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东北题词纪事

    赵玉明

    周恩来对东北大地怀有深厚的感情。1946年9月,他在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我在铁岭人了小学,六个月后又去沈阳入学,念了两年书。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在辽宁的三年里(1910-1913年),周恩来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历史课教师高亦吾的指引下选择了革命之路,他们俩人也结下了终生的师生情缘。在校两年间,周恩来各课成绩名列前茅,并且养成了坚持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人们所熟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就是周恩来在沈阳学习期间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而说出来的。1913年春,他在告别师友时互相赠诗题词留念。高亦吾满深情的为周恩来起了个字,日“翔宇”。周恩来出生后属恩字辈,其父为其起名为恩来,幼名大鸾。鸾,乃神鸟也。高亦吾为他起字为“翔宇”,含有期盼周恩来犹为鹏鸟翱翔寰宇,大展宏图之意。周恩来对“翔宇”俩字极为珍惜,今天保存下来他最早的三幅题词就是以“翔宇”署名的,以示不忘恩师。

    为沈阳同学的题词

    周恩来一生题词知多少?据笔者30多年来的不断收集、整理,大致有300幅左右。其中最早的三幅都是在沈阳为同班同学郭思宁题写的。

    郭思宁与周恩来在关东模范学校读书时同在丁班,而且两年同桌友谊深厚。1913年春,周恩来离沈赴津读书之际,两人难分难舍,周恩来为他题字留念:“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署名为“羊羽子书”。

    “羊羽”是“翔宇”的“翔”字分拆而成,“子”是古代男子的自称。1917年8月,周恩来赴日本留学前,专程由天津到沈阳与师友重逢再叙离别之情。8月3C日,为郭思宁题词两幅:一幅是“志在四方”,署名“翔宇赠”。

    1917年8月30日为郛思宁题词

    另一幅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署名为“弟翔宇临别预言”。

    这三幅题词既有两人互勉之意,也表达了周恩来少年怀大志,为中华腾飞而奋斗的意愿。郭思宁将这三幅题词珍藏于身边40年,于1957年捐赠给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周恩来这次回沈阳还看望了伯父周贻赓。此前,高亦吾已迁居北京,两人未能谋面,但有书信往还。此后,周恩来在天津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在往来津京之际,得到了高亦吾的支持。1941年初,高亦吾病逝于山东济南。

    为东北籍同学的题词

    在周恩来早年的题词中还有几幅是分别为天津、南开学校的同班同学王朴山、张鸿浩题写的,王、张均为东北吉林省人,他俩与周恩来于1913年同时考入南开学校。1916年,王朴山因病辍学。临别前,周恩来为之题词:“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王朴山对他的题词十分珍视,1927年夏天将这8个字刻在自己经常使用的铜镇尺上,并刻字注明:“此十年前翔宇赠余之言也,丁卯夏朴山志”以勉励自己。

    题词中“浮舟沧海”之两人即将东渡日本为学,“立马昆仑”谓将来振兴中华之意。1917年9月,王朴山、周恩来先后到日本留学,在同一学校,交往更甚。一天,周恩来在王朴山住处,见王保存有一本“师友赠言录”甚感兴趣,看到封面空白,遂建议题名“切磋集”,王甚表赞同,周恩来随即题词为下:

    “切磋集

    朴山东来后三日,余亦追踪到异域。晤故人,诚乐事也。

    偶造其寓,翻阅书簏,得是册。中汇录师友切磋之语最多。

    因取斯二字题其前,寄同情耳,匪敢谓得当其称也。

    中华民国六年九月下游

    翔宇周恩来题”

    题词中的“九月下'擀

    ”即“九月下旬”之意。1919年4月,周恩来即将归国前夕,再次以出录梁启超的《自励》诗之一作为题词赠与王朴山,以示互勉,录诗后盖有“翔宇”“周恩来印”。

    梁启超诗如下:

    献身甘作万矢的,

    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

    更揅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

    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

    海天寥廓立多时。

    王朴山后赋《寄翔字》一诗,寄托相思之情。王朴山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后于1922年回国,曾在东北屯垦公署任职,1930年病故。

    张鸿浩与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期间不但同班而且同一宿舍,可谓朝夕相处的切磋学友。他比周恩来早一年到日本留学,但两人同在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习日语。张后来攻读工科电力专业。1919年3月,周恩来离日归国前夕,张鸿浩约南开同学为之饯行。饭后,周恩来应张之约,挥毫写下了1917年9月东渡日本前夕所做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题毕又附言如下:

    “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做。浪荡余年。忽又以落地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

    轮扉兄,以旧游遨来共酌,并伴以子鱼、幕天,醉罢此书,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

    民国八年三月”

