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广播与新媒介之融合

    左宁

    【摘 要】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各种新兴软件如智能交通软件、车载操作系统、打车软件等的出现和进步,均影响着交通广播的发展。交通广播只有在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基础上,坚持地域特色、做好交通服务、立足深度报道、不断创新节目,才能在未来开辟新的战场。

    【关键词】交通广播 新媒介 智能软件 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更多的新媒介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淘宝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电商冲击着传统零售业。支付宝、理财通等新型电子金融产品冲击了传统金融业。本文对新媒介给传统交通广播的未来发展走势所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

    一、新媒介带来的挑战

    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地理性(空间偏好),新兴媒介不断填充人们存在的“地理性”。媒介地理范围(包括空间范围和受众停留时间两个维度)越大则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媒介依赖度越高,媒介生命力也越强。这其中,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拥有最大的地理范围(手机可以随身携带,并适用于几乎所有场合),空间上的延展性使其占据了日益增多的市场空间,自由穿梭于人们的私人空间。①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操作更加便捷。手机可以上QQ、发微博、发微信,可以上网购物、比价,还可以打车。移动互联网的种种创新和便利,让传统广播电台面临极大挑战。以交通广播为例,值得引起重视的新兴软件有以下几个:

    1.智能交通软件

    交通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是即时路况,路况的播报和交通疏导在交通广播的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下各种智能交通软件正蓬勃发展。用百度搜索可以找到803个与智能交通软件相关的安卓版应用,用户下载客户端软件后即可在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实时查看路况。

    以“智行南京”为例,这是一款由车联网运营服务商打造的个性化智能交通移动应用软件。车主用手机摇一摇,即可查到哪条路拥堵,从而选择最佳出门路线。该产品利用遍布南京市主次干道的500多个监控点,提供由实景监控照片和电子地图定位组合而成的实时路况信息。其提供的服务细致入微:可查询2013年1月1日起任意一天个性化的行车轨迹、自助式的班车服务、网友上报的路况分享。另外,微信机器人可以对接到任意的微信公众账号,在不影响原有功能的情况下提供路况特色服务:可以根据位置、关键字查路况、自定义班车查询,语音播报,行车途中自动播报周边路况。这些服务自动提供,无需人工维护,不影响微信其他功能,配置方便。目前拥有约10万用户。

    与传统交通广播的路况信息服务相比较,这些服务是一对一的,更具个性化,而交通广播的路况服务是一对多的开放式服务,不具备个性化但普及面广、灵活性强,尤其是对突发事件可以展开连续报道。智能交通软件只能让受众知其然,而交通广播可以让受众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哪里拥堵,还能告诉你为什么会堵。作为大众传媒,交通广播不仅提供路况服务,还能提供其他多方面的服务和热点信息。主持人和记者所传递出的信息会比机械的软件更接地气,也更能抓住人心。因此,交通广播媒介的外延空间维度更大。

    2.车载操作系统

    国家统计局2月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92万辆,增长17.0%。民用轿车保有量7126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6410万辆,增长20.8%。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让互联网企业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市场。在汽车上搭载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已浮出水面。在今年的CES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谷歌公开了一项计划,可以让汽车制造厂商在车内搭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奥迪目前已经推出了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车载平板。2013年苹果正式发布了车载系统iOS in the car。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估计,未来五年内,全球范围内将有6000万辆汽车连接互联网。另据预计,到2018年,汽车相关的电信、硬件和软件服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10亿美元。例如,目前车载音乐App Pandora已经达到250万的装机量,涉及100多种车型23家汽车品牌和8家音响制造商。未来汽车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将重新定义交通出行,对交通广播的冲击将是巨大的。②目前车载操作系统正在起步阶段,车内的装置只是与手机简单相连,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谁也不能预测今后车载智能系统会否出现多种先进功能,如提供实时路况、设计最佳路线及其他个性化服务。那时,交通广播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并持续创新,才能站稳脚跟。

    3.打车软件

    今年春节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的市场较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打车软件让的士司机专注抢单而无暇听广播。因此,甚至出现了一种观点,打车软件将取代交通广播。例如微信圈出现了署名为李书航的一篇文章《打车软件的靠谱盈利点猜想:取代交通广播》,文章预测:在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开始配装打车软件之后,其对于车载广播的冲击会让交通广播还没有看见对手就死了。

    这类文章虽然观点偏激却应引起重视。其实,文章混淆了一个概念,交通广播不等同于出租车广播。出租车司机并不代表交通广播的所有受众。应该承认,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是交通广播最忠实、最具传播效应的群体,但出租车群体在交通广播的受众中只占到很小的比例。以南京为例,来自南京市车管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南京的机动车拥有量已达178万辆,其中私家汽车117万辆。按车辆保有量的发展速度,车管部门预计,2014年南京机动车还会以每月2.2万辆递增,今年8月青奥会前将突破200万辆。来自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南京的出租车只有1.432万辆。由此看来,出租车的总量以及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私家车。

    打车软件曾经的火爆建立在对司机和乘客双重补贴的基础上,而随着两个软件竞争的白热化,后来又同时降低了补贴数额,最终将形成价格同盟。假设日后打车软件同时取消了打车补贴,那么出租车司机将会回归正常营运状态。从这一点来说,打车软件对交通广播的冲击是一时的,也是有限的。

