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广电媒体VR新闻传播特征研究

    王金红 钱坤鹏 梁帆

    

    【摘? ? 要】5G时代,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推行“VR+广电”模式,开展VR新闻报道,成为广电媒体不断探索的新领域。本文搜集整理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栏目发布的全部VR新闻共43篇,从报道数量、报道种类、报道主题、报道内容、VR形式、发布时间等进行归纳与统计分析,从而概括出《VR频道》的传播特征与不足,并对广电媒体VR新闻未来发展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5G时代;VR新闻; VR频道;沉浸式新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5G应用背景下广电媒体融合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9BXW004。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广电获得 5G 牌照,是广电发展的一次新机遇,对于深化广电媒体融合起到一定助推作用。

    VR视频又称全景视频,可以让观者360度自由观看,有较强的交互性,提供沉浸式体验。但VR视频容量较大,4K是最基础保障,甚至需要达到8K清晰效果,速率一直以来成为制约VR视频快速发展的瓶颈。5G时代,信息传播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传输速率比4G提高百倍。这种通信技术的变革,为VR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帮助。

    “VR新闻”,即虚拟现实新闻,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1]用户佩戴相关设备就可以置身于三维虚拟空间,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仿佛身临其境。

    2019年2月19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正式推出了《VR频道》,这一频道借助VR的全新形式荟萃央视新闻VR精华报道,同时以新的形式播报VR视频新闻及民俗、自然等。[2]在《VR频道》中,每一篇报道都提供图文超链接,允许受众点击超链接进入VR场景。VR场景可在手机上观看,也可将手机插入VR眼镜盒中进行沉浸式观看。开通至今,其在新闻报道上制作精良,受众逐渐增加,并在同类栏目中处于领先。随着5G和VR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众多广电媒体在新闻报道上呈现出了VR新闻的应用趋势。

    一、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的传播特征

    本文结合个案研究法,选取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2016年4月2日至2020年3月1日共43篇VR新闻进行统计分析。

    (一)报道数量

    从2019年2月19日开通至今,《VR频道》已发布43篇VR新闻报道,整体来说,报道数量较少,还未对普通大众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有30篇新闻报道在2019年发布,其次是于2016年及2018年各发布5篇,还有3篇暂不确定时间的报道。可见,随着近年来VR技术的火热以及我国5G技术的发展与渐趋成熟,特别是从2019年6月6日国内5G牌照的正式发放,2019年更为重视VR新闻的传播与发展。而在2016年我国“VR元年”至2018年,央视新闻对于VR新闻则是处于尝试阶段,仅仅停留在“试水”层面。该VR专栏的开通有助于VR新闻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与传播。

    (二)报道种类

    在43篇VR新闻报道中,笔者根据新闻发生地将其分为三个维度:国际性报道、全国性报道以及地方性报道。其中,地方性报道共17篇,占比40%,如《独家VR:探岛三沙24小时》;国际性报道13篇,占比30%,如《全景里约:记者带你VR感受“里约一日漫游奇境”》;全国性报道13篇,占比30%,如《独家:前所未有的震撼!VR带你跟随空军“神兵天降”》。可以看出,该频道对于地方性报道更为青睐,在对受众的选择上也比较广泛,在信息选取上有一定的多样性。

    在報道属性方面,笔者将其分为描述性报道、深入解读性报道及其他,前者对于事件只进行简单展示,后者则分析事件的成因、意义及影响。经过统计,描述性报道34篇,占比79%,如《VR全景!欢迎仪式上的“检阅台视角”》;解读性报道8篇,占比19%,如《跟着总书记 走进世界第一大马场》;其他如直播类报道1篇,占比2%,如《奥运VR:2016里约奥运会 体操男子决赛精彩集锦》。

    可以看出,《VR频道》依托VR技术作基础,比较偏重于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即通过虚拟技术来使受众感知某种环境,使受众产生“临场感”,而对于新闻事件的原因、意义及影响等要素则不是很注重,[3]解读性报道较少,但已有初步探索,即通过VR视频中的画面、解说或文字来呈现事件的原因与影响等,以此辅助VR新闻呈现更多的新闻要素。由此来看,《VR频道》在新闻深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报道主题

