排名靠前、命名内涵越高大上的大学校名,越可能被“模仿”,因此更需要关注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所以,我们分别选取了美国影响力较大、排名相对科学、覆盖内涵最广的2019年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中上榜399所最佳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因存在并列情况上述大学排名为前381名,涵盖了全美所有国家一级和二级大学,由此确定样本美国大学数量为399。

    (三)信效度检验

    内容研究等质性研究的信度、效度检验不同于定量研究,需要采取一套不同的方法。在研究信度上,本文借鉴了Kirk和Miller(1986)[22]提出的质性研究信度检验的三种形式。一是设法关注空想性信度(Quixotic Reliability),意指确定某种单一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连续获得不变的测量及结果;二是尝试保证历时性信度(Diachronic Reliability),意指在不同时间获得的测量结果及观察的稳定性;三是努力提升共时性信度(Synchronic Reliability),意指在同一时间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所获得发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美国大学的校名,必须保障这些院校校名的信度。对此,我们做了三项工作。一是抽取10%的样本美国大学,回溯美国教育部的网站2019年高校名录核实名称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偏差。上述10%的大学校名,借鉴等距抽样法,抽取方式为2019年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中上榜399所最佳大学中,排名1-10、126-135、251-260、376-385位的高校,合计40所,所抽取样本高校的校名与美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名称一致。二是抽取10%的样本美国大学,于2020年2月分别倒查其学校官网,核实校名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抽样方法同第一种方法,验证发现40个抽样样本不存在偏差。在研究效度上,我们严格按照研究框架路径和研究设计的要求执行,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性,从而确保前后意见的一致性,即保证了程序信度(Procedural Reliability)。同时,我们借鉴了Wolcott(1990)[22]对质性研究的九点意见,如准确记录、尽早写作、提供足够资料、尽量完整、写作准确等,以保证程序效度(Procedural Validity)。例如:我们在对样本399所最佳大学顺序编码后,立即在地理命名模式特别是针对州与州立大学的研究过程中,逐一回溯美国50个州来检验,确保编码大学的完整、准确;又如:在后续研究发现和讨论中,我们还参考了2019年U.S. News全美文理学院排名(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中学院名称作为对比和探讨。

    四、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

    (一)研究过程

    依据U.S. News全美最佳大学排名,在399所美国最佳大学中,我们对每所高校逐一编码,共获得1049个初始编码。其中,涉及地理影响编码314个、人名相关编码115个(有2所大学各涉及2个纪念人名编码)、宗教传承编码18个、历史特色编码16个、办学主体编码64个、办学内容编码39个(有10所大学各涉及2个办学内容编码)、机构层级编码407个(有8所大学各涉及2个机构层级编码)、补充地址编码76个(有1所大学补充地址涉及2个地名编码)。由此按语义汇聚成33个关联编码,最终按实质归纳成8个核心编码。编码过程由作者独立完成,并与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讨论。初始编码由于语义明确,一般较易界定;如关联编码存在认知差异,则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第一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办学的地理范围和辐射影响,包括国际、国家(地区)、大区域(跨州)、州、小区域(州内)、城镇、名胜、地名、街道9个关联编码;第二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有关的人物姓名,包括大学的纪念人、创始人、捐赠人、领导人以及与大学资助人相关的房屋住所等5个关联编码;第三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相关的宗教传承,包括圣人圣物、宗教典故、宗教流派3个关联编码;第四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的历史沿革和特色,包括创办机构、纪念族裔、历史沿革、培养目的、培养对象5个关联编码;第五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的办学主体,包括涵盖州立、市立(城市)和其他(如私立、公立等)三类,共计3个关联编码;第六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的办学内容,包括复合、理工、采矿、健康、军事五类5个关联编码;第七个核心编码主要意指大学办学的层级,包括大学、学院2个关联编码;第八个核心编码主要是设有多个校区的大学补充地址1个关联编码,一般在校名后加注括号。初始、关联与核心编码举例展示如下页表2所示。

    对于399所美国大学的样本编码,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过程。一是进一步规范样本大学的校名,将U.S. News全美最佳大学排名中的缩写、别称还原为全称,确保编码基础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例如: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全称应为新泽西州立大学(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又如:宾汉姆顿大学(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全称应为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校区(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二是运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平台查找样本大学的简介和官网,通过介绍(About)、历史(History)等栏目逐一了解大学的命名渊源,确保编码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例如:尽管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所在地也叫斯坦福,但这并非该校命名的根源,而因其时任加州州长和参议员Stanford夫妇作为创始人,纪念其1884年因伤寒离世的爱子小利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unior);又如: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所在地为美国麻省的伍斯特,但该校实际以创建人所在英国伍斯特郡为名。三是对于个别大学官网难以找到,或者没有介绍的命名历史借助专业书籍进一步搜索完善。例如:常春藤名校達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官网中偏重对学院(College)传承和坚持的记录,而难以找到对达特茅斯的阐释,我们从学校的历史专著中找到其实际以创始人魏洛克(Wheelock)的封号“达特茅斯伯爵二世”命名(Smith,2009)[23];查塔姆大学(Chatham University)也用纪念创始人皮特(Pitt)的封号“查塔姆伯爵”命名。四是明确编码的规则,以确保编码过程前后统一,即保障编码的一致性、规范性。例如:编码只能保留实词,须去掉of、the、in、at、and等虚词;又如:对西部保留地(Western Reserve)、北卡罗莱纳(North Carolina)、新英格兰(New England)、圣母湖(Our Lady of the Lake)等地名、州名、地区名、宗教内涵名在内的专有名词,尽管包括两个或多个实词,也视为一个编码。五是对于个别确实难以从官网、百科、专著等找到命名渊源的大学,尽可能多搜集资料,分析判断其命名可能的源头。六是我们还对命名的编码、数量等做了回溯,借助编码数量、编码原则等查验编码的过程,检验编码的结果,确保前后编码逻辑一致、符合研究设计初衷。