    附言中“轮扉兄”即张鸿浩,子鱼、幕天为在座同学王嘉良、穆敬熙。题词中本有署名。张鸿浩在解放前为避免反动当局搜查,将“周恩来”三字裁去,这幅珍贵的题词手书才得以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张鸿浩到北京见到周恩来时对他说:“你在东京写的诗我还留着呢,到时送博物馆吧。”周恩来连忙摆手说:“我还不够资格,你收看吧。”周恩来逝世后,张把题词手迹交给邓颖超。当中国革命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向她征集时,邓说:“我可没有这个权利,所有权属于他(指张鸿浩),你们还是去找张鸿浩吧。”不久,张把原件交给该馆,自己保存了复印件。张鸿浩学成归国后,曾在哈尔滨电业局任职。当时周恩来之弟周恩寿也在哈尔滨工作,两人彼此往来甚密。经张介绍,周恩寿与王士琴结婚。张是王的大姨夫。至此,张、周两家又成为亲戚。1960年,张任水电部高级工程师,1981年逝世。

    为鞍钢建设题词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参与领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视,但有关题词甚少。目前仅见的一副是1953年为鞍钢三大工程开工生产的题词:

    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祝贺鞍钢职工同志们这一伟大的成就。希望你们在毛主席的教育下,继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周恩来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在“一五”期间,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建设自己的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重点则是全力建设鞍山钢铁基地。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1953年12月,鞍钢的三大工程即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全面开工生产。为祝贺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程,周恩来作了上述题词。

    在此前后,周恩来还曾分别在大连、哈尔滨两次题词。

    一次是1951年5月下旬,周恩来到大连休养时前往看望因积劳成疾长期在大连疗养的老红军徐海东将军。6月16日,周恩来返京之前再次看望了徐海东。徐海东之子徐文伯请周恩来签名留念,周恩来高兴地为他题词:“好好学习”,邓颖超也签名留念。勉励他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建设新中国。

    另一次是1953年1月1日。周恩来在哈尔滨参谒苏联红军烈士墓和东北烈士纪念馆。他对在场的黑龙江、哈尔滨省市负责人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得了人民的解放和胜利。要广泛搜集革命烈士的事迹和文物,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周恩来当场为纪念馆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为“鞍山”号驱逐舰题词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中有一艘船号为101号的“鞍山”号驱逐舰。周恩来曾两次登上它检阅人民海军部队,并为该船题词。

    “鞍山”号驱逐舰是人民海军第一代驱逐舰的首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购进,1954年10月编人人民海军青岛基地驱逐舰大队(后为海军北海舰队)。1957年7月,毛泽东在青岛听取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汇报后决定在建军30周年之际,检阅驻青岛海军部队。不巧在预定检阅的前一天,毛泽东患了感冒,不宜前往。便委托周恩来代为检阅。

    8月4日上午9点多,周恩来在肖劲光陪同下乘坐245号鱼雷快艇从基地港口出发。一小时后登上作为旗舰总指挥的“鞍山”号驱逐舰。在“鞍山”号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毛泽东向受阅官兵讲话。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接受检阅的潜艇、猎潜艇、炮舰和鱼雷快艇相继编队在“鞍山”号舰前快速驶过,接受检阅。海上阅兵直到下午3点才结束。当天,周恩来为人民海军题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同志们:

    庆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

    庆贺中国人民海军的成长和壮大!

    希望你们为建立一支更加强大足以保卫自己的人民海军,为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而奋斗不息!”

    9年多之后,1962年6月4日。周恩来陪同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一大臣宾努亲王在大连视察海军时,再次登上“鞍山”号驱逐舰检阅北海舰队的演练。他指着大海对水兵们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国门!”过后,周恩来为“鞍山”号舰题词:“鞍山号全体同志高举毛主席思想的胜利红旗奋勇前进”。

    “鞍山”号舰官兵牢记周恩来的嘱托,屡立战功,1952年退出现役。现陈列在青岛海军博物馆,供人参观。

    在为“鞍山”号题词之前,早在1953年2月24日。周恩来还曾在辽宁旅顺口军港视察过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支潜艇部队,他对指战员说:我们国家需要一支水下作战力量,我们要勇于进入新的领域,开始新的事业。并为潜艇部队题词:“遵照毛主席指示,学会潜艇作战。”

    为学习雷锋活动题词

    雷锋是湖南长沙人,1957年加入共青团,曾参加过鞍钢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军,在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4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班长。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次立功受奖,1962年8月因公殉职。1963年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号召全军开展学习活动。同年3月5日毛泽东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从此全国广泛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周恩来先后两次为学习雷锋活动题词,第一次是:“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与毛泽东题词同时发表。以后,周恩来为了更精炼、准确地表述雷锋精神,又多次阅读、研究了《雷锋日记》,再次为学习雷锋活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周恩来的这次题词为学习雷锋活动指明了确切的内容和方向。周恩来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要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1964年,周恩来又手书一幅《雷锋日记》的迭句赠给身边的医务人员郑淑云,鼓励她像雷锋那样做人办事。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题词的遗墨永存人间,题词阐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奋进,为振兴中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