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毛苏琴 罗超群

    

    摘 要:研学旅行是对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势。国家对“研学旅行”教育方式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基于此,本文就贵阳市花溪区第九小学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情况, 从背景、主题与内容设计、 实施策略、 实施效果评价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研学旅行; 校本课程; 构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84-002

    国家对“研学旅行”教育方式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如: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1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基于研学旅行中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对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旅行产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2017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政策,2017年5月22日,贵阳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制订下发了《贵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指导意见》。

    在这些政策、文件的指导下,贵阳市花溪区第九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承担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为契机,梳理整合了以前由各班级家委会主导的“随意式”“碎片化”的研学旅行活动,把它们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统筹考虑,并将这些“活动”升级为“课程”,进行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一、背景

    研学旅行是对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形势。

    国家高度重视“研学旅行”教育方式,如前所述,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基于此,我校对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也非常重视,在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上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與认同。同时,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意志坚强。

    二、主题与内容设计

    为了保障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科学系统,从各学科中选拔出骨干教师组建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小组。组织研究小组认真研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的主题与内容设计。

    《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搞好研学旅行课程构建与实践的主题与内容设计,必须明确的是“旅行”只不过是手段,而“研学”才是真正目的所在。为了让学生开阔眼界、行有所获,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目的。我校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立足于本地及周边资源,如航空企业、博物馆、茶文化、红色文化等,陆续开展了“参观航空企业,培育航空报国情怀”“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寻贵州文化历史之迹”“湄潭采茶,体验别样茶文化”“凤凰山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走进遵义会址,革命精神薪火传”“西安之旅,探寻千年古都魅力”等研学旅行活动。

    在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的主题与内容设计上,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小学生学段目标的界定,充分考虑各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分年级制订和实施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体现了从小学低年级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发展的螺旋上升。

    为保障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我校围绕研学旅行课程的育人目标,从教与学两个层面,编写了《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教师指导用书》《研学旅行手册》两本校本教材,供教师“教”和学生“学”,从而保障了研学旅行课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实施策略

    根据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特点,为了让学生爱上研学旅行、行有所获,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目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等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各班班主任等为成员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研学旅行任务。在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实施上按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游前阶段,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准备阶段。为保障每次研学旅行项目顺利开展,我校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领导小组围绕研学旅行项目方案设计、研学旅行地考察、旅游机构选择、课程路线确定、研学资料制作、活动人员分配、家长志愿者征集以及学生教育等工作,积极做好各种研学旅行游前准备。以教育学生来说,为了激发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倡导“我的研学旅行我做主”,要求学生根据研学旅行主题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安排专门老师对学生游前学习进行指导,完善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储备。

    游中阶段,是把游前所有的计划都付诸于行动的阶段,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对带队老师来说,任务很重,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引导好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作为研学旅行主角的学生,根据研学旅行主题的要求,观察欣赏研学旅行目的地、倾听当地相关人员的介绍、参与相关的体验活动等。如“参观贵州省博物馆,寻贵州文化历史之迹”,让学生们乐在其中,体会到历史是恢宏的,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爱国,爱家乡的种子。通过参观博物馆,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努力学习,长大后创造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游后阶段,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总结阶段。研学旅行游中阶段结束后,根据不同的研学旅行体验,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和指导学生以日志、心得体会、活动报告、摄影、绘画、唱歌等形式呈现个人的感悟、收获及体验;另一方面要上好总结课和展示课。如,在总结课上,教师要更多的用学生的研学旅行成果诠释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以及家乡的热爱,将研学旅行的成果内化、外显,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任,让研学旅行真正发挥实效。

    四、实施效果评价

    根据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可以用课程及教学计划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来体现。小学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的效果评价应考虑到学生的行为改变和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的程度两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学生进行评价。全程评价的依据是《研学旅行手册》,该手册中设计有“我的研学大伙伴”“我的研学小伙伴”“背好行囊,我们出发吧”“文明旅游小提示”“安全须知”“出发前,我想知道什么?”“行程安排”“我的研学足迹”“我学会了”“我心中的自己”“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媽妈眼里的我”“美好时光”“我的期待”等内容,供学生参阅和填写。学生所填内容从游前、游中、游后三个环节很好地反映了他们参与研学旅行自主成长的经历。另外,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评价表,了解他们对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意见和想法。根据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意见,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研学旅行路线。充分吸收家长、学生等提出的合理性建议,为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2018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B090),贵阳市2018年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YYB180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春梅.整合设计,让研学旅行课程更有深度——以太仓市实验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为例.江苏教育研究,2019(11)

    [2]崔晓琳,荣华萍.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威海市锦华小学为例.新课程研究,2018(9)

    [3]钱澜.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建构的再思考——以太仓市实验小学实践探索为例.江苏教育研究,2018(32)

    [4]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2016-12-19

    [5]本书编委会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