    在43篇VR新闻报道中,根据主题可将其分为四个方面:自然与科技、重大时事、社会与民生、战争与灾难。其中,自然与科技18篇,占比42%,如《VR视频带你一睹“中华神盾”真容》;重大时事15篇,占比35%,如《VR视频:普京来了!快来看现场》;社会与民生6篇,占比14%,如《我是你的眼:总书记来到我们家!》 ;战争与灾难4篇,占比9%,如《VR真实记录:阿勒颇,从一座古城到一片废墟》。

    整体来看,《VR频道》更侧重于自然与科技主题的报道,这是因为虚拟技术更适用于环境景观与科技成果展现,选择该主题可使得新闻的体验感更好。其次,重大时事主题也较多,因为这类主题能够引起媒体与人们的关注,而社会与民生、战争与灾难主题较少,因其往往受到拍摄难度、周期与关注度的限制。

    (四)报道内容

    从报道内容来看,笔者结合主题划分将其分为:旅游景观类、时事政治类、军事科技类、社会民生类、战争遗迹类、文教艺术类、体育现场类、会议展览类。通过对报道内容的分析,旅游景观类占比33%,共14篇;时事政治类13篇,占比30%;军事科技类、社会民生类、战争遗迹类各4篇,各占比9%;文教艺术类2篇,占比4%;体育现场及会议展览类各1篇,各占比2%。总的来看,该频道新闻报道的内容多集中于旅游景观与时事政治方面,与报道题材选取相符,也涉及军事科技、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同时,在报道内容上呈现出了“聚焦”的趋势,例如2016年聚焦战争遗迹的报道,而2019年多聚焦对时事政治的追踪。

    (五)VR形式

    在VR形式方面,参考《VR技术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路径与现实困境》一文后,将其呈现与表达形式分为三个维度:图片式场景展现、视频展演式深度报道、现场式直播报道,其中图片式场景展现包含单一360度全景图片与以剪接360度图片为内容来制作的普通视频。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在43篇VR新闻报道中,图片式场景展现共23篇,占比53%;视频展演式深度报道19篇,占比44%;现场直播报道1篇,占比2%。

    图片式场景展现由于其制作较简单,时效性强,因此采用这种呈现方式最多,而视频展演式深度报道由于其能够丰富VR新闻的要素,起到一定的信息补充作用,而现场直播报道由于其设备、场地、人员、突发因素等较难调控,所以目前应用较少。

    (六)发布时间

    从发布时间来看,对新闻发布周期进行统计,再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为:事件性、非事件性新闻。根据《VR频道》所有报道的发布时间,其新闻报道整体上集中于2019年2月19日该频道开通以后,因此此处主要分析2019年的发布时间规律。该频道新闻发布周期并不固定,且呈现出系列报道“追踪式”发布的情况。例如在2019年3月23日至4月25日期间,集中发布了系列报道“我是你的眼”,以此记录我国时政要闻,尤其侧重于我国与他国领导人跨国会谈,将旅游景观与时事政治相结合,谋求新闻价值与娱乐价值的融合传达。战争与灾难类报道多集中于2016年,这是由于受到当时VR新闻热的影响,多关注战争与灾难方面,而自2018年,该频道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我国时政、军事及社会多个维度。

    《VR频道》中非事件性新闻27篇,占比63%;事件性新闻16篇,占比37%。可以看出,《VR频道》在新闻时效性上有所欠缺,基于VR新闻制作的难度及周期,多选择时效性不强的题材,而事件性新闻也并非选择突发性事件,而是有计划地根据国家领导人跨国会谈时间来进行简单的全景图片拍摄,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存在的不足

    (一)报道数量较少,难以长期吸引受众

    较之传统的新闻报道,该频道新闻报道的数量较少,发布周期不固定,致使新闻发布频率较低,目前暂未形成一定的新闻生产规模,因此难以长期吸引受众进而形成更大的忠实关注群体;当受众开始关注后,极易因长时间等待而消磨了观看的欲望和耐心,长此以往,受众对于《VR频道》的信赖度也会降低。

