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文化要为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宋铭月

    方志文化源远流长,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先秦典籍《周礼》中就有 “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的记载。地方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客观、系统地记载了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凝聚和保存了大量传统文化信息和优秀人物事迹,被誉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方志文化的内涵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按照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狭义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而在历代方志编修的漫漫长河中凝炼形成的方志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史、家谱一起,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富厚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1.传统方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传统方志文化以忠君、孝亲、仁爱、诚信等品德为主导价值取向,倡导人们崇德向善,知耻尚荣,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尽管这些建立在古代社会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统治观念、政治伦理以及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一些内容和观点因其时代的局限性已变成陈迹,但是其中仍然蕴含着许多可以启迪未来的思想成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成为涵养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是当今建立方志文化自信的源头与基石。

    2.当代方志文化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方志事业,新方志文化坚持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義精神文明教育,将传统的教化功能赋予新的内容,倡导社会主义的新道德风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方志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方志文化,更具有时代特色。当代方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精髓相融合,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今的地方志事业,正在逐步由过去的单一扁平化向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等十位一体的事业转型,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方志文化的综合性、区域性和连续性特征

    1.综合性: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内容。方志文化属于“大文化”范畴,内容极为广博。方志记录事实,积累资料,强调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其最大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根据甄选的资料,横分百科门类,纵述历史史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著述比方志更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门类愈来愈多,许多志书中一种事物可以横分为三四个层次数十项细类,可见当代新志书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

    2.区域性:反映了方言、环境、饮食、建筑、自然生态等地方特色。“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区域性是方志区别于其他历史典籍的根本特征。我国地域广袤,各个区域的发展水平不一,方言、民族、饮食、建筑、环境、生态等多方面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在志书中将这些差别充分反映出来。方志文化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能够充分反映每一区域独自的地方特色。

    3.连续性: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典籍。方志文化是一种持续生成和历史演进的文化。我国编修地方志的传统,经过历朝历代,始终不断传承。特别是每逢国家繁荣时期,就会有修志编史的高潮。方志的连续性还表现为在记述的时间上“纵不断主线”,不遗漏记述时段之内的大事。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之中大部分是地方志文献。

    三、方志文化的三大价值

    1.凝聚民族力量、塑造民族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饱经风霜,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由于中华文化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方志文化是中华历史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编纂地方志是记录一地人民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曲折经历和奋斗过程,也是一地文化积淀的过程。它能够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留住乡音、乡风和乡愁,激发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塑造中国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地方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国的国情书,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之一,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有效途径。从经济方面看,方志中记述的一地之投资环境、合作条件等综合资料,能够让国外友人更多地了解该区域的潜在优势,从而扩大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更快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从文化方面看,地方志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渠道,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方志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为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形象。

    3.挖掘地方优势,服务经济发展。在当代,方志作为全面而翔实的信息记载,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地质勘探、资源普查、地震监测、气象预报、工程选址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外,地方志还在挖掘各地区的优势、恢复传统特色产品、创建产业、提供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方志书可以树立起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起到窗口和媒介的作用。通过志书,不仅能够了解该区域古往今来的物产资源、民族宗教分布、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科研项目等情况,了解该区域的优势和劣势;而且能够从中总结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推动当今的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四、加强方志文化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方志文化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方志文化建设,是地方志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1.坚持依法治志。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落实,依法治志是新时代对地方志工作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志的目标是从单一修志转变为多业并举,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化;从依靠行政命令转变为依据法律法规,实现地方志事业的法治化;从地方志系统行为转变为国家社会责任,实现地方志事业的社会化。提升地方志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加强对地方志事业的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从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做起,找准推动工作的着力点。目前,天津已经颁布《天津市地方志工作办法》。而后,又出台了《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天津市志〉编修及审查验收规定》《天津市区级地方志书编修及审查验收规定》等文件。为推动地方志工作,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提供法治保障。

    2.做好读志用志工作。坚定方志文化自信,需要不断扩大方志的社会影响力,让方志成果进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但要众手成志,更要社会用志。通过赠送、销售方志图书,达到宣传、交流的目的。加强方志信息化建设,做好方志网站信息化管理,推进数字方志馆建设,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有效传播方志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方志文化。做好地情网站建设,实现它与政府门户网站、图书馆网站的链接。完善地情资源数据库,将已经出版的方志和年鉴整理好并收集入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资源查阅服务。发展方志微信公众号,保证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实效性和原创性,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使之成为方志信息交流的平台,展示方志文化的魅力。

    3.健全保障体系。推进方志事业发展,要做到“一纳入,八到位”,也就是要做到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把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健全保障,激发修志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修志工作才会顺利推进,任务才能按期完成,质量才有可靠保证。同时,打造理论研究平台,扩大社会阅读群,吸纳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弘扬方志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4.让方志文化“走出去”。提高方志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能力,创新传播手段,增强传播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比如日本政府就很重视地方史志的编修,编修了大量的学校志、医院志、企业志等地方志。在美国和加拿大,有对家谱的研究,在少数图书馆,有对中国地方志书的收藏,可以吸收其优秀部分作为养料,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方志文化。当然,方志文化“走出去”的本质目的是发展我国的方志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坚持独立自主的文化发展原则。

    方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大地的灿烂篇章,是中国文化世代传承的千秋大业。作为方志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方志文化,凝聚方志力量,執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展示方志的魅力和价值,承担起提升民族凝聚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使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