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环境下河南黄河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杨凡

    【摘要】黄河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系统性的宣传工作,其中包括黄河文化传播的内容、运作方式方法和相关载体等方面。在文旅融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应对河南省黄河文化的景点、文化遗存和历史典籍深入挖掘,在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同时,深入推进黄河文化传播创新性地开展。

    【关键词】黄河文化;文旅融合;文化传播

    文旅融合的持续开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全新的发展机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期间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1]此次讲话点明了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以讲好“黄河故事”为方法,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原则,为传播、弘扬黄河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河南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一、文旅融合环境下黄河文化的传播意义

    关于黄河文化的概念,学界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分类:广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及其相关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及黄河水利工作者所具有的精神诉求、价值取向、基本理论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主要包括精神、理念、价值观、制度等文化现象。[2]

    文旅融合是指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进而整合重组,通过实践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产业特性彼此不断交融而形成新的产业模式的现象与过程。文旅融合的基础就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行业差异性,是建立在两种产业资源量、功能智能和服务特性交集上的。

    文旅融合对于传播和弘扬黄河文化具有促进和催化的作用。文旅融合的“融”是指探索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式方法。“合”是指与政策法规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首先是基于新技术创新下的融合。新技术促进工作方式的改进,带来新业态的调整融合,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是基于资源优势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自身的产业资源优势,通过互动的要素资源整合,为黄河文化的传播提供内容支持。最后是基于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融合,文旅融合可促进区域文旅资源整合、文物遗产保护、文创产品研发、红色旅游开发等业务的深入开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创新性地传播黄河文化,传播正能量。

    二、河南依托黄河文化开展文化传播的基础和优势

    (一)河南对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视

    河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弘扬和传播黄河文化精神。2019年9月19日,河南省委召开了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准方向、扛稳责任,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3]2020年1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原大地創造的每一项奇迹、绽放的每一个精彩,都浸透着黄河文化的滋养。中原儿女对黄河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格外强烈,对黄河文化力量的感受格外深切。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河南有着十分特殊和重大的意义。[4]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发表署名文章《切实扛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他要求深切感悟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河南责任,深入思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河南路径。[5]

    (二)河南具备传播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

    河南的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各类文物景点28168处,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7处,馆藏文物140万余件,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地上文物和馆藏文物全国第一。[6]尤其是代表着黄河文化中根亲文化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太昊伏羲祭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及海外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河南省一直是全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进程中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河南省文旅融合的建设,河南文旅融合已经初见成效。截至2019年9月,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495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65家,在全国旅游资源中位于前列。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有着巨大的文化旅游开发潜力。

    在文旅融合的影响下,借助文化产业的高渗透性和互联互通能力,有利于推动河南建设中原黄河文化高地,逐步建立起辨识度高、有独立自主品牌、制度完善的黄河文化推广基地,以此实现河南文化事业的稳中求进,文化市场的有序增长,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河南省传播黄河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传播黄河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传播是一种创新型的智慧推广模式,需要根据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现实情况是河南省能培养此类人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较少,导致相应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这是限制黄河文化深层次推广的瓶颈之一。

    (二)缺乏本土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推广模式

    河南拥有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黄河文化资源,但现阶段推广黄河文化的模式、运营方式简单,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仅限于沿黄景区建设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大运河文化传播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案例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形成本土化传播模式。

    四、河南黄河文化传播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一)以文旅资源为基础挖掘黄河文化

    首先,要以文旅资源为基础,找准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的突破点,以河南海量的黄河文化文物遗迹为基础,为寻根游提供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同角度的开发会展现不同的成果。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河南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底蕴所在。因此,要以黄河文化为脉络,以科学新技术为支撑,以融媒体为手段,以挖掘时代价值为核心,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结合新科技、新创意、新资源、新媒体等要素,打造精品项目,真正把传播黄河文化作为契机,将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其次,传承黄河文化的历史底蕴。传承黄河文化要以文化和精神体验为创新点,针对文旅资源的文化价值打造沉浸体验式的旅游产品,保持黄河文化对游人的吸引力,从而有效提升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例如,开展郑、汴、洛沿黄历史名城建设工作,以河南历史古都为结合点,推动重点遗址标志性建设;筹建黄河文化博物馆群,积极争取黄河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放大与大运河文化的联动效应,实现黄河文化的全景展示与弘扬。

    最后,打破黄河流域各不同地域文化的界限,以黄河文化溯源为根本,发掘黄河精神,挖掘黄河古道遗址,探索黄河文化和中原文明的内在联系,整理黄河文化涉及的名人、文物和遗迹的历史资料,设计多元化的传播策略。例如成立以仰韶文化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址、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体验精品区,以沿黄著名景区小浪底景区为代表的生态山水观赏精品区。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优势,在拜祖大典等文化基础上重点打造根亲文化、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等文旅品牌,深化黄河文化传播模式与文旅资源的对接,将河南文旅厚重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