    (二)研究结论

    1.英文校名相同,补充地址不同

    在399所美国样本大学中,英文校名完全相同的大学有之,但其补充地址不同,共计75所,占比约19%。这类大学基本是带有补充地址编码的高校,一般属于各类巨型大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组织管理体系,符合“资源基础观”的理念。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UC Berkeley)、洛杉矶校区(UCLA)、圣芭芭拉校区(UC Santa Barbara)、尔湾校区(UC Irvine)、圣地亚哥校区(UCSD)、戴维斯校区(UC Davis)、圣克鲁兹校区(UC Santa Cruz)、河滨校区(UC Riverside)、美熹德校区(UC Merced)等;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SUNY-Buffalo)、宾汉姆顿校区(SUNY-Binghamton)、石溪校区(SUNY-Stony Brook)、奥尔巴尼校区(SUNY-Albany)、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等;新泽西州立大学(SUNJ)新布朗斯维克(New Brunswick)校区、纽瓦克(Newark)校区、肯顿(Camden)校区等。

    但是上述大学尽管校名一致,但排名、特色和历史都存在差异。以样本排名为例,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各校区中,洛杉矶校区排名第20最为靠前,伯克利校区以24位居次席,圣芭芭拉校区以第34名列第三,尔湾、圣地亚哥、戴维斯校区分别以第36、37和39位居第四到六名,圣克鲁兹校区以第84名列第七,河滨校区以91排名第八,就连2005年建校的美熹德校区入围排名第104名列第九。只有旧金山校区(UC San Francisco)因不招收本科生未入围,尽管其在2019年软科(ARWU)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美第16,次于伯克利、洛杉矶和圣地亚哥校区。

    2.英文校名相似,仅存结构差异

    在样本大学中,有一类大学也很容易混淆,它们校名的实词完全一致,仅存在“of”等虚词和实词顺序的结构或顺序不同。这种英文校名的命名结构导致其中文翻译校名几乎完全相同,于是只能通过地理影响、附加地址等编码加以区分,才能抓住其资源基础的差异。例如: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和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实际均为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前者简称“WU”,在样本大学排名19,为避免大众将其与其他“华盛顿大学”混淆,故于1976年在校名中增加“in St. Louis”的地理影响编码以示区分;后者简称“UW”,排名62,因身在华盛顿州为名,前身为华盛顿领地大学(Territoria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而华盛顿州和领地也都因纪念第一任总统得名。又如: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和牛津市的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Oxford)。前者简称“UM”,排名57,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珊瑚阁(Coral Gables);后者简称“MU”,排名91,在俄亥俄州牛津市并以此作为附加地址编码加以区分,为纪念印第安人迈阿密族于1809年建校,据传由乔治·华盛顿总统命名。再如: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和中文译名完全相同的太平洋大学(Pacific University)。前者简称“UP”,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排名125,以化学、计算机科学、美术等见长;后者简称“PU”,位于俄勒冈州,排名185,在公园、娱乐及健身研究、自然资源及其保护等专业颇具特色。

    3.英文校名相似,仅存层级差异

    在样本大学中,还有一类大学校名十分相似,仅存在大学(University)或学院(College)的机构层级编码差异。如果中文译名翻译不准,常常将大学和学院混同,也很容易造成混淆。例如: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和位于同一条联邦大街(Commonwealth Avenue)上的“老冤家”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就是典型。前者简称(BC),建于1863年,坐落在波士顿西郊的栗树山镇联邦大街140号,排名37,是美国最大的天主教大学;后者简称(BU),建于1839年,几经跨州搬迁后位于同地联邦大街890号,排名40,是全美第三大私立大学。再如: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和康奈尔学院(Cornell College)。前者是常青藤大学,在样本大学排名17,是一所建于1865年的综合性大学;后者是建于1856年的私立文科大学,期初为爱荷华神学院(Iowa Seminary),只有约1100名学生,未入榜,但在2019年U.S. News全美文理学院排名81,始终秉承“小而精”的办学理念。还如,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和密西西比学院(Mississippi College)。前者建于1848年,下辖布恩维尔、格林纳达、图波洛和南亚文四个校区,排名162;后者建于1826年,排名293—381,是美国第一所向女性颁发学位的大学。与之类似,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建于1789年,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排名24;而乔治城学院(Georgetown College)建于1829年,位于肯塔基州的乔治城,在全美文理学院排名173—229。

