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古诗文作业形式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中古诗文的作业既是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从而改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思考:设置分层作业;采取小组合作作业的形式;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多种平台搭建古诗文作业。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作业形式;设计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四个方面的发展,即“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以上要求是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层面,而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也对作业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高中古诗文作业作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一环,学生可以借助作业这一载体来内化和深化古诗文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以运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的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因而古诗文作业的难易度应控制在此区间内;“因材施教”的原则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因而面向学生的古诗文作业不应是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要尽可能考虑到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尽可能地丰富古诗文作业的形式。

    一、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出发,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特长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作业价值作出合理的判断,分层作业的分层标准可以按作业的难易程度和作业量来分,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有弹性地选择完成,使得作业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提供学生学习台阶,注重学生古诗文训练的难度和梯度,力求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古诗文作业练习中都能够得到进步。

    下面以《项脊轩志》为例设置分层作业(见表1):

    以上四种基础巩固、理解型、拓展应用型、开放探究型作业的布置是由易到难的层层深入的过程,作业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要求。如摹写对联一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来达到学以致用;再如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目标让学生给归有光故居写一段导游词。

    表1

    此外,还可以按学生的兴趣偏好、性别、性格等进行分层。比如宋词的学习,在学习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苏轼的《永遇乐·赤壁怀古》之后,涉及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一般男女性别中不同的性格倾向,让女生搜集婉约派词人、作品,让男同学搜集豪放派词人、作品,并在整理分析过程中结合具体词人、作品谈谈对于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认识,尝试着总结其特点,亦可开展专题学习。

    二、从作业完成的方式出发,设计小组合作型作业

    “合作学习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帮助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型学习作业一方面将作业任务进行分解,组员之间分工与协作;另一方面,组员之间可以进行思维的发散,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彼此之间也可互相激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作业是需要组内成员间相互配合完成的作业,在人员搭配上,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和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编在同一组,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互帮互助,而且,为了更好开展小组合作,可以由组员自己推选一名组长,组员人数4—5名即可。

    其一,分配好古诗文作业任务各自单独完成,继而进行交流与补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这些资料加以选择,选取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领悟中心的部分。尤其是古诗文,大都是古人心路历程、思想情感的反映,因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作者的命运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为补充,结合作者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可以两位同学去搜集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即写作的大环境下的时代背景;另两位同学去搜集作者的信息以及作品中涉及的人物的信息,补充作者自身的人生遭遇和经历;此外,具体针对作品中所涉及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遭遇以及性格行为特点进行搜集与整理。如感受《永遇乐·赤壁怀古》一词中作者的“怀”,从怀的人是“周瑜”而不是其他人,思考苏轼当时的遭遇与周瑜的人生境遇相比有何异同,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查找这两位的相关生平资料和人生经历。

    其二,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小组合作作业,可以就一個文本或者某个事件、某个观点阐发自己的见解。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对事情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提倡学生对文本作出多元性解读,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出了对学生思维、思想的培养与塑造,那么对于作品中的某些观点态度是可以有选择地供学生探讨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今之思维去重新看待古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社会人生可能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境遇。如《张中丞传后叙》中有“人相食且尽”,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争,作出以生命为代价的死守,杀自己的妻儿给士兵吃这是结果,但今天我们如何来看待“人相食且尽”的问题呢?“人相食且尽”是“守一城,捍天下”的选择,特殊的时代才产生了特殊的行为、特殊的意义,舍小家顾大家的忠君报国的行为是为了“和平”,而在和平的今天尊重生命是做人的底线,即人是最重要的。

    三、从信息时代的背景出发,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设计作业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电子设备、网络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在古诗文作业设计中,无论是从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作业理念出发,还是出于激发学生自身古诗文学习的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都应朝着多样化、趣味性、灵活性的方向发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媒介从形式上给予更多的空间,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搭建古诗文作业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能动学习,能够更好地亲近、感悟古诗文。

    针对网络平台布置作业,“钉钉”等软件的支持下云平台教育网课应运而生,可以在建立的班级群进行作业自主内容和题目的编辑设置;其次,教师可以将作业、相关资料、链接上传到学习空间,设置学习任务,在交流讨论区生生、师生之间跨越有形的空间进行即时在线的讨论。学生也可以在網络上及时上传、展示自己的作业,阶段性练习测验借助智学网(http://www.zhixue.com/login.html),“极课”等大数据的建立为我们建立了题库,完成上传后就可以随时看到自己作业完成的对错情况;而文本阅读题等则大多需要老师进行手动评分,但其生成的网络数据分析也可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易错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最后,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资源也可以对查找相关的古诗文资料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古诗文网(https://www.gushiwen.org/)、搜韵(https://sou-yun.com/)等。

    此外,古诗文离不开“读背”这一环节,而古诗文的音韵之美,读起来往往朗朗上口,对于新接触的古诗文而言,可以借助iPad等上面的软件工具进行网上跟读,继而为其打分,若10分为满分,教师可规定不得低于7分才算完成了这项作业。同时,随着现代化媒介的推广和应用,将晦涩难懂的古诗文也以吟、唱、演等多元化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更易为年青一代的学生喜爱和接受。再如,近来,诗词文化类节目的播出也引起一股古诗文热潮,可让学生收看此类节目,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视频的呈现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如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及《中华好诗词》等节目,其中参与节目录制的不乏中学生,从别人的口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在观看古诗词节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既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别人有哪些古诗文记忆的策略,比如提取关键字或者句段诗文的首字、提取关键字组词串句等来进行记忆,从中整理这些诗句来源的篇目与作者;也可以让同学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分组讨论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文化类节目策划者”的实践活动。

    综上,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可以从封闭式的向师生共建的开放性作业转化;通过网络多媒体作业更具有趣味性、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更加人性化的作业评价与反馈,让学生感受交流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林高明.经典教学法50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缪晨颖,女,1995年生,江苏如东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