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

    王美婧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天津市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政治之“训”,增强主业主课主责意识,把党校打造成党内政治生活的“训练营”。守好党校思想政治前沿阵地,打造一片为党立言代言的“红色阵地”,使党校成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圣洁之地。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要优化管理模式、确保培训质量,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核心,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制度、强化师资力量。

    一、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至关重要

    1.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是完成培训高素质干部队伍任务的必然要求。抓好党校干部培训、强化组织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是党校教育培训干部的使命。在新时代,我们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必须依托党校这个主渠道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使其服务于党性教育体系。如果党校干部教育效果达不到,党员干部思想源头上抓不牢、政治站位不牢固,就容易出现问题。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参训干部的学习热情与培训效果,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是继承党校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些都需要党校不断创新干部教育管理模式,调整授课内容,强化对参训党员干部的管理。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因时因地调整授课模式与内容,向参训干部提供最重要最实用的党的教育。

    3.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是解决党员干部培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党校干部培训管理关乎党的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抓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干部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这也使得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党性、转作风、增本领。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是党校干部培训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筛选优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干部培训成果考核制度等都是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适应新时代要求拓展和深化对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的探索。

    二、当前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1.开设培训班次增多,管理强度增大。目前党校干部培训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凸显:党校主体班次数量增多,培训班安排密度增大,时间跨度长短不一。在结构上,除常规的讲堂授课,还增设了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党校培训工作重点是抓主业主课主责,主体班次数量增加,频次变强,课程结构变化,对党校培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接待学员入学到确保培训效果、再到动态对接学员合理诉求,在精力和能力上都对党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在利用教室多媒体等硬件教学资源最大化的前提下,不发生教室使用“撞车”等突发事故,需要进一步探索智能手段、明晰落實教学管理制度与相关环节审批流程。要以参训学员为本、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宗,提高后勤、教务与各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实现人性化管理。

    2.培训课程设置结构化单一,内容更新迭代性不强。目前党校培训仍沿用传统授课方式,课程主要以教师单向输出的方式进行,少量班次辅以现场教学、异地教学等。党员干部只能被动接受安排好的既定主题,没有“自主菜单”选项。虽然课程增设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读等读原著的内容,增加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研读内容,但是参训干部工作任务缠身没有时间预习原著内容,仅凭课堂上由教师带领的学习模式能否深度领会原著精神、吃透经典理论还有待考察。特别是培训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深度结合的程度不够,尽管参训干部认真学习了思想理论内容,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是一头雾水;尽管领会了原著原理的要旨却无法将党的理论知识落地指导实际工作。除此以外,有的课程囿于固有教学计划不能结合时事及时更新内容,参训干部普遍反映“不解渴”。

    3.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党校教师面临职称评定等科研资政任务的压力,将很多精力投入到申请课题、发表论文、撰写调研报告等工作上,对干部培训课程准备得不够充分。诚然,党校教师从思想理论上弄明白一系列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升党校教学整体水平,有利于提高干部培训课堂内容含金量,但是仍须明确党校工作首要任务是干部教育培训,核心目标是培养党的理论扎实、党性修养深厚的高素质党员干部。这就要求党校教师在平时要更注重花大力气挖掘有意义、有内涵、有深度的课程,用心设计课程,提升课程精品度。近年来,党校吸纳了很多年轻博士,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缺乏实践锻炼的短板。加快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增强教学科研能力,进一步培养教学名师和理论名家,建设一支为党尽心、为党立言的高素质党校师资队伍,是干部培训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三、积极探索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新模式

    1.提升党校管理人员素质,优化学员管理联动机制。一是强化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党校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来自各部门、各行业的参训干部,如何树立党校严谨学风、严肃教学纪律作风的良好形象,第一印象取决于党校干部培训管理人员。党校要确保面向参训干部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和优良的党性作风。这就要求党校各个职能部门自上而下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员管理效率。通过学员一卡通,实现人脸识别打卡等技术,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将管理人员精力侧重点向与学员勤沟通人性化管理方向转变。开发智能化教室使用情况反馈系统,方便各部门协调使用教学资源,降低党校整体管理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党校干部培训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随时跟进、协调配合才能确保一个完整班次顺利结业。比如借助党校网或内部OA平台等网络系统,及时向任课教师公示各职能部门负责内容,方便教师在面临调课、教材需求、教室使用等问题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通过电子化实时传输向参训干部所在单位动态反馈其在党校参训成果,全程强化对参训干部的学习管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科学提升党校管理水平,以参训干部为核心,保证授课质量,注重参训学员学习成效。三是搭建参训干部与党校教师交流机制。畅通参训干部与党校教师交流渠道,有利于参训干部了解党校教师课程安排的初衷,有利于党校教师了解参训干部求学需求。现阶段党校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很多是临时性、任务性安排,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设立沟通平台便于学员积极配合,有利于党校教师发放调研问卷、开展座谈等工作,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参训干部学习效果。

    2.创新党校培训课程模式。一是开发线上课程,运用网络平台丰富参训干部学习途径。党校要尽快开发线上课程便于参训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学习,同时便于参训干部在参训期间及时复习,深化掌握理论知识。党校开发精品课程投放到内部网络系统,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的同时,也利于党校教师互相取经。二是增设党性教育理论深度解读。参训干部具备实践经验,但是往往缺乏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工夫,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内容务求唯真唯实,向参训党员干部输送最专业最权威的党的理论知识,确保党性教育课程内容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真正实现党校教师作为“布道者”和“熔炉工”的角色扮演。三是针对不同干部群体调整党校培训课程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内容调整,甚至重新备课。这就需要党校教科研系统在开发课程前期进行目的性、方向性的引导与筛选。通过开展公开竞课的方式,激励党校教师开发满足不同培训班次需求的课程。

    3.强化党校师资力量。一是强化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做到“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尤其是有计划地邀请各地专业名师、政府机关权威人士面向教师集中授课。这样做可以保证授课面广,实现同时培训大批量教师的目的,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提升培训效果。二是强化教师的实践锻炼。分批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机关单位基层单位挂职锻炼,补足理论到实践的应用环节。教师立足实际工作岗位既可以充分深入思考党校教师研究的理论问题,又可以站在参训党员干部的角度看问题,更能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课程,完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供实践性强的决策咨询报告。三是优化党校教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不同于机关也不同于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倒逼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提升科研能力。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满足参训干部需求、符合党校发展的精品课程,确保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实现党校教育培训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党建研究所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