    4.英文校名近似,仅存州立差异

    在样本大学中,以州名和州立(State)命名的大学不在少数,很容易混淆。就多数情况而言,以州命名的大学排名较同州州立大学排名更佳,后者通常为公立大学。在大学排名前50强中如: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宾州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前者由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创办,排名第6;后者排名47。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前者辖10个校区排名靠前,后者有23个校区,其中弗雷斯诺校区唯一上榜,排名211。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和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前者安娜堡校區排名25;后者排名84。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前者建于1789年,是美国第一所公立大学,其教堂山、威明顿、夏洛特和格林波若校区分别排名29、185、228和272,后者罗利校区排名84。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前者排名34;后者排名57。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前者厄巴纳-香槟、芝加哥校区分别排名48、132;后者排名197。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和德州州立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前者奥斯丁(UT)和达拉斯(UTD)校区排名48、147,而阿灵顿(UTA)、艾尔帕索(UTEP)、大河谷(UTRGV)、圣安东尼奥(UTSA)和泰勒(UT-Tyler)校区均排名在293—381;后者建于1899年,排名293—381。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和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前者排名50;后者排名211。

    5.英文校名近似,仅存州内差异

    在样本大学中,还存在东、西、南、北、中加上州名的命名模式,各显神通。其中,以密歇根、佛罗里达、伊利诺伊、德克萨斯、佐治亚、田纳西、肯塔基、阿拉巴马等面积相对较大、高校数量较多的州最为突出,为了便于描述我们还搜集了符合上述命名规则但未入样本的大学。例如:密歇根州还有排名第240位的中密歇根大学(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排名246位的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排名293—381位的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而北密歇根大学(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未上榜。佛州还有排名第104位的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排名166位的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排名218位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排名281位的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而西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未上榜。伊利诺伊州还有排名第254位的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校区(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Carbondale)、排名293—381位的北伊利诺伊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和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校区(SIU-Edwardsville),而东伊利诺伊大学(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和西伊利诺伊大学(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均未上榜。佐治亚州还有排名293—381位的佐治亚南方大学(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和西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而北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未入榜。亚利桑那州还有排名293—381的位北方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肯塔基州还有排名293-381的北肯塔基大学(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和西肯塔基大学(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而东肯塔基大学(Ea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和肯塔基州立大学(Kentucky State University)均未入榜。

    但是,德州大学的校区达8个,各校区建校时间不一、排名差距较大。在上榜名单中除排名靠前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和达拉斯校区之外,还有排名281位的北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排名293—381位的得克萨斯南方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而德州州立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同样与德克萨斯大学其他5所校区并列排名293—381位,其中德州大学大河谷校区(UTRGV)在2015年才成立,而德州大学玻宓恩校区(UTPB)未进入排名。与之类似,科罗拉多大学除波尔德校区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排名相对靠前外,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和普林斯校区排名在州立大学之后,且后者与北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同样排名293—381位,而西科罗拉多大学(Western Colorado University)未上榜。除排名靠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UC)的洛杉矶和伯克利校区外,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也很靠前,排名22,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弗雷斯诺校区(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resno)排名211,而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California)未上榜。除排名靠前的田纳西大学本校外,还有排名293—381位的东田纳西州立大学(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和中田纳西州立大学(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而田纳西州立大学与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校区(UT Chattanooga)同样排名293—381位。

    还有一类情形是只有州或州立大学,并加个别以州内地名命名的大学。除排名靠前的阿肯色大学费耶维尔校区之外,阿肯色大学小石城校區、阿肯色州立大学和中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都排名293—381位,南阿肯色大学(Southern Arkansas University)未入榜。与之类似,除亚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塔斯卡卢萨排名153外,伯明翰、亨特维尔校区分别排名166、263,南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排名293—381,而阿拉巴马州立大学(Alabama State University)、北亚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Alabama)、西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Alabama)均未上榜。

    6.英文校名相似,州名市名相同

    在样本大学中,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州名与市名相同,这些同名城市可能在州内,也可能在州外。因此,这类大学需要了解其历史,仔细区分因相同地理名称带来的差异。例如:俄克拉荷马既是州名也是市名,俄克拉荷马州的首府就是俄克拉荷马城。由此有三所大学需要倍加区别: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排名132;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排名192;而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Oklahoma City University)排名240。与之类似,纽约州和纽约市的大学也容易搞混,尽管其州府为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SUNY)作为世界最庞大的州立高等教育系统完善于1948年,设有宾汉姆顿、布法罗、石溪、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奥尔巴尼等64所校区、47万在校生,分别排名83、86、96、125和153;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排名33,其原名为纽约市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City of New York),是一所非宗教性的、不以出身和社会阶级作为标准的学校。又如:印第安纳州与印第安纳市、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也容易混淆,后者才是印第安纳州府,而印第安纳市实际位于宾州。印第安纳大学(University of Indiana)伯明顿、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分别排名79、228;宾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排名293—381;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University of Indianapolis)排名228。再如,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都位于科罗拉多州,而科罗拉多技术大学(Colorado Technical University)位于科罗拉多泉市,排名382—399。

