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精神文明”创建的难点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县域精神文明创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凸显发展的困难和短板,尤其是与当前物质文明发展相脱节。实现县域精神文明创建,重点在“治”,关键在“久”,目的在“美”。三个问题共同破解,方可实现文明创建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关键词】精神文明;城乡创建;明光市

    随着我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县域精神文明工作,使县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整体和谐,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县级明光市作为切入点,分析精神文明创建的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希冀以此管窥我国县域精神文明创建的趋势和走向。

    一、城乡创建的整体情况

    (一)城乡创建成绩及经验作法

    1.大力推进“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2014年3月28日,安徽省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用六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对县城存在的“脏、乱、违”进行治理,以增强县城的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提升县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这关切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 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 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2014年明光市城区以主次干道综合整治为抓手,绿化、亮化相应跟进,整体情况良好,市民普遍称赞。2.持续开展“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明光市国省道沿线、铁路沿线、江河沿线、城市周边、景区周边、省际周边战线长、任务重,自2013年底以来明光市投入近2000万用于城市卫生保洁和镇村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通过治矿、治沙、治污,一定程度上修复了生态环境。集中力量打造104国道示范样板路,多个节点、亮点工程,进一步提升沿线环境档次,展示明光新形象。为取得更大的成绩,全市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路长”和“段长”单位切实履职,加强配合与协作,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局面。3.真抓实干紧扣“四城联创”任务目标。为巩固成果,提升水平,改善城市整体形象,2014年4月明光启动创建省文明县城、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县(市)“四城联创”活动,计划分三步,于2016年实现创建目标。通过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完善乡村小学少年宫建设,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环境卫生整治等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通过对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和城市道路的的改造,加快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及居民区的整治,狠抓建筑工地渣土整治,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卫生整治,全力做好病媒生物和传染病防治,使卫生城市创建走上了正轨。园林城市创建在“提升绿量打造精品”的思想指导下,建成了政务中心公园156亩,嘉山公园257亩。嘉山路带状公园和抹山大道带状公园29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五路一带”绿化改造提升完成,工业园区新扩区绿化全面完工。老城区改造过程中,能栽植树木的及时栽植,不能栽植的摆放花箱。离《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导则》中,“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近了一大步。在生态县市创建中,申报6个乡镇街道为滁州市生态乡镇,12个村为滁州市生态村。全部通过审核验收正式命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县(市)创建的部分目标。

    (二)城乡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当前人民群众大多具有基本的文明素质,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不使用礼貌用语、公共场所吸烟喧哗;不爱护环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散养宠物、践踏和采摘花草、乱贴乱画等;车辆乱停、闯红灯、占道经营等。2.城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老城区主次干道明显狭窄,绿化不足。一些下水道和化粪池年久失修。公园、绿地较少,活动场所有限。停车场少,停车难问题突出。规范性经营市场少,流动经营摊点多。各项配套设施不齐全。国省道和县乡道路绿化缺少统一规划、密植度不高、管养不到位。部分乡镇道路建设标准不高,使用寿命较短。各乡镇街道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还在试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较少,满足不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3.部分地方“脏乱差”治理难。在排水、排污、垃圾收集、绿化、靓化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乱扔比较常见。特别是有些偏远乡镇道路破旧不堪,通行困难。居民点缺少公厕,群众反映强烈。4.经费投入难以保证需要。由于城乡创建经费投入历史欠账较多,2014年明光市财政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高达4亿元左右,短期投入财力较多,但是后续资金投入任重道远。5.城乡创建的机制不健全。一是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各乡镇街道宣传做的较少,群众文明创建意识提升较慢,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教育效果;二是市里有创建督查考核制度,但是各乡镇街道多数没有建立自己的考核机制;三是奖惩机制奖为主,罚不足,不利于工作推进。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宣传教育不足,文明素质提升慢。没有把不断丰富和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切实转变市民观念,作为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工作的首要任务。平时组织的一些教育活动面上号召广、发动多,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需求还不够。

    (二)创建意识不强,消极影响持续存在。部分干部认为抓创建影响其他工作,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创建工作在人、财、物的投入上打折扣。部分群众认为创建工作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个别小摊贩和店主觉得搞创建影响做生意,不愿意参与。这些都对城乡创建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组织领导不力,创建发展不平衡。城乡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高效的领导组织和精干的人员队伍。但各地各单位大都没有常设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多是临时抽调,专业性不强。安徽省各地开展的城乡创建中“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三治三增三提升”、“四城联创”、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要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很好的印证了这点。

    (四)经济水平不高,投入受限发展难。明光市是三类县市,近几年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64个县市中多数排在后40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两年累计投入城乡创建的经费5亿元左右,但离实际需要还差很远。严重制约创建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创建工作因为缺乏财力支持而停滞不前。

    三、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1.进一步健全城乡创建的宣传教育机制。在城乡创建工作中要不断发挥宣传教育的强大作用,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城乡创建根本在于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将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常态化。一是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及时发现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各类先进典型,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利用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增强人们对祖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三是将周末讲坛、道德讲堂,作为城乡创建工作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坚持下去。四是借鉴兄弟县好做法,建立道德信贷制度,用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实例教育引导群众,提升文明素质;五是坚持弘扬“务实、奋进、包容、自强”的明光精神,使其成为明光的特色品牌和明光人的骄傲。2.典型引领惩戒并重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从引导和制约人们道德行为入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警示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要将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和实践经验的新发现,总结提炼为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基本经验,培育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品牌。2对一些不能用社会公道,道德手段来调整、约束的行为,就必须依法严惩,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对损害城市形象的丑陋行为公开曝光,警示他人。3.制定市民文明公约规范群众文明行为。4.创建文明村(社区)打造基础工程。3要以提升群众道德修养、文明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村(社区)创建工作。要建立起城乡管理的长效机制,让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成为明光城市新常态。

    (二)提高各级领导对城乡创建的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创建工作属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部分,宣传思想工作属于意识形态工作,城乡创建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息息相关,那无疑也是“极端重要”的。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城乡创建的各级决策和指挥位置上,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对创建工作指导可能会走偏,造成重要损失。

    (三)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加强组织领导

    明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三线三边”工作指挥部、“四城联创”工作指挥部,均负责创建工作,职能互相交叉。

    (四)创建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挂钩

    在大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前提下,只要将城乡创建经费按照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同步增长或者按照固定比例增长,就可以解决创建经费投入保障问题。

    (五)将创建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并落实

    各地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要自觉的将创建工作纳入其中,要做到先规划再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有效避免边建设边拆除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按照规划搞创建,逐步推进落实,才会持续取得成效。

    (六)健全完善城乡创建督查奖惩长效机制

    1.进一步健全对城乡创建的督查考核机制。

    2.进一步完善对城乡创建工作的奖惩机制。

    作者简介

    丁畅:(1974—),男,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注释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

    2.杨万贵. 创新理念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水平[J].政策.2015(1):5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