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服务业发展与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

    曾宪植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人们对高端服务业的认识逐渐提高,高端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清晰,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已经成为共识。

    一、什么是高端服务业

    2007年,深圳市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高端服务业的概念。深圳市的文件中指出,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在这之后,高端服务业引起了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

    首先,高端服务业处于服务产业的高端,具有高智力性、知识密集性、高技术导向和应用性、高诚信性、差异性、创新性、集聚性、新兴性、高收益性、高产业带动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其次,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最后,高端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引领、融合、集聚和辐射作用。其中,引领是指高端服务业是其他产业规模化、差异化、智能化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融合是指高端服务业能够融入其他产业,促成各类产业相互渗透、整合资源、融为一体,发挥乘数效应;集聚是指高端服务业具有“虹吸效应”,可以吸引其他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某一区域集中,形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辐射是指高端服务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从发源地向其他产业和区域扩散,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产业协作效应和产业空间布局拓展的作用。由于高端服务业中的许多行业主要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的服务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因此在统计上也将这些行业划归为生产性服务业。

    厘清高端服务业的含义,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高端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对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引领、融合、集聚和辐射作用。这种作用,一方面可以使高端服务业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或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成为服务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高端服务业带动其他产业优质、高效、智能化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增长。

    二、高端服务业应成为京津冀的主导产业集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起来,一方面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协同产业规划,避免同构性、同质化发展,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建成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成为全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这次,中央在顶层设计上就特别重视三地的错位发展,强调发展服务业为主。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三地的定位。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定位明确以后,京津冀三地还必须合力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共同打造体现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应该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高端产业集群。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的,国家或区域竞争力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取决于该国家或区域有无独具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即国家或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将这个产业集群称为主导产业。根据罗斯托的观点,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他认为,作为主导产业,它应同时具备如下三个特征:能够依托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放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主导产业的这三个特征是有机整体,不可或缺。这类产业往往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作用。

    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高端服务业从提供生产性服务这个角度来看,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发动机,成为三次产业加速融合、协同发展的关键产业。从区域来看,京津冀作为全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北京具有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天津、河北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了对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显而易见,在京津冀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发展高端服务业,能够获得新的生产函数,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带动先进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就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动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超过第二产业11.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目前,我国一些服务行业已经迈入世界前列,正在不斷助推新动能加快成长。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高于全国GDP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尤其是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服务业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14.5%,比2012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在吸纳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方面,服务业占比均超过50%。因此,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高端服务业应成为京津冀的主导产业集群。

    三、实现京津冀高端服务业的对接协作

    近些年来,北京高端服务业发展“一城独大”,已经形成了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80.6%,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科技创新是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正在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紧密的结合,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首都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在这过程中,高端服务业已经成为了北京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科技服务业推动的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0%。

    虽然北京有强大的高端服务业,但是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的角度来看,对天津、河北的辐射作用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能发挥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相比较而言,天津、河北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17年天津第三产业比重是58%,河北只有41.8%。天津这些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缺乏技术创新支撑,结果2017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当前,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京津冀必须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对接产业规划,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共识,通过功能疏解,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目前,在国家规划层面上,党中央对三地的定位,已经为京津冀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指明了方向。在三地的执行层面上,北京有高端服务业集中发展优势,根据党中央的要求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形成产业对接协作,将服务业的发展优势辐射到天津、河北,促进北京及周边地区融合发展;而天津、河北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迫切需要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对高端服务业有着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急切对接协作的渴望。

    从政府层面上看,推进京津冀的高端服务业产业有效对接协作,京津冀三地可谓是不遗余力。在党中央指导下,编制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指出:对天津,“强化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主要引擎作用,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同城化发展,推进面向全球竞争的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建设,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河北,“支持在京资源向河北雄安新区转移疏解,加强统筹,支持部分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向河北雄安新区有序转移,为转移搬迁提供便利。做好与河北雄安新区产业政策衔接,积极引导中关村企业参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将科技创新园区链延伸到河北雄安新区,促进河北雄安新区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产业。在河北雄安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创新为纽带,促进区域产业链条贯通”。天津和河北也相应出台了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对接的配套优惠政策。

    然而,依据产业发展的规律,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不能单凭一个简单的疏解转移,而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培育过程。由此可见,天津、河北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在人才引进聚集、营商环境改善、产业协同配合等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正如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所指出的,一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的作用不会直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而需要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形成相关制度,推动以下四个基本要素不断完善来间接实现。这四个基本要素就是:资源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性配套产业、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这四个形成产业竞争力的要素也被称为“钻石结构”。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框架,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的实现路径。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北京高端服务业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