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哲学对立统一视角下的太极拳拳理

    吴雄文+李小燕

    摘 要 太极哲学作为中华传统观文化观的一个代表,包涵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同时,太极哲学亦是太极拳创编的理论基石,太极哲学对立统一的思想始终贯穿太极拳技击理论体系和技击技术体系。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太极哲学对立统一观的剖析,了解太极拳拳法内蕴含的对立统一思想,帮助太极拳练习者们更好地掌握练习方法。

    关键词 太极哲学 太极拳 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2

    太极拳秉承了太极哲学的思想,体现了数千年来社会发展的脉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凝聚无数人的经验和总结,最终在明末清初正式创编而成。而今,太极拳的影响力在全球传播,范围迅速的扩大。学习太极拳的人口数量剧增,已形成以中国为核心,向世界渗透辐射的传播网路。根据上海加华国术馆2013年的统计:太极拳已传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已达1.5亿人,太极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

    一、太极哲学对立统一观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导引术、中医等学科的完美结合,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中国太极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它包涵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预防疾病等多种功能,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亦是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进行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太极之源

    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之意说的是:太极是由无极产生的,无极指的是没有“大小、虚实、内外”的概念,超出了时间、空间的范畴,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的状态好像一片清明,又好像一团混沌。无极产生了太极,太极是“实有”的、”存在”的一种能量体,是“气”,是“元气”。太极又产生了两仪,两仪涵盖“阴阳、天地、五行、气、道理、虚实、有无、刚柔、动静、乾坤”。太极元气生了阴阳二气,阴阳合而为太极。太极离不开阴阳,阴阳离不开太极,离开阴阳的太极不能成为太极,离开太极的阴阳也不能称为阴阳。老子论道时谈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是太极之始的“无极”,“一”指的是太极, “二”指的是阴阳这里的“三”指的是阴阳延伸出来的事物,也可以是“四”也可以是“五”,可以是“八”,最终演绎衍生成为宇宙万物。所以说“太极”包涵了宇宙万物产生、发展、变化、消亡的过程、规律、原理。

    (二)太极哲学对立统一的思想

    太极衍生出“阴阳”,衍生出“五行”,衍生出万物, 太极中“阴阳”之性质也是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存在相对待、相异的性质。如“天地”,天为阳,地为阴;如日月,日为阳,月为阴;如刚柔,刚为阳,柔为阴;如男女,男为阳,女为阴。等等诸如此皆可以类推。太极中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不同事物和不同事物的结构的某一种组成因素,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发生作用,而又相生相克,这也揭示了宇宙万物中相合、相分、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涵。

    太极哲学思想反映出宇宙万物的性质、关系、结构及其变化的根源和规律。太极哲学中分阴分阳观念,将相联结的事物或因素分解成相互对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所以太极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对立统一的,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为万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动力之源。

    二、太极拳拳理对立统一的观念

    太极拳创造发明之源众说纷纭,创编的时间、地点,创编的人物、创编的内容归属,自有史料作为缎带之证。但是太极拳拳理着实汲取了太极哲学之精华,正是有了太极哲学作为太极拳技击理论体系和技击技术体系提供了文化理论支撑,才有了太极拳的诞生。因此,不能不说太极哲学就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石,是太极拳的开始,是太极拳创编的源泉。

    《太极拳经谱》云:“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阐述了太极拳拳理中蕴含两仪的理念,两仪可以理解为:“阴阳、天地、动静、刚柔、乾坤、有无、虚实、快慢、张弛……”在练太极拳之前先要理解“天地阴阳”之道。“天地之大德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阴阳为对立的两种形态,其威势力量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在冲击和动荡之中产生变易,推动彼此交感、结合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太极拳在套路创编秉承、融合了太极哲学“天地阴阳”对立统一思想。因此,只有掌握了太极哲学的原理,才能明白太极拳中含有的:“动静、刚柔、有无、开合、虚实、快慢、松紧、张弛……”,这些对立统一的太极拳精妙之拳意、道理。

    三、太极拳拳理对立统一的思想

    文章提出,先要有太极拳拳理作为基础,才有太极拳技击理论体系和技击技术体系。太极拳具体技击方法“十三势”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动作练习要求有“头悬、身正、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活胯、虚实分明。太极拳拳法练习过程中要做到:“动静结合、快慢随心、刚柔相济、开合虚实、进退张弛”。

    (一)太极拳“动静合一”的对立统一思想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拳拳法静中有动,“静”不是真的不动,而是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太极拳拳法之“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举止从容,临危不乱,能让人感“定”,感“定”之后能让人感“安”。“静”能从容应对、料敌先机,心不静,则精神不能专一;静实为所有动的支撑点。静到极致时自然就会动,动则毫不迟疑,如雷鸣、如闪电、如疾风、如猛水。而动中需有静,动力有静力的支持方可随心所欲,轻灵而复无遲重。是以“静在动中,动在静中,动静合一”。

    (二)太极拳“快慢随心”的对立统一思想

    拳经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太极拳拳法时要求其动作做到手、肘、肩、腰、胯、膝扭转高度协调,和谐统一。想要做到协调一致便要精神统一,即慢慢将全身的劲力与精神合二为一。太极拳不单纯求慢,也不单纯就快,而是有慢有快,轻慢中求重快,起点慢终点快;要快时能快,要慢时能慢,快慢相间而不乱,如行云流水,轻灵贯串,身随心动,快慢相乘,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对立统一。

    (三)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对立统一思想

    太极拳的技击体和理论体始终体现着刚柔相济这一思想。内家拳讲究“以柔克刚,以慢制快,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太极拳练习时需柔和放松,自自然然可入虚灵之境;柔和放松就是心态平和,一心一意,身体不僵硬。太极拳也并非一柔到底,而是柔后有刚,柔中带刚,过程柔,结束刚。太极拳看似柔实是刚,四两拨千斤,运柔成刚,借机得势;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刚刚柔柔幻化无常;刚即是柔,柔即是刚,刚柔并举,既对立又统一,相克相生,变换不定。

    (四)太极拳“开合虚实、神形合一”的对立统一思想

    有太极拳先师认为“太极拳就是开与合”的运动。陈鑫《太极拳经谱》曰:“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这也说明了“开合”在练习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理论知识中的重要地位。太极拳的开与合不能流于外部的形式,而是要着重内部的变化。如果仅有外部形式的变化,而没有内部的变化的开合,将会降低拳法练习或是推手作用和功效。

    四、结语

    太极哲学对立统一的思想始终贯穿太极拳技击理论体系和技击技术体系。太极哲学作为中华传统观文化的一个代表,我们探析和欣赏其中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同时,还要领悟太极哲学对立统一的思想,了解其内在的意义。明白了太极哲学与太极拳拳理拳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太极拳拳理,掌握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运动规律。

    参考文献:

    [1] 杨成寅.太极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27.

    [2] 张肇平,杜飞虎.太极拳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5.

    [3] 于志钧.太极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