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策略

    孟莉

    

    

    [摘? ?要]獲取地理信息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是地理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整理与分析信息,完善学校地理信息资源库等策略,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地理;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

    “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1]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对学生获取、整理与加工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也是广大地理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在此,将结合省级重点课题“结构化思维视角下中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培养路径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一课为例,对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所谓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和分析等方法,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信息的过程。而地理信息加工,就是指能够获取地理信息,并准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

    一、地理信息的类型及相关信息整理

    1.地理信息的类型

    地理信息的类型多种多样,教材中涉及的信息有文本信息、图表信息、景观信息,还有地理调查与地理实践的隐性信息等。有效、准确地提取地理信息是学好地理、提高地理素养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加工以及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2.地理信息整理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一课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其内容在展现形式上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开展正式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根据表1整理出文本信息、图表信息、景观信息三类地理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大概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整理了解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现状,从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本课所涉及地理信息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地理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已具备初步的信息解读与整理能力,但加工能力还有待提高。从文本信息的提取看,学生普遍具备从文本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把握重点,但划分还不够细致,未来需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方框、树状图等将重点内容进行归类。从图表信息的提取看,学生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提取图中的有用信息,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但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还无法判断,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进行适当延伸。从景观信息的提取看,学生只是简单列举了课文中的景观信息,而未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扩充。景观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景观的现状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延伸,适时增加相关资料信息,帮助学生深化对景观的了解。

    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兴趣

    收集地理信息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越有利于学生积极获取课堂地理信息[2]。

    长江三角洲区域距徐州较近,很多学生曾到此地旅游,教师可在课前收集学生的旅游照片,为开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相关教学创设实际情境。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读图和阅读其他资料获取旅行前的准备信息,包括了解位置、气候、主要城市、景点及特产等。接着,学生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了解此区域的交通情况,从经济、便利等角度选择恰当的出行方式。最后采取分组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旅游目的地,组成南京组、上海组、苏州组、杭州组,在了解课本和课外资料后,分组向全班学生展示。“旅行”这一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也随之高涨。

    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是学生对地理图表感知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大量地理信息的基本手段,更是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保障。训练读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一图,学生通过了解图名、弄懂图例、了解图中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此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这一地理信息。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通过了解图名、图例,获取“此区域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交通非常便利”这一地理信息。在以上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选取几个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让学生描画出这些城市的不同交通路线。通过描画路线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几种交通路线交汇于这些城市,进而得出“这些城市是此区域的交通中心城市”的地理信息。

    (2)培养学生对地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分析地图主要是学生对地理图表以及地理图表上所呈现的信息按照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对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分布规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因果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3]。对地理图表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图表内涵,从而得到所需信息。

    3.归纳整理与分析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地理信息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记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对个体发散思维的展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从中发现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图1和图2是学生就本课内容梳理并绘制的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整理后的地理信息更加清晰,各信息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明了,更加便于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2)整合篩选有用的地理信息

    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对已知地理信息进行筛选。收集有效信息,尤其是隐性信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课程的相关练习部分提供了如下材料,并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说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河湖众多,号称“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了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以及浙江省北部。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及附加城市分布略图和该区某城市某年气候资料图(图略)。

    从材料中学生可以获取很多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信息,而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是说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这时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进行筛选。如渔业方面可以找到“河湖众多”的有利条件;通过读取气候图,可以获取本区域“气候温暖,降水丰沛”这一有用信息,再加上隐性信息“地势低平”,就成为了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就能发现该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了。

    4.完善学校地理信息资源库,拓展学生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

    与时俱进的地理教学技术设备以及丰富多样的地理教学资源都为发展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提供了更多途径。学校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而丰富多样的地理课程资源不仅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应为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和生活实践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外,网络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也将提升学生获取和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与信息素养。对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地理教师应对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及适当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英琼.初中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J].地理教学.2014(14):28-31.

    [3]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