    7.英文校名相似,地理拼写近似

    在样本大学中,除了相同的州名、市名外,还存在相似的地理名称,如不加以区别,也容易导致误解。例如:伊利诺伊州的名校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位于历史上的美国西北地区,排名第9;还有一所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位于当代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基督教大学,未进入2019年U.S. News全美最佳大学和文理学院排名。又如:以大峡谷为名的大学有两所,一所是大峡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位于密歇根州阿伦德尔,排名234,靠近格兰德河(Grand River)与大急流城;另一所大峡谷大学(Grand Canyon University)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排名312,距离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on)仅4小时车程,更为名副其实。与之类似,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的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居27位,而位于伊利诺伊州的森林湖学院(Lake Forest College)在全美文理学院排103。排名139位的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与未上榜的斯腾山大学(Seton Hill University)仅一字之差,前者在新泽西州南奥兰治,后者在宾州格林伯格。尽管样本大学都在美国,但少不了对原宗主国地理称谓的延续和缅怀。例如:校名有新英格兰(New England)特定历史地区的大学有两所。一是排名218位的西新英格兰大学(Western New England University),位于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另一是排名246位的新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位于缅因州比迪福德。

    8.英文校名相似,人名相同近似

    在樣本大学中,人名相同或近似的大学不在少数,尤以开国元勋、捐赠人、宗教先贤等为代表。例如: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位于华盛顿州普尔曼的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分别排名19、62、77和166位,皆为名校。此外,位于弗吉尼亚州莱克星顿的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名列全美文理学院第11位,该校得到了华盛顿总统的资助,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Robert E. Lee)将军曾任该校校长。还有个别大学校名因纪念者、捐助者的姓名极为相似。例如:以克拉克(Clark)及衍生姓氏为名的大学有3所,可以组成“克拉克一家”,尽管这些纪念人、捐赠人之间并没有直系亲属关系。其中,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排名91,由百万富翁克拉克(J. G. Clark)创建于麻省伍斯特;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 University)排名117,名字的含义为克拉克之子(Son of Clark),为纪念企业家托马斯·克拉克森(Thomas S. Clarkson)创建于纽约州波茨坦;克拉克的女性化名字克拉克大学(Clarke University)排名218,为纪念爱尔兰宗教先贤玛丽·克拉克(Mary F. Clarke)建于爱荷华州迪比克,她亦是圣母玛利亚慈善修女会(BVMs)创始人;还有排名293—381的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Clark Atlanta University),由克拉克学院和亚特兰大大学合并合成,这里的克拉克是为纪念主教暨第一任弗里德曼援助会主席。全美有众多以玛丽(Mary)命名的大学,样本至少包括排名40位的威廉和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是全美第二历史悠久的高校,以纪念英王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命名;排名202位的圣路易斯玛丽维尔大学(Maryville University of St. Louis),意为玛丽的别墅(Mary's Villa),以纪念圣心会修女购置别墅招收孤儿的善举;排名272位的玛丽·鲍德温大学(Mary Baldwin University),以纪念学校的杰出领导者玛丽·鲍德温;排名293—381的玛丽大学(University of Mary),以纪念本建校的尼迪克特修女会。据报道,全美以圣玛丽(St. Mary)命名的大学多达12所,多为教会创办的大学或文理学院。以宗教先贤、耶稣会创始人洛约拉命名的大学也不在少数,样本上榜3所。加州洛杉矶的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排名64,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天主教耶稣会大学;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排名110;而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洛约拉新奥尔良大学(Loyola University New Orleans)排名203。未上榜的至少还有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马里兰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Maryland)。另有一批以宗教教派和历史传承命名的大学,如卫斯理(Wesleyan) 、协和(Concordia)等。

    (三)命题归纳

    1.英文校名相同大学,需要区别各自历史特色

    英文校名完全相同的大学,基本源自同一教育系统,即巨型大学特别是州立大学系统中的一员。它们在相同的组织管理架构下运行,具有相似的组织资源,仅以所在地名作为区别,命名符合“资源基础观”的理念。纽约州立大学(SUNY)建于1816年,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州立高等教育系统完善于1948年,设有宾汉姆顿、布法罗、石溪、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奥尔巴尼等64所成员校区,分别排名83、86、96、125和153。其中,布法罗校区成立于1846年,是规模最大、最具综合性的旗舰校区;宾汉姆顿校区成立于1946年,被誉为纽约州立大学“皇冠上的珍珠”,也是录取率最低的校区;石溪校区创办于1957年,以理论物理等基础学科见长;奥尔巴尼校区创建于1844年,校园具有历史沉淀,但学费相对低廉。纽约州立大学还积极发展国际化校区,在韩国仁川等地设有校区,提供“3+1”等课程,加号后的数字为在美国本土校区的学习年份。但是最大的,不一定是最好,纽约州立大学在美国国内64所校区只有5所进入排名,更多的校区实际默默无名。美国排名最好的州立大学系统,当属加州大学(UC),其校区几乎全部上榜。以样本大学排名为例,在加利福尼亚大学10所校区中,洛杉矶、伯克利、圣芭芭拉、尔湾、圣地亚哥、戴维斯、圣克鲁兹、河滨分别排名20、24、34、36、37、39、84、91,就连2005年建校的美熹德校区也入围排名104,只有旧金山校区因不招收本科生未入围,但其在2019年软科(ARWU)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美16,仅次于伯克利、洛杉矶和圣地亚哥校区。