    (二)报道深度欠缺,新闻价值被弱化

    《VR频道》的新闻报道有近80%为描述性报道,只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展示,而解读性报道占比不到20%,说明该频道在报道的深入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VR新闻更为注重于沉浸式的体验,但是新闻的深度对于核心价值的传达、对受众思维的拓展仍然十分必要。[4]

    (三)报道选材受限,关注社会民生较少

    从目前《VR频道》所报道的题材来看,只有近14%的报道为社会民生方面。

    大众作为受众的主体,大多数更关注社会民生方面发生的事情,甚至更为关注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新闻,而鉴于该频道此类新闻报道的题材较少,随之而来就会流失大批受众。

    (四)内容建设欠佳,音乐使用未系统化

    通过对该频道现有的报道分析,在报道的页面中,叙述文字较少,只说明事件、时间、拍摄者。而点击全景图片或链接进行观看后,图片或视频中的指示性以及拓展性文字也较少。

    同时,该频道在全景图片或视频中对于背景音乐的选用也未系统化,大多数全景图片或视频都没有配乐,在视频中也是用当事者或记者的原声,这样的设置在听觉上弱化了受众的观看体验。

    (五)形式缺乏创新,传播路径较单一

    目前VR形式主要以图片式场景展现、视频展演式深度报道、现场直播报道为主,在《VR频道》中,这三种形式几乎相互独立,大多数报道基本只用一种形式呈现。同时,《VR频道》的新闻传播路径较单一,基本上只通过客户端与央视官网发布,而欠缺与新媒体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的合作。

    三、广电媒体VR新闻未来发展策略

    (一)优化人员配置,提高新闻发布频率

    VR新闻制作难度大、周期长、耗资多,广电媒体应壮大VR视频的专业采编团队、引进专业设备,并且在招募时侧重技术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将提高新闻发布频率落到实处。另外,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把握好VR新闻的尺度,避免讓VR新闻成为泛娱乐化的工具。

    (二)强调深度挖掘,注重新闻价值传达

    在一些重要或具有深层意义的VR新闻报道上应更为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可挖掘性,广电媒体不应只依赖于全景视角宽泛地传达新闻要素,还应当对重要层面或细节加以解读,启发受众的思考,强化VR新闻报道的价值,坚持以“工匠精神”对待VR新闻制作。

    (三)坚持内容至上,强化用户沉浸体验

    受时效性的影响,VR新闻对于题材的选择受限,但可以在选材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更多地将镜头转向社会民生方面,以此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打造优质的新闻精品,将每则报道中的文字适量增加,在全景图片或视频中适当加入解读性或指示性文字,提升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度性。同时,广电媒体在VR新闻报道的背景音乐选用上,可以选取适当的配乐以及人物同期声以强化用户的体验感,调动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

    (四)尝试跨界相融,助力新闻传播效果

    VR新闻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方式,广电媒体应该与各大新媒体平台搭建互通平台。[5]而且,其内容还可在各类媒体上同步传播,吸引不同层面的受众,比如在各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其他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且用户可以进行评论与自行转发。

    (五)加强技术革新,着力提高观看舒适度

    当下广电媒体VR新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技术和设备层面,要使VR新闻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广泛接受,从技术革新上下功夫是关键,如何降低VR设备的价格,使得VR设备走进更多的家庭,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努力和进一步的技术推广。此外,技术革新也要为舒适度服务,从设备的“轻简化”到体验“舒适化”,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关注国际技术研究前沿,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生产模式,从而使普通受众乐于使用VR设备。

    结语

    5G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视频将是最主要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广电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视频创作经验。在5G技术的推动下,VR视频创作传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VR+广电”模式为广电媒体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5G时代广电媒体应深入开展VR视频的创作与传播,从而迈入媒体融合新阶段。

    注释:

    [1]温震.新媒体时代下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7(09):69-70.

    [2]张岚.“浸媒体”时代如何用VR全景“玩转新闻”[J].新兴传媒,2019(07):50-51.

    [3]张佳妮.VR新闻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局限与发展路径[J].传媒,2018(05):57-59.

    [4]符绍强,夏落兰.基于媒体融合的VR新闻研究[J].传媒,2018(11):67-70.

    [5]周文杰,王瑜.VR技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补偿性解读[J].传媒,2018(08):7-8.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