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王海燕

    

    【摘? ? 要】新闻学理论教学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媒体实践变化,一直是困扰高等院校新闻学教育的重要问题。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媒体融合转型进入深水区,高等院校也在重新思考和探索新闻学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河南大学新闻学专业通过举办“记者文化节”“发现故乡”等实践活动、与业界导师共建课程、利用专业实验室并成立工作坊、对大四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跟踪考核等方式加强实习实践工作。实际上实习实践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应融入课程教学并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关键词】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全媒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基于新闻编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9SJGLX046)的阶段性成果。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0月8日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目标是要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聞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1]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建设目标可以看出,新闻传播学教育要密切关注媒体融合和创新发展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也都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探索全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新闻学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备采写编评摄等基本业务素质,能够快速适应媒体生产和运营环节中的相应工作。因此,在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实习实践都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新闻学专业的实习实践基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至少要安排一个学期或者学年时间专门进行实习实践,通常在完成理论学习的第四学年,称为毕业实习。比如河南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修完155个学分,其中实习实践学分是20个,这个学分就要通过毕业实习完成。第二部分就是课堂教学中包含有实践学时的专业课,专业课教学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每个章节内容的实践要求,学生在学院的机房、演播室完成实操作业。[2]河南大学新闻学专业10门专业必修课当中7门都有实习实践学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的实践学时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摄像实践课时占总课时量的一半。近年来,高等院校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媒体实操和运用技能等实践课程比重,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和胜任媒体工作。从近几年本科教学评估的数据来看,用人单位对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逐步提高,说明实习实践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等仍旧是高校新闻学教育被诟病的几个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新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在加速媒体转型和融合的步伐,中央厨房、融媒中心等机构纷纷成立,都在尝试和探索“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移动优先”等内容生产和发布模式。传统媒体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也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能的专业人才,传统媒体人思维的转型离不开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尤其是拥有丰富社交媒体经验的“二次元”人。[3]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目前的在校生以“0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为主体,他们能够熟练使用QQ、微博、微信、知乎、头条、B站、抖音等各种社交媒体,具有先天的互联网思维优势。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年龄优势,在讲授新闻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紧跟媒体转型融合的步伐,强化学生新媒体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熟练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等多种形式新闻的采访和编辑技能,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快速胜任并成为媒体转型的必需人才和中坚力量。

    二、河南大学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探索

    河南大学地处中西部欠发达的非省会城市,新闻媒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学生接触和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近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制定了“学术立院,重视实践”的指导方针,探索适合河南大学学科、地域特色的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一)举办“记者文化节”“发现故乡”等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校期间,时间相对充裕,由于不能离开学校到媒体进行实习实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跟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比如近年来湖南大学举办的“红枫大学生记者节”、齐鲁晚报举办的“齐鲁大学生记者节”以及河南大学举办的“铁塔记者文化节”等在全国高校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河南报业集团等机构合作,在每年的记者节期间举办铁塔记者文化节暨新闻采写大赛,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举办八届,由原来的只有本校学生参赛,发展到目前全国上百所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参赛作品通过三轮评审最终评出消息通讯类、深度报道类、新闻评论类和视频图片类一二三等奖,对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并发放现金奖励。通过新闻采写大赛,有效激发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采写编评摄能力。另外,在寒暑假举办“发现故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采访报道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古迹、旅游美食和好人好事等,稿子写好以后发给相关老师指导修改,然后直接在“发现故乡”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发布,很多优秀作品直接被相关媒体转载,对于阅读量和转载率较高的作品开学后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尝试与业界共建

    新闻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必修课程较多,比如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像等,这些课程靠专业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往往跟不上媒体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也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这些课程都采取与业界导师共建的方式,每门课程由校内老师负责内容的规划和设计,邀请3-5位业界导师参与课程版块教学,业界导师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一半。与业界导师共建课程,一方面是利用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作为课程的知识系统补充,另一方面是利用业界导师的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锻炼空间。[4]比如新闻采访写作共建课程邀请《河南日报》《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一线资深记者为学生授课,结合最新实例让学生分组参与新闻报道策划、选题、采访、写作和修改的整个流程,并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汴梁晚报》每周专门为共建课程开设了一个版面,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便利,有效激发了学生采访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专业实验室并成立相关工作坊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也在不断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比如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社会化媒体运营、网络舆情调查与分析等,新媒体相关课程的实践性更强。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新媒体运营管理的相关实践技能,学院以国家级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先后成立新媒体暨教育舆情研究中心、融媒体研究中心、融媒4K非线编实验室、融媒4K虚拟演播室等专业实验室,为新媒体相关课程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比如学院设有专门的新媒体运营中心,中心人员都是在各年级本科生中择优录取,老师一对一指导,负责学院相关新闻和信息的采写发布,通过“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方式,在学院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发布。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实践能力,学院与部分新媒体机构联合成立工作坊,比如与今日头条联合成立头条学院、与二更短视频公司成立二更学院等。以头条学院为例,每年邀请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在学生中宣讲,招募喜欢自媒体写作的同学参与,由今日头条的专业老师负责指导,完成头条学院要求的文章数、阅读量等相关考核指标以后,头条学院发放结业证书。