    2.有同名学校主动出击,通过补充地理加区分

    在人名相同的命名编码中,究竟是高排名主动改名以示区别,还是低排名主动改名以示追随,还需要具体查证。例如:5所华盛顿为名的大学皆为名校,排名都比较靠前。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建于1853年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建于1861年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特区建于1821年的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在华盛顿州普尔曼建于1890年的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分别排名19、62、77和166位;位于弗吉尼亚州莱克星顿建于1749年的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名列全美文理学院11位,历史悠久。再这样的情景下,为避免大众将其与其他“华盛顿大学”混淆,排名靠前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大学率先改名以示区别,于1976年在校名中增加“in St. Louis”的地理影响编码以示区分,从名称上更为积极地展示组织基础。但是,位于迈阿密市的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和牛津市的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Oxford)实际中文翻译的校名完全一样,是相关三方机构和留学中介等主动在牛津市的迈阿密大学后加注地名以示区分,也是“资源基础观”的一种差异化应用。地理上的迈阿密市更广为所知,前者是排名57的私立大学,后者是排名91的公立大学。

    3.有仅存层级差异大学,坚持原貌始终不改名

    在仅存办学层级差异的大学中,却有个别大学尽管已经具有大学的规模、能力和经验,但依然坚持学院的名称。例如:相传当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在1869年更名时,作為几易其地的后来者,曾询问先入为主的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是否要改个大点的校名,前者回答“不改”,所以至今保留下来这所“既不在波士顿也不是一所学院”的著名文理科综合大学,且仍以学院为名。当然,更多的层级差异大学实际体现为办学目的和方向的差异:是坚持“小而精”的文理学院办学模式,还是进行多元化发展向综合性大学靠近?这种命名模式,既能坚持合理的“管理幅度”,有助于大学合理安排管理层级;也符合“人岗匹配模型”的思路,便于大学寻找合理的组织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此,这类同名仅存在层级差异的大学往往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排名中,即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或全美文理学院排名。例如:康奈尔大学和康奈尔学院(Cornell College),前者在全美大学排名17,后者在全美文理学院排名81。又如: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和乔治城学院(Georgetown College),前者在全美大学排名24,后者在全美文理学院排名173—229。当然,也存在个别特例,如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和密西西比学院(Mississippi College)均在全美大学排名之列,前者排名162,后者排名293—381。

    4.州大学多数排名更强,州立大学也有少数突出

    通常而言,以州名命名的大学排名较之该州州立大学排名更佳,但也有少数州立大学比州大学排名更前的,在“五力模型”视角下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建于1870年,其哥伦布校区排名60;而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建于1804年,排名185,与前者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蒙大拿州立大学(Montana State University)建于1893年,排名246,在师范教育、儿童早教和特殊教育等领域享有盛誉;而蒙大拿大学(Montana University)同样建于1893年,稍逊前者排名254,其在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颇为突出。比较有趣的是,在2019年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中,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校区(Arizona State University-Tempe),均建于1885年,并列排名117,一时难分伯仲。此外,州立大学通常为公立大学,那么以州命名的大学一定都是私立大学么?答案也非如此,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私立大学;但佐治亚大学就是公立大学,后者的首任校长和一位校董都曾参与签署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公立大学的发源地,也被誉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又如: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都是公立大学。我们对州大学和州立大学的建校时间、排名等做了并表统计,直观展示相关情况。

    5.州内地理差异大学,既知其已有也知其没有

    在样本大学中,还存在东、西、南、北、中加上州名的命名模式,不容易区分。而一些本没有建立或者命名的大学,容易在其中鱼龙混杂、滥竽充数,成为所谓的“野鸡大学”。在一些高等教育大州中,个别尚未建立的大学尤为值得关注。例如:密歇根州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东、西、北、中密歇根大学,其中只有北密歇根大学未上榜,尚无南密歇根大学;佛罗里达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西、南、北、中佛罗里达大学,其中西佛罗里达大学未上榜,尚无东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东、西、南、北伊利诺伊大学,其中东、西伊利诺伊大学未上榜,尚无中伊利诺伊大学;佐治亚除州和州立大学外,还有西、南、北佐治亚大学,其中北佐治亚大学未入榜,尚无东、中佐治亚大学;肯塔基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东、西、北肯塔基大学,其中肯塔基州立大学和东肯塔基大学未入榜,尚无南、中肯塔基大学;阿拉巴马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西、南、北阿拉巴马大学,其中西、北和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未入榜,尚无东、中阿拉巴马大学。

