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增强文化自信

    周铂涵 黄木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开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文化自信问题对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深入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增强我国文化自信,是我国当前的重要目标。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新的理念,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共同处理国际问题,共同为人类谋发展。人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各个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包含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四个方面,涵盖了国际社会中的多种问题,全面阐释了世界各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应有的态度和方式。一是国际权力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各国关注的重点也从个人利益转向共同利益,国家之间的权利分配不应通过战争手段实现,而是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在国际秩序的维持下,维护共同利益。二是共同利益观。经济全球化冲击着传统的国家利益观,国家问题会引发一系列国际问题,国际社会是各国共同的生存环境,要想促进本国发展必须维护世界安全,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全球人民同处“地球村”,全球利益就是个人利益,共同利益就是各国利益。各个国家都应该着力于维护全球利益,这样各国利益才能实现。三是可持续发展观。随着人类对全球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加重,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要想促进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发展。四是全球治理观。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3.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文化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寻求国际共识、各个国家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无疑加剧了全球化进程,增加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当文化的多元化面临文化融合时,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良好发展的前提之一,文化实力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我国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全球化的加剧推动西方对我国的进一步文化渗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大量外来文化涌入我国人民的生活中。这些外来文化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与我国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文化糟粕。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存在的弊端也不断暴露,这些弊端也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自信面临着强大的挑战,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前提,加强我国文化自信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全球化不仅为文化交流带来便利,同时也为西方的文化东进战略提供了可乘之机。种种不适应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大量涌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渗透、和平演变等现象越发明显。这些现象对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甚至出现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的现象。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要想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提高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恶性入侵。

    2.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和践行度不高。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当代年轻人本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力军,但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践行度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下,价值观扭曲、拜金思想、崇洋现象等问题越发严重。年轻人的思想更为开放,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在这种猎奇心理驱使下,他们更愿意接受新奇的文化,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却不大。这需要我们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形式和意义,使其富有时代性,并与新的传播媒介相结合,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3.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对外来文化的甄别同样十分重要。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出现了对精神需求的追求,一些外来文化以新颖的形式出现,征服着人们的眼球。但部分外来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这些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底蕴了解不深,只是追求其新颖的表现形式,对西方的语言、节日、饮食等生活方式充满向往,却忽略了我国文化中的优点。传播至国内的外来文化都是经过包装后的文化,这些文化所表现出的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外表,这些外表很容易使我国人民对其态度极端化,误以为外来文化像其包装一样“精美”。因此部分国民会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不加甄别。

    4.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不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部分人民对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认识不足,对文化自信的重要程度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重视。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息息相关,然而多元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度。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使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冲突和矛盾,在这种冲突的影响下,加之以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人们的文化自信力受到严重冲击。

    三、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措施

    1.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巩固传统文化的地位。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将这些文化精华赋予更新的时代性和表现形式,是发展传统文化的重点。一是对待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要不断扬弃传统文化,同时加强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将文化实体化,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传播。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只停留在书面或口头,要增强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文化更富有生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代表,提高传统文化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就会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2.正视外来文化。扬弃外来文化,将外来文化中的糟粕拒之门外,同时积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使其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来文化的渗透是影响我国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坚决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一是要将西方的优秀文化与我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借助西方优秀文化不断完善我国文化,同时时刻警惕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侵蚀,对于违背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要坚决抵制。在加强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将我国文化以新的形式带到国外,提高我国文化的世界认同度,讓我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要协调好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化解冲突,使中外文化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以文化促发展,在不同价值观中寻找共识,求同存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树立本国文化形象,以此化解国民价值观中存在的冲突,从而提高文化强国战略在国民思想中的重视程度,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对增强我国人民文化自信起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人民的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我国优秀文化的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让我国人民更为深入地了解到我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强我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人民对文化的选择和吸收,实现人民接受文化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更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总之,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文化交融也逐步加深,中国只有不断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力,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大国。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责任编辑:斟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