    二、交通广播与新媒介的融合

    数字时代的新媒介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而传统媒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决定了其是发展还是灭亡。最近一两年,传媒界热议纸媒的存亡和转型,纸媒有开始尝试转型的,也有无法适应而“死去”的。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介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③

    广播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广播节目的“单打独斗”与电视节目的“团队作战”不同,船小好调头。交通广播与新媒介的融合应相互配合、为我所用,同时保持自身优势,不断创新。目前南京交通广播与新媒体的合作还处在初步阶段,除了各节目运用微博、微信的功能与听众互动外,在路况采集上调动车友的积极性,利用微信平台及时播报车友发来的路况,作为警方路况的补充。此外还与新浪江苏联合推出活动,扩大彼此的影响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融合的界定指标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将实现统一形态的媒体平台。从它的发展态势看,这种融合不仅包括媒介融合,而且包括媒体与受众的融合,这两者是深层交织的,未来会更加融合。从传播形式上看,媒介融合方向下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将趋于一体,成为一个综合意义的传播模式,作为传统媒体的普通受众,将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变成一个个移动的媒体平台和信息互动终端。④

    三、面对新媒介,交通广播的优势及对策

    与生物进化学类似,媒介的进化并非新旧媒介你死我活的争斗史,而是“媒介基因”延续、传承的历史。新媒介的诞生并没有使旧媒介完全退出媒介圈层,它只是占据了新的生态位。旧媒介的存在依然能满足受众传统使用诉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并未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退出竞争格局,相反旧媒介不断增强原有功能与新媒介进行抗争直至利益分成与资源投入比例匹配,最终实现和谐共处。⑤

    广播的业态决定了其伴随性优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广播这一凭借声音传播的形式依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新媒介相比,广播无需考虑流量和WiFi信号问题,持续收听时间长,受众可以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广播。而新媒介的碎片化特质也有其局限性:伴随性差,需要受众放下手边的事不断进行操作才能完成信息的接收。

    交通广播与新媒介融合,应坚持地域特色、做好交通服务、立足深度报道、不断创新节目。未来通过与新媒介的深度融合完全可以开辟新的战场。

    1.坚持地域性特色

    交通广播的特色体现在地域性上,每个城市的道路拥堵情况外地人一般不太关心,除非是重大事故。实时爆料路况、记者深入现场报道突发的交通事故以疏导交通,是立足本地、凸显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

    2.立足深度报道

    由于外界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总是能演化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产业变革给广播带来的是对重大新闻处理能力和报道能力的考验,而这恰恰是新媒介的短版。和网络上的谣言满天飞相比,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更强。因此,利用网络、微信等信息渠道搜索最新信息,加以辨伪、提炼、补充,经过记者的深加工传播给听众,交通拥堵或事故背后引发的思考是数字化程序无法到达的。

    3.与新媒介深度合作

    交通广播的大时段节目可以引用自媒体的成品内容,从而实现内容制作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内容制作的深度和广度。广播自身的碎片化节目也可以通过新媒介的接收渠道让更多的受众收听并传播,这就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优秀节目的影响力更大。

    四、交通广播未来之猜想

    1.开辟网络播出平台,实现广播全数字化

    新媒体技术中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广电技术数字化。英国广播公司(BBC)自主研发的传输平台产品 BBC互动播放器广受欢迎。这是一个多平台的音视频内容终端,用户可以在该终端实时收看、收听或下载过去一周的BBC电视或广播节目。在2013年6月,共有2.39亿人次在BBC互动播放器上实时收看、收听或下载各种电视及电台节目,其中7800万人次是通过手机及其它移动平台。⑥

    通过收听软件和上网功能,广播已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回听和点播。未来网络私人定制节目及服务也许是广播的发展趋势。除了传统平台,交通广播未来可以把听众变成会员,为会员量身定做节目,通过手机软件或车载网络系统为听众提供交通、购车指南、汽车维修、旅游等多方位的信息服务。会员想了解的所有与交通有关的内容都可通过网络定制,也可以接受一对一的交通服务。

    2.?与新媒介合作,通过大数据研发创新节目

    交通广播今后可以与电脑、手机软件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等企业联合推出多功能交通车载软件。利用车载操作系统搜集数据,研发车载广播节目。通过开车人在移动终端上的网络点击量,统计出移动人群的收听习惯,针对开车人在不同时段的关注内容设计并创新节目。

    手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正在对传统媒体形成冲击。因此紧跟时代潮流,主动与新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交通广播与新媒介的深度融合可以在新领域开辟战场,更上一层楼。

    注 释

    ①郑恩 林大力 《媒介进化论研究的五大原则》,http://www.doc88.com/p-141666991171.html。

    ②高爽 《汽车,让互联网“移动”起来》,http://www.cnnic.net.cn/hlwfzyj/fxszl/fxswz/201402/t20140225_46111.htm。

    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UlHOtz3xpAYeH2-cyqRPo-zJ_7JDQvqwlFRFyi1KoWp9HX3BQ0ecOl_d6JohAd5

    bosTnu0KuNzLendqxQjoi_。

    ④雷欣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两个趋向的探析——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重新解读》,http://www.studa.net/xinwen/120614/11080537.html。

    ⑤郑恩《起源·思想·趋势:媒介进化论的质性考察》,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10487605.html。

    ⑥李文《解析BBC的全媒体发展之路》,新传媒观察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A5MjcyMA==&mid=200012774&idx=1&sn=464f30d09e5988771312a657166bbe60。

    (作者单位:南京电台交通广播)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