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模式建设初探

    申婧 史卓

    

    摘? ? 要:建设設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关键在持续建设课程资源库以体现学科知识的时效性,活化线上线下课堂的氛围以促进思维的训练,循序设计课程任务以落实课程挑战度。课程团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智慧教学平台与工具的应用,提出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并在专业基础必修课中进行了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可执行性和有效性,对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金课”;设计类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22-4107(2021)05-0005-02

    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渐提升,产品和服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需兼具人文精神和艺术风采,这加速了技术与艺术发展的有机结合,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高阶思维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提高专业课程的“含金量”,从解决教育的微观问题方面来保障一流专业的建设,是突破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瓶颈的关键。在设计类“金课”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学习视野更为宽广;另一方面使课堂互动空间更大,互动形式更多样化,有利于提升课堂活性,对强化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训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关键

    (一)体现学科特征,注重课程创新性

    在设计类混合式“金课”的知识传授环节,首先面临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内容结构问题。从设计类的学科特征考虑,以容易理解的浅层知识和难以把握的深层知识来划分教学内容较为模糊,容易造成混合形式与授课内容不适切的问题,需要以强调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性和逻辑顺序的方式优化混合式课时的搭配。其次,设计类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的有效形式也值得探讨。目前基于慕课的线上教学形式较为流行,但视频学习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较高,在线学习评价系统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1],从效果上来说并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方法,从效率上来说也不是自主学习的最优资源[2]。最后,视频课程资源的制作流程复杂,知识点与案例更新的速度受限,难以满足设计类学科紧跟前沿理论、了解新兴市场的需求,无法体现“金课”对于创新性的要求,因此,文献、网络平台等其他形式资源的融入必不可少。

    (二)强化思维互动,体现课程高阶性

    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情,精准实施教学引导,也帮助学生在切磋交流中锤炼思维,发现不足进而奋发超越。设计类混合式“金课”中的有效师生互动不是简单通过问答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是以引导分析案例、引出双向对比、启发创造性解决方案等方式进行,完成从知识理解到实践应用的转化,是体现课程高阶性的重要教学活动。这种互动不能仅限于线下课堂,也应巧妙融入线上课堂中。有研究表明,线上课程的信息质量、支持服务质量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呈显著正向影响[3]。教师不仅负责推送线上资源和评分的“首尾”工作,也应将自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依学情调整提供学习支持的策略,活跃班级互动氛围,将网络学习中的学生连结在一起,在相互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营造竞争意识,培养效能感,从而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三)拒绝“难题简做”,落实课程挑战度

    设计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质,它与设计项目相关的技术学科均有广泛联系,这不仅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积累深度,还需要在跨学科领域上具有知识广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问题,不但需要学生具有参与思维训练的主观积极性,还需具备相应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而并非所有学生都具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类学习任务和实践课题具有多元化的解法和开放性的结果,学生面对难题无从下手,退而求其次选择“难题简做”,这使得教师精心设置的课程挑战度常常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中归纳思路和学习技法,强化学生的获得感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挑战性任务的参与度至关重要。

    二、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模式构建

    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强化“两性一度”标准的落实,结合智慧教学平台与智慧教学工具应用辅助教学管理,考虑差异化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性评价,可构建如图1所示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

    (一)持续建设课程资源库,优化线上学习模式

    建设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库支持课程创新性,其内容以国家各类精品课程开放资源为主体,以时事热点案例、学术前沿报告和论文等文献为补充,纵向体现学科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同时,考虑设计学科知识点维度广、重应用的特性,其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与课程群建设结合起来,各类课程资源以所涉知识点为标签,横向构建紧密相关的学科知识网络。教师依据课程资源库创设复杂的情境,促进学生在预设的知识网络中深度探究,从而促成学生自我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有效的学习过程。

    活用讨论区、班级群等平台加强线上学习板块的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担当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角色,解疑关键问题,引导和维持讨论,营造线上学习“师与生”“生与生”共在氛围,使线上学习更具正式感,培养线上学习共同体意识,使学生能够明确其在当前学习团体中的位置,从与同伴的比较和竞争中产生学习任务紧迫感,以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方式提升线上学习效果。

    (二)提升面授互动环节活跃度

    课堂沉默的习惯、课堂发言的顾虑、不充分的课堂发言准备、没有课堂发言机会等都可能会成为学生课堂发言的障碍[4],从而影响教学互动的有效开展。在面授课堂中融入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运用答题、投票、弹幕等功能开展形式丰富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以自己最适应的方式“发言”。非实时实名的发言方式使课堂参与者更关注于发言的内容而非发言者本身,降低了课堂发言的顾虑,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以主干知识点为线索,建立线上学习和线下互动的逻辑关系,将面授教学活动所需的前置准备放到线上学习模块,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在面授教学活动时“有备而来”,能够就问题引发更具深度的探讨。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分而不割,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线上学习的效果会显著影响面授课程的课堂表现,从而促进线上学习主观积极性的提升,实现双向促进机制。

    (三)提升挑战性任务的参与度

    精心设计挑战性任务,基于学情把握难度的递增和提示的递减,逐步培养学生从模仿解法到创造提案的能力。设置线索引导解题,设计可选择的挑战性任务是学生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课程初期,以基础性任务为主,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课程中期,以基础性任务搭配挑战性任务形式为主,挑战性任务作为基础性任务的延伸,可以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解出,使学生逐步形成迁移思考的习惯;课程后期,以可选的挑战性任务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解题,最后选择完成难度最适宜的任务。

    除线下课堂点评和作品交流环节外,将群共享、讨论区等平台建设成为挑战成果的线上展示平台,突破课时的限制,通过学习群体中的展示活动激发竞争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挑战的热情。

    三、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初步实践与反思

    为初步检验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以设计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信息设计基础”开展教学实践。在346人大班授课的情况下,雨课堂后台数据显示答题的平均参与率为92%,体现了较高的课堂参与度。最后一次课程挑战性任务有效参与率达74%,且学生完成任务的参考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体现出良好的自主探索趋势。通过课程模式初步实践验证,设计类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和挑战性任务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交流热情,营造了较为完整的混合式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柏金,王谦.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

    [2]毛齐明,王莉娟,代薇.高校翻转课堂的实践反思与超越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2).

    [3]郭麗君,曹艳.大学生慕课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2).

    [4]雷洪德,于晴,阳纯仁.课堂发言的障碍——对本科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访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