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敢于在科学课堂上置疑

    郝建红

    在科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规律、掌握探究方法,是科学教学常态。除了这些简单的学习方法以外,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呢?“置疑”就是一个好办法。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就是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而“问题”又是引导学生学会置疑、学会思考的源头。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深度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置疑,敢于用怀疑的眼光来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目标。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不敢置疑,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科学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从来不去怀疑它;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科学教材从来没有持怀疑的态度,永远是认可的;三是学生认为“老师肯定是对的”,不能怀疑老师。这些都导致学生不想置疑、不能置疑、不会置疑,甚至不敢置疑。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置疑呢?

    一、创造条件引导置疑

    如果突兀地让学生置疑,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可先给学生创设置疑的条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产生置疑的欲望,逐渐敢于置疑、勇于置疑。例如,在教学植物器官时,笔者用“长在地下的部分就是植物的根”来引导学生置疑。学生从随意回答到开始思考,再到对教师进行否定,让“置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第一个敢于否定教师的学生,教师立刻给予了鼓励:“爱思考,你是对的!”还带领全班学生给他鼓掌。一句看似无意的话,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继而产生了怀疑。学生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勇敢地站起来置疑教师,不仅为其他学生做出了榜样,而且使学生们产生了置疑的意识,即“老师说的话也可能有问题,我要好好听,下次我也可以给老师提问”。

    除了这样的设计以外,笔者也经常对教科书上的一些结论表示置疑,并和学生们一起思考为什么以及到底对不对的问题。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们敢于置疑了。

    二、在反思中引导置疑

    有的学习内容不适合在教学过程中置疑,如学生开展的实验活动,要求具有连贯性,需通过观察、记录后才能得出结论,可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后。比如,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问学生:对今天的实验,你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实验材料是否欠妥?怎么做才会更好呢?此时,学生们会针对实验过程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讲明理由。

    这样,学生们慢慢地从敢于置疑走向了善于置疑,并将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课时,笔者所选用的实验材料中,用棉棒代替了棉花,并在观察实验前强调:实验时只看棉花部分的变化。实验后,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您不应该用棉棒代替棉花,因为自然状态下的棉花和棉棒上的棉花不一样,一个是蓬松的,一个是紧缠的,而且棉棒中间的木棍也会影响棉花的燃烧效果。对学生提出的意见,笔者欣然接受,替换了实验材料,重新做了实验。这不是简单的對实验材料的更改,更体现了师生对科学的尊重,是教师对学生坚定的科学态度的有力支持。

    三、做有意义的置疑

    当学生们敢于置疑后,又出现了新问题:不经深入思考,随意置疑,导致一些置疑毫无意义。为了置疑而置疑或做没有意义的置疑,会让学生误以为值得提倡的是“挑毛病”。所以,当有学生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置疑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或驳斥。为此,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置疑一定要联系课堂教学并经过思考,一般性问题和大家已经验证过的问题就不要再置疑。这样,就使学生在置疑前先认真思考,就实验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先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以确定置疑的必要性。在训练学生置疑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必须清晰,而且要把握好时机、内容,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置疑。

    四、置疑的范围要广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放地认识置疑,不能只将其理解为对概念或事物的科学性的置疑。置疑可以是对课堂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产生的不同看法,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置疑精神,而不是专门针对科学概念的“挑毛病”,避免使学生形成“所有的科学都不一定正确”的思想。

    比如,针对实验设计,可以通过置疑、思考,找到更恰当的方法;也可以在学生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再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

    五、课堂置疑的延伸

    不是所有的置疑都能找到答案。有时候学生能够理解,答案自然明确;有时候问题比较深奥,当堂不能解决,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

    比如,在学完“肺的保健”一课后,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前面学过“爱护胃和肠”,我觉得它们之间有关联,可我又不知道有什么关联。有的学生认为胃和肠、肺没有关系。此时,笔者立刻肯定了学生的问题并提出: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你们可以展开辩论,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一个问题能够延伸到课后,也许能激发一群爱思考、爱学习的学生,甚至产生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六、学会置疑后的变化

    学生学会置疑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学生上课更加认真。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并能就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研讨。二是更多的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观点相同或不同之处,继续思考,直到解决问题。三是学生更爱思考,回答问题更有深度。在课堂上,学生经常陷入沉思,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思考后的发言有了更强的逻辑性。四是学生更加自信。学生在置疑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的“肤浅”,进而更深入地学习,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到了更多知识,扩大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

    在培养学生学会置疑的过程中,也给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启发:科学教学不能停滞在教好课堂知识的层面,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未来接班人。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