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组织力的探索与思考

    贾锡萍 王美婧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必须凝聚起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磅礴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正是基于对党担当的历史使命的战略研判,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组织作为新时代全方位参与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赋予了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崭新地位与重要价值。社会组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要求社会组织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价值导向。为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坚强领导,通过党的建设把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坚强领导贯彻到底。但是,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一直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兴领域、重要领域,也是目前的“短板”所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论断,对推进新时代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紧紧围绕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从而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动员党员群众、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

    一、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各类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社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市社会组织广泛分布于社会服务、科教文卫、体育、环境、法律等各领域,有效弥补了社会公共资源的不足,在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扩大社会参与等方面已经成为天津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发展速度之迅速、涉及领域之广泛、服务对象之多样、发起人之复杂,都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从而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历经了一个初步发展(2010年11月前)、重点突破(2010年11月—2012年6月)、规范提高(2012年6月—2016年2月)、全面加强(2016年2月—党的十九大之前)艰辛探索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天津市坚持以提高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为突破口,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基础,以强化规范、发挥作用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全面提高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天津经验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2010年,天津市仅有社会组织党组织492个,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仅为11.66%。截至2016年12月31日,仅市属社会组织就发展到1460个,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1111个,党组织覆盖率已达98.1%。市委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局之中统一部署,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方式,优化组织设置;针对社会组织不同特点,注重分类指导,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阵地建设;紧紧围绕社会组织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规范制度建设,使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天津市社会组织保持了健康有序发展态势,社会组织增速不断提升、规模不断壮大、活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服务城乡社区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美丽天津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距离新时代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强化政治功能为核心,高质量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社会组织成为服务人民生活、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实现党组织活动开展常态化,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用,尚需突破困境和破解难题。

    1.党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通过对天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状况进行的深入调研发现,一些基層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普遍认为,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缺乏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党组织开展的党员日常学习教育方式主要为自学、集体学习和讨论、主题党日活动、听辅导报告或专题讲座、网络互动教育等,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脱离工作和生活实际,内容肤浅、枯燥。因为活动内容较固定,活动方式缺乏新意,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热情有时不高。

    2.发展党员困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组织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一样,需要发展党员,向党输入新鲜血液。社会组织党组织为了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也非常希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发展党员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社会组织兼职人员多,其人事关系不在社会组织中,不能在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人员流动性强,难培养;党员未将组织关系转入社会组织,导致党组织不具备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入党名额限制太严等。

    3.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主要原因是:党员不愿转;转接手续繁琐;转不进来。党员不愿转的原因,主要是原来单位活动很方便,转接手续繁琐、流动性大,没有打算在社会组织长期干下去。

    4.党务工作培训实效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实现了对市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和业务主管单位党员培训全覆盖。虽然培训力度较大,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加强,对所学内容如何入脑入心需要进一步探索。

    5.党建工作经费不足。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有的党组织没有专门活动经费。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党组织活动不得不搁置,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6.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不積极。一些参加调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对开展党建工作态度不积极,其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业务工作,担心增加工作成本,认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有的社会组织负责人认为建立党组织没必要,怕接受监督,政治上不认可,担心党组织争权等。因此,需要找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力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组织力是党组织的生命力和生机活力的具体体现。组织力是一种合力,提升组织力是一个动态过程。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力就要在完善组织结构、配置组织资源、增强组织优势、发挥组织功能上下功夫。

    1.提升政治统领力。没有政治力就不会有组织力。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引导社会组织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一切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增强阵地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好团结服务群众的政治任务。因此,党组织书记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改变对党建工作不积极不认真消极应付的状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党忠诚、顾全大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向党看齐。

    2.提升组织覆盖力。不仅要实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更要实现高质量覆盖。所谓高质量覆盖,一是“刚性嵌入”,坚决消除党建“空白点”,符合党组织建立条件的社会组织要把党组织建立起来,不符合党组织建立条件的社会组织,要派党建指导员;二是“有效嵌入”,党组织既要建立起来,又要能够正常开展活动,不能成为“僵尸”组织;三是“柔性融入”,只有按照社会组织特点开展活动,党建工作才能有效。总之,不能“不转”、“空转”,甚至“瞎转”。

    3.提升组织凝聚力。凝聚力是指社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和群众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吸引力,具有能够团结活动和拒绝离开的向心力。一个凝聚力强大的社会组织,其成员会愿意更多地承担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要提升凝聚力,社会组织党组织就要做到,一是要落实党员基本权利,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社会组织自身特点决定了没有党员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因此,要能够使党员真正感受到在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党员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党员学习培训机会,提升党员素质能力,使其能够获得更大的事业发展的空间;三是要经常找党员群众谈心,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四是要建立党员参与社会组织决策和管理机制,将党员个人发展与社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党员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发展事业,增强党员的事业心荣誉感。

    4.提升组织服务力。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党组织要改变“服务就是管理”的落后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服务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协调、沟通。要建立提供服务需求的服务型党组织,做到工作内容为社会组织所需,工作方式为会员所接受。通过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形象,从而实现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执政地位。为此,要重点解决好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存在的宗旨意识淡化、责任意识弱化、大局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等倾向性问题,筑牢思想基础。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实现服务常态化和规范化;要探索多样化服务载体,建设常态化服务阵地,提升服务实效。

    5.提升组织学习力。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学习力,依据社会组织特点,在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上级部门加强和改善教育培训工作更关键。要以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党员骨干为主要培训对象,着力研究社会组织建设、党对社会组织实施领导的方式,如何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如何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如何更好地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等重大问题。要在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要讲社会组织的“话”,抓住“点”和“位”。一要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师资库、课程库。师资由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组成,组建一支结构多元、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兼职师资队伍;课程库主要包括“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社会组织的战略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时政解读能力提升、不忘初心党性教育”五个板块组成,特别要在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在党建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设置和开发课程,加大实操性强的课程开发力度;二要下大力量创新教学方式。要树立“把经验变成教材、把现场变成课堂、把实践者变成教师”的理念,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为主要授课方式,加强互动研讨式教学。

    6.提升组织创新力。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诸多新老问题,都需要创新方法去解决,不能简单套用传统基层党建的做法和模式。首先,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开放。很多社会组织在规模上都是“微组织”,就要在“微活动”“微公益”上下功夫,“事不在小,为民就好”;要充分利用党员微信群、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现代方式,把“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来,创新方式讲党课、召开会议,让听课和参会人员在平台上直接发表意见、参与评论、相互交流;其次,多措并举保障党建工作经费。与传统基层党建领域不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更需要上级党组织补助和财政专项支持,二者应成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资金首要重点来源,仅靠管理费用列支、党费拨返远远不够;再次,针对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党员害怕麻烦等问题,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解决。

    7.提升组织保障力。一要选优配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要严把政治首关,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注重从社会组织负责人或管理层中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二要落实党建经费保障和兼职党务工作者补贴,将社会组织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固定经费问题,确保社会组织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办事。强化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待遇保证,建立“社会组织党建专项经费”制度。三要落实活动阵地。按照常态化服务阵地和具有实效性的党员活动载体的标准,建立社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党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发展、党务政策咨询、党员学习培训、党组织主题活动、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结对帮扶、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党建工作阵地,切实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