    (二)构建多元化复合型黄河文化信息传播平台

    打造河南黄河文化信息传播平台,首先可以整合全省文物、旅游资源及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资源。其次可以建立、健全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以此来解决传播黄河文化在资源匮乏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可以通过大数据、融媒体等技术手段,实现资源数据可视化、动态化管理。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它是将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优势互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从而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到最大提升的一种传播模式[7]。融媒体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相比具有资源互通、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等优势,能够通过统一的策略统筹,引入宣传标准和监管机构,把分散的媒体宣传力度相互结合,形成宣传领域的合力。

    (三)建立黄河文化传播保障体系

    为了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黄河文化传播平台,就必须建立黄河文化传播的保障体系,这需要从制度、经费和人才三个方面加强体系建设。(1)以河南省现阶段文化传播的情况来看,在政府层面上应确立议事制度,明确黄河文化相关文化遗产和资源的清单,以此对标相应的规划和工程开发情况,为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可以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的投融资体系,为传播黄河文化的运作体系提供资金保障。(3)开展黄河文化传播人才培训工作,以面向全社会招聘为主,开展专题培训储备人才,在提高现有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通过引导的手段将人才引入沿黄文化产业基地,为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和系统性传播提供人才保障。

    (四)传播黄河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传播黄河文化与文旅元素融合发展,将旅游要素融入黄河文化的传播中。旅游要素指的是住、食、行、游、购、娱等,文旅部门可以将黄河文化与这些元素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如以“住”入手,可以打造黄河流域传统民居风格的主题酒店;以“食”入手,可以与河南久负盛名的传统名食相融合,让美食讲述河南故事;以“行”入手,可与交通部门及旅行社合作,让旅客在旅途中以短视频或文献推送的形式感受黄河文化;以“游”入手,文旅机构可以联合教育单位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购”入手,文创部门可以针对河南省境内的黄河著名风景区、人文故居开发文创产品等,体现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核;以“娱”入手,可广开思路,鼓励大众参与到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创意大赛中,使黄河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深入人心,展现黄河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

    第二,黄河文化传播与空间元素融合发展。河南省可以根据本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点,将黄河历史文化融入欣赏自然风光、游览人文景观、数字虚拟体验的三维空间旅游模式中,发挥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山川美景吸引人、以燦烂辉煌的文化底蕴感染人、以厚重悠久的黄河文化感动人、以祭祖思乡的根亲文化感召人、以激昂壮阔的红色文化鼓舞人。将黄河文化为基础的河南特色文化旅游当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以此打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空间局限性。

    第三,黄河文化传播与品牌元素融合发展。为了推进黄河文化传播工作进一步开展,可按不同类型文旅资源加以分类,建立特色数据库,以弘扬黄河文化为契机,以讲好“河南故事”和讲好“黄河故事”为宣传方式,打造黄河文化传播品牌。这种品牌建设应以政府的宏观政策把控为主体,以市场化的运作为手段,采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运营方式。为此,需要加速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根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跨界融合,对其中的历史底蕴进行数据化挖掘,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进行展示,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黄河文化项目,以新业态刺激新消费,为传统文化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黄河文化传播与文创工作相结合。黄河文化传播与文创产业相结合,可以使黄河文化传播产业变成以文旅资源为内容,以创意为内生动力的新型文旅业态。这种模式可以依托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和群众艺术团体等公共文化单位,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主体,以黄河文化和根亲文化为中心提升文旅融合产业的整体质量。还可以与携程网、同程网、途牛网、马蜂窝等旅游推广网站引入战略合作,推进黄河文化传播的产业化转型发展。

    五、结语

    在黄河文化传播体系中,应以文旅资源作为传播内容的基础,以融媒体的新技术应用作为传播载体,以创新性的传播模式为突破点,深入推进黄河文化的传播。随着信息新技术、新理念的推陈出新,黄河文化的传播要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媒体资源的整合建立传播平台,形成文化宣传合力,建立黄河文化推广体系,扩大河南省黄河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黄河文化视域下河南文旅融合发展问题研究”(2124004102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J].北京人大,2019(10):12-13.

    [2]朱伟利.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J].新闻爱好者,2020(1):32-35.

    [3]河南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王国生主持并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920/c117005-31364561.html.

    [4]王国生: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115/c64102-31549618.html.

    [5]江凌:切实扛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EB/OL].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9-12/06/content_388781.htm].

    [6]张祝平.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学习论坛,2016(10):66-70.

    [7]刘明.融媒体视阈下黄河水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6):59-61.

    (作者为河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