    此外,东西南北中加州命名的大学还在少数,也容易混淆。例如:加州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只有南加州大学,尚无东、西、北、中加州大学;亚利桑那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北亚利桑那大学,尚无东、西、南、中亚利桑那大学;德州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南、北德州大学,还有未上榜的西德州农工大学(West Texas A&M University)和东德克萨斯浸会大学(East Texas Baptist University),尚无东、西、中德州大学;科罗拉多州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北、西科罗拉多大学,其中西科罗拉多大学未上榜,尚无东、南、中科罗拉多大学;阿肯色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南、中阿肯色大学,其中南阿肯色大学未入榜,尚无东、西、北阿肯色大学。还有极个别大学方位后接州立大学而非传统的州大学,需要特别留意。例如:田纳西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东、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尚无西、南、北田纳西州立大学,且没有东、西、南、北、中田纳西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华盛顿州命名溯源为纪念华盛顿总统,但其州内也存在以类似方位命名的大学。华盛顿除州和州立大学外,已有东华盛顿大学(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西华盛顿大学(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和中华盛顿大学(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三者均未上榜,尚无南、北华盛顿大学。

    需要讨论的是,这类州内地理差异命名的大学,是否与所在州的地形有关?例如,佛州、加州南北相对狭长,尽管南、北佛罗里达大学排名靠前,但确实存在西、中佛罗里达大学,而加州只有南加州大学;而田纳西、肯塔基等州东西走向更盛,尽管存在东、中田纳西大学和东、西肯塔基大学,但也有北肯塔基大学,确无南肯塔基大学和南、北田纳西大学。从建校时间先后来看,南、北佛罗里达大学分别建于1956和1972年,而西、中佛罗里达大学均建于1963年,并无明显差异;而东、西肯塔基大学分别建于1874和1906年,明显早于北肯塔基大学的1968年。从此意义上看,所在州的地理走势可能存在一定先入优势,但随着更多州内大学的新建或更名,依据“资源基础观”和“五力模型”理论,其他州内同级地理名称可能被优先选用,从而在命名上达到与其他既有大学相仿、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的目的。

    6.州名市名相似大学,可借助办学主体来区分

    在样本大学中,存在州名与市名相同的特殊情况,尽管这些同名城市可能在州内,也可能在州外。在遇到这类特殊情况时,需要关注州立、市立或城市的编码,以此作为大学区别的关键词,这一思路与“资源基础观”相符。对这类大学需要了解其历史,仔细区分因相同地理名称带来的差异。例如:俄克拉荷马既是州名也是市名,俄克拉荷马州的首府就是俄克拉荷马城。由此有三所大学需要倍加区别: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排名132;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排名192;而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Oklahoma City University)排名240。与之类似,纽约州和纽约市的大学也容易混淆。纽约州立大学(SUNY),设有宾汉姆顿、布法罗、石溪、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奥尔巴尼等64所校区;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排名33,其原名为纽约市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City of New York)。又如:印第安纳州与印第安纳市、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也容易混淆,后者才是印第安纳州府,而印第安纳市实际位于宾州。印第安纳大学(University of Indiana)的伯明顿、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校区分别排名79、228;宾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排名293—381;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University of Indianapolis)排名228。再如,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都位于科罗拉多州,而科罗拉多技术大学(Colorado Technical University)位于科罗拉多泉市,排名382—399。

    7.关注一字之差大学,重点避免个别特例混淆

    尽管全美有4000多所大学,样本上榜大学也有399所,但一字之差的大学实际只有那么几所,反映不同的资源禀赋即“资源基础观”,多为人名或地理因素命名两类情况,需要认真区别。在人名的“一字之差”大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所大学:一是“男女有别”的克拉克大学,其中“男性化”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排名91,由百万富翁克拉克(J. G. Clark)于1887年创建于麻省伍斯特(Worcester),“女性化”克拉克大学(Clarke University)排名218,为纪念爱尔兰宗教先贤玛丽·克拉克(Mary F. Clarke)于1843年建于爱荷华州迪比克(Dubuque);二是排名第6的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与桑德福大学(Samford University)有两个字母差异,也容易混淆,前者排名第6,为纪念创始人夫妇的爱子为名,后者排名137,位于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以纪念保险公司高管桑福德为名;三是排名125以17世纪法国慈善家命名的德保罗大学(DePaul University)以及未上最佳大学榜而在最佳文理学院排名56,以捐助者为名的迪堡大学(DePauw University)也是一字之差,实际反映不同的纪念对象。在地名的“一字之差”大学中,主要有以下两所大学:排名139位的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与未上榜的斯腾山大学(Seton Hill University)仅一字之差,前者建于1856年,在新泽西州南奥兰治,后者建于1883年,在宾州格林伯格。