    (四)通过实习实践系统跟踪考核学生毕业实习

    如何考评大四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和成绩,一直是困扰高校实习实践工作的难题。部分大四学生因考研、考公务员和找工作等原因根本没有去参加毕业实习,实习期结束后随便找个公司在实习考核表上签字盖章,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都是普遍存在的。河南大学新闻学专业目前已经签约了20多家省内外的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定期邀请实习实践单位代表和业界人士召开实习实践座谈会,让业界专家对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实习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践工作方案。同时,为了跟踪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况,学院专门成立实习实践办公室,研发上线了一套网上实习实践管理系统,要求每个同学必须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同学通过自己的个人账号登录系统,每周提交一次实习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同时上传与指导老师的微信聊天记录、实习工作环境照片以及实习期间完成的相关作品等,学院领导和老师不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调查座谈。通过量化考核和动态跟踪的方式,让毕业生真正到媒体机构参与实习实践,一方面提高自己的采写编评摄等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三、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相关思考

    (一)实习实践和理论教学并行不悖

    对于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实习实践问题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新闻学教育应该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学生思辨性的研究能力,为考研读博甚至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到工作岗位以后很快就可以学会并熟练掌握,如果过度要求实践操作能力就把本科院校办成了高职高专。有的重点高校甚至把本科生的考研和出国深造比例定到70%以上,这样也导致学院和学生不重视实习实践。也有部分人认为新闻学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目前的全媒体传播时代,必须重视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初步掌握采编、公关、策划、广告、新媒体运营等从事媒体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有些媒体机构认为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如果连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也要到媒体工作后学习,那还不如招聘非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上实习实践和理论教学不可能完全脱节,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闻理论研究必须建立在对新闻传播大环境宏观考察的基础之上,建立对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思考、总结、概括的基础之上,始终将研究的视野聚焦于新闻传播实践,从而才能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5]因此,实习实践和理论研究并行不悖,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体会和运用相关理论,同时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丰富和完善相關理论。

    (二)实习实践要融入课程教学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实际上新闻学专业的实习实践可以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边教学边实践,或者与业界导师共建,把课程作业也就是新闻作品直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发表发布。2010年起,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开展“卓越记者驻校”项目,遴选优秀新闻从业人员做一学期的脱产全职访问与学习,同时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教学或辅助教学,如带领学生完成实践课程,组织新闻实践工作坊等,学校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6]另外,实习实践要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过程,从大一开始学生就要在学院和学校的校园媒体进行实习实践,双休日还可以到学校周边的相关媒体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寒暑假可以到招收实习生的媒体单位进行短期实习,大四作为实习实践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将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媒体进行长期实习。在目前的全媒体环境下,各种新媒体平台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众多便利,比如学院新闻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这些新媒体平台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运营管理。比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清新时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谷河传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南大家书”等在本校、本地甚至全国大学生中都有较大影响力。

    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改变媒体格局和重塑媒介生态,对高等院校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新闻学专业作为未来媒体人才的培养机构,必须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和新闻实践的变化,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便利,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将新媒体实践教学全面融入新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相关内容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把实习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途径,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只有通过强化实习实践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的培养目标。

    注释:

    [1]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3.html.

    [2]王媛.高等院校新闻学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创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1).

    [3]庄婉容.影视类共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仰恩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1).

    [4]杨娜.融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媒体人才转型[J].电视研究,2018(05).

    [5]王春玲,牛炳文.从理论到实践? 从课堂到媒体——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思考[J].新闻界,2008(03).

    [6]王晓乐.回归与升华: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实困境与路径变革[J].中国出版,2014(09).

    (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博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