    8.后改名和排名靠后,大学校名字数往往越长

    在样本大学中,排名靠前的大学建校时间相对较早,比如所谓的常青藤院校等。由此,我们提出排名靠后的大学建校时间相对较晚,当然不排除部分建校时间较早,但保持小规模办学的大学。此外,我们推论:考虑到校名有关编码前面的高校已经用了,所以排名靠后的大学为避免雷同,可能需要更多的编码来命名。结果是,排名越往后的大学越不好更名,越需要避免与前面大学的重名或雷同,归根到底是为避免资源禀赋校名体现的相同或相似。再次,我们分别统计了排名前10、前50、前100的大学校名编码数,分别对标排名后10、后50、后100的大学校名编码数,来验证上述推论。其中,前10名、后10名大学名称分别包含21、26个编码,后者较前者多出5个编码,占比23.8%;前50名、后50名大学名称分别包含119、137个编码,后者较前者多出18个编码,占比15.1%;前100名、后100名大学名称分别包含257、281个编码,后者较前者多出24个编码,占比9.3%。从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来看,排名越靠后的大学,校名编码数量相对越多、字数也较长,基本验证了前述推论。其中,前10名大学中,校名编码数为3个及以上的,仅1所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占比10%;而后10名的大学中,校名编码数为3个及以上的,有5所,如联合学院大学(Union Institute and University)等,占比50%。

    五、研究讨论、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讨论

    1.教育主管部门强组织,主动做好各类大学区别

    由于美国大学数量众多,办学历史相对悠久,不少高校排名靠前,引得国际学生争先报考。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美国教学质量较高的样本大学存在以下八类雷同情况:一是英文校名相同,补充地址不同;二是英文校名相似,仅存结构差异;三是英文校名相似,仅存层级差异;四是英文校名近似,仅存州立差异;五是英文校名近似,仅存州内差异;六是英文校名相似,州名市名相同;七是英文校名相似,地理拼写近似;八是英文校名相似,人名相同近似。美国大学校名雷同情况实际存在两大类别:一是校名相同,二是校名相似,具体类型、主要成因和所依据的组织理论详见下表。但无论哪种类型,美国大学校名都是其资源禀赋、历史沿革、办学特色或办学目的综合反映,与“资源基础观”、“五力模型”、“管理幅度”和“人岗匹配模型”联系密切。为了避免考生、家长、老师乃至社会大众对相同或相似大学校名造成混淆,美国教育部网站开通了高校查询的地理信息系统,详见https://www.ed.gov/programs/maped/safemap/,以地理图示的情况详细展示了美国各注册大学的地理位置、办学概况、录取率和学费等详细情况。在详细图示下,以不同的图形和颜色区分了私立(Private)、公立(Public)和职业(Postsecondary)大学,即便是同名大学的校区,也会展示各自的特征、位置、学费和排名等,让名称相同或相似的大学可以直观区别。

    2.高排名大学更重特色,低排名大学更重营销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越在网站中展示自己的特色历史、办学内容、支持服务等“软实力”,而报考申请等项目则相对并不突出;越是排名靠后的美国高校,越在网站中突出“Apply”等报考申请通道,不仅位置突出有的还以弹出框显示。鉴于美国相当数量的大学是私立,需要自筹经费、自给自足,因此越是排名靠后、名气较小、规模有限的高校,越需要积极营销生源,主动展示报考渠道和“Financial Aid”等金融支持措施。这一点,也印证了“资源基础观”等组织理论,不仅校名如此,大学网站设计的背后也同样依托了组织管理原理。与中国大学不同,美国相当数量排名靠前的大学是私立大学,经费主要源自自筹和校友捐赠,因此其学费也比较高昂,基本在每年30000—500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中国排名靠前的大学多为公立,经费源自教育主管部门,学费相对低廉,每年在5000—10000元人民幣不等。可以推论,排名靠前的美国私立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高,成为百万甚至亿万富翁的机会更大,如哈佛、宾大、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学等,因此这类大学的资金来源更为充足;相比之下,排名靠后的美国私立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相对较低,未来发展比较有限,大学筹措资金的来源远不如名牌大学,所以“自卖自夸”式的营销更有必要。

    (二)研究局限

    1.美国大学的数量众多,难以实现全部全面编码

    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和相关研究数据,截至2019年5月,美国有4724所大学,涵盖了3039所四年制大学和1685所两年制职业学校,也涵盖了大学和文理学院,包括1826所公立大学、1913所私立大学和985所营利性学校。如果对全部4724所大学组织编码,将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因此,我们根据研究设计聚焦大众更为关注的2019年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中上榜399所最佳大学,涵盖了全美几乎所有国家一级和二级大学,使得研究和讨论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局限:一是个别纳入研究讨论的大学属于文理学院的范畴,不在样本排名之列,而在2019年U.S. News全美文理学院排名中,如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康奈尔学院(Cornell College)、乔治城学院(Georgetown College)、森林湖学院(Lake Forest College)等;二是个别纳入研究讨论的大学均不在样本和文理学院排名范畴,如阿拉巴马州立大学(Alabama State University)、北亚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Alabama)、西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Alabama)和马里兰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Maryland)等。

    2.美国大学的网页各异,个别大学缺乏历史介绍

    样本大学中,越是排名靠前的大学对自身的渊源、历史介绍越规范,一般在简介(About)或历史(History)中,就能准确找到大学命名的原因。但是,越是排名靠后的大学,有的越容易忽视介绍自己的历史,越难找到大学命名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成因。例如:排名202位的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尽管简介栏目(About Pace)概述了大学的发展概况,但并没有说明校名的由来,我们找遍了学校官网,并运用了网页的搜索引擎查找历史(History)等关键词,仍一无所获;我们也查找了数据库的有关资料,可惜也没有发现。又如:排名254位的德尤韦尔学院(D'Youville College)也设置了大学简介(About)等栏目,但只有员工(Meet the Staff)和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两个子项目,借助常规渠道难以了解其历史和传承,数据库和专业图书更难寻觅。因此,对于个别确实难以从官网、百科、专著等找到命名渊源的大学,尽可能多搜集资料,分析判断其命名可能的源头。例如:马歇尔(Marshall)、本尼迪克特(Benedictine)等更倾向判断为人名;而瓦尔登(Walden)则更倾向于该校官网介绍的教育愿景,即专注于社会变革,倡导边工作边学习的理念。

    (三)未来展望

    1.东西部大学排名靠前,中部大学排名有待提升

    美国大学的发展与清教徒移民历史休戚相关,随着早期教育程度较高的移民涌入北美新大陆,传教和教育几乎同步启动,现阶段呈现东西突出的“橄榄型”。例如:最早开发的东北部地区,也包括缅因、佛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6州为主的新英格兰地区率先发展。与之相邻的纽约作为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使得紐约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发展迅速。与之类似,随着美国版图的扩张和西部淘金热的兴起、东西大动脉的贯通,西部沿海地区后来居上,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区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以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为核心的西部大学异军突起,目前在很多指标上已基本可与东部名校比肩。我们也注意到,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大学发展受地理、气候和人口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缓慢,尽管也拥有一定数量的知名大学,但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落后于东西部沿海州。例如:在399所美国样本大学中,来自内华达州的大学只有2所,一是排名240位的内华达大学瑞欧校区(University of Nevada-Reno),二是排名293—381位的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校区(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这一数量仅与海外的夏威夷州上榜大学数持平,甚至不及波多黎各自治邦的3个。

    2.大学更名与合并持续,会有一些州内大学新现

    美国大学的命名和更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仍由一些大学或校区新建,也有一些大学在逐步合并和改名,尽管位数不多。从美国大学更名的实际来看,如果一些州存在州命名、州立命名或州内地理空白的,可能由一些新兴的学院型大学、合并型大学来填补。例如:佛罗里达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分别建于1853年、1851年,而上榜的南、北、中佛罗里达大学分别建于1956年、1972年和1963年,上榜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建于1965年,未上榜的西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建于1963年;我们预测,如果延续州内地理的命名模式,下一步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东佛罗里达大学。又如:佐治亚大学和佐治亚州立大学分别建于1785年和1913年,上榜的佐治亚南方大学(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和西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均建于1906年,未入榜的北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创办于2013年;下一步,我们预测以州内地理的模式命名,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东佐治亚大学。再如,加州和加州州立大学分别建于1853年和1857年,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建于1880年,未上榜的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California)建于1993年;下一步,如果以州内地理命名整合,大概率会出现东、西或中加州大学。以上命名概率,都是依据“资源基础观”和“五力模型”等组织理论的预测和提炼,后来者容易与先行大学更快地在校名上达成并行,也更容易营销更多更好的生源。

    参考文献:

    [1]哈特曼 R. R. K,斯托克 F. C.语言与语言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283.

    [2]潘昆峰、何章立.高校名称与学生认知判断:实验的证据[J].教育与经济,2017(4):74-82.

    [3]王兆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更名现象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3):53-60.

    [4]张炎.从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名看社会、历史和文化[J].外语教育,2001(0):180-183.

    [5]李泽彧、孙曙光.论我国高校“大学”、“学院”名称的由来、现状及走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67-69.

    [6]黄海军、于洋.大学更名引发的冲突与化解——以新泽西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47-50.

    [7]Lively, K. What's In a Name? Just Ask Colleges That Want To Be Called Universities[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1997, 43(40): N/A.

    [8]Morphew, C. C.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hich Colleges Became Universities[J].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02, 25(2):207-223.

    [9]Treadwell, D. F. Can Your Institution's Name Influence Constituent Response?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Consumer Response to College Names[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03, 29(2):185-197.

    [10]Cleamon, J. M. A University Name Change: Significance of Faculty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2007, 17(1): 117-145.

    [11]Jaquette, O. Why do Colleges Become Universities? Mission Drift and the Enrollment Economy [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 54(5): 514-543.

    [12]Cai, NW., Song, Q., Zhang, L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Retitling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4, 16(1): 110-126.

    [13]郭毅、王兴、章迪诚、朱熹.“红头文件”何以以言行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文件研究(2000—2005)[J].管理世界,2010(12):74-89.

    [14]Barney, J., B., Arikan, A.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rigins and Implications[C]. in Hitt, H. A., Freeman. R. E., Harrison, J. S. 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M]. Malden Mass: Blackwell, 2002: 124-188.

    [15]Porter, M. E. From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Performance[M].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98.

    [16]Barbara, D. Management Span of Control: how Wide is too Wide? [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003, 24(4):22-29.

    [17]Hall, E. V., Galinsky, A. D., Phillips, K. W. Gender Profiling: A Gendered Race Perspective on Person-Position Fit[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5, 41(6).

    [18]Fombrun, C., Shanley, M. What's in a Name?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Corporate Strateg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