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考改革策略

    王舜 何云飞 董举霞 卢云峰 高艳艳 王锦迪 刘玲仓 邓晓燕

    

    摘? 要 在护理学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与考核形式上,针对实验对象进行现状分析,总结传统教学模式与考核形式的缺陷,从而进行教学模式与考核形式的改革,实现理实一体化,多种考核方式并举,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中职护生;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考模

    式;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090-03

    1 引言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专业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护理基本技能,并且结合临床实习,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继续学习护理专业课程和从业做好准备。护理教育者在护理学基础课程考核管理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倾向,考核形式过于老套,评分标准简单,缺乏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使得中职护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强、临床技能薄弱、不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现象。

    以往的教学模式、考核形式只注重理论考试,忽视对学生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考查,已不能适应目前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基于云南某卫生学校的学情分析、课程特点、教学和考核现状,提出中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考改革的相关策略。

    2 学情分析

    中职护生招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年龄在15~18岁之间,多数学生因考不上普高而选择中职学校,学生入学标准低,文化基础课不扎实,知识起点低,对学习缺乏耐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对于理论学习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且在实验课上也不愿动手。

    云南某卫生学校2018级和2019级中职护生总人数为278人,其中男生60人,女生218人;汉族学生36人,少数民族242人,少数民族学生占主体,以傣族、哈尼族、瑶族居多。少数民族护生的汉语水平普遍偏低,在理论学习中难以理解相关知识,实际工作中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此外,中职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3 课程特点

    教材选用李玲主编的《护理学基础》第3版,内容分为护理学基础理论部分和护理基本技术操作部分。护理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2]。护理学基础理论部分涉及护理基本理论、心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人际沟通等学科,学科综合性和联系性强,理论知识要求高;护理基本技术操作部分实践性强,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技术操作,熟记注意事项,更要懂得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需要遵循严谨的操作程序,实现理实一体化。

    4 教—考现状分析

    云南某卫生学校护理学基础课程在第一、二学年开设,第一、二、三学期完成护理学基础理论部分和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应用多媒体、板书设计完成教学;每学期期末考试根据授课进度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命题,题型为单选题。

    第四学期教学内容是护理专业技能实训,通过视频教学、动作示范、分组练习的方法,对前三学期所学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进行学习;期末考核从教师规定的所学操作中,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抽取三项操作考核来决定成绩。

    从教学方面看,现行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有一定间隔,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没有得到实践能力学习的强化,而实践能力学习时又没有好的理论支撑。教学方法和模式存在欠缺,学生过于依赖灌输式教学,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考核形式看,考试方式、题型单一。考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是考生的记忆力,而对他们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考核的比较少,因而这种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客观题考试,抑制了学生创造性、个性的成长,也限制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考试重结果、轻过程,多把卷面分数视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夸大了考试成绩的作用。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到了医院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远达不到医院的要求,也就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考试内容侧重于考查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基本知识的再现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这种传统考试模式与中职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相违背。

    5 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改革策略

    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为理实一体化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又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3]。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上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理念[4]。前三个学期的教学中,每项护理基本技术理论课结束后,设置实验课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再结合临床实习对护理基本技术进行强化培训、考核。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是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

    根据学生实际,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中职护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直观知识接受强[5],

    教师可利用学习通、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程。开展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便于学生学习,能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应教学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终身学习的需求[6]。

    课程设计中融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按照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适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路设计。任务驱動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他人的帮助下,主动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7]。将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设计为一个任务,像闯关游戏般,掌握一项操作后,进入下一项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学习成就感。

    考核形式改革? 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最终考试形式实行全程化(学习始终)、全面化(知识、技能、态度)、多样化(口试、面试、操作、网络等)的考核与成绩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考核。

    关于期末理论考试,教师在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基础上,结合当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考前教师集体组卷五套,上交学校教务处,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一套考试,卷面100分。考题内容应涉及实际案例分析,减少记忆性题型,不断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于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变化,将常用的23项护理技能划分为生活护理、清洁护理、排泄护理、用药护理等几个模块,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的内容之后,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8]。从学习模块中,学生以抽签的形式,随机考试。在操作考试中,设计情景模拟,创设临床环境,模拟病人、护士、家属,考试的学生除了将一套操作做完,还要应对一些家属和病人的突发状况,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平时成绩认定,参考学生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统计情况,结合学生的考勤、书写实验报告、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计算。平时成绩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细化平时成绩认定,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护理核心课程赛教同步,是目前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9]。职业技能比赛得到国家和各职业院校的重视,参加护理技能竞赛会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中职护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护理技能比赛在评定成绩时给予加分;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一学一见,学见结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学生假期到临床见习,完成见习任务,带教老师认定成绩合格者,给予加分;学生参与各类医学相关的证书等级考试合格者也可获得加分。

    考核形式改革确定的考评体系,采用任务、积分制核算总评,各部分成绩比例如表1所示。

    6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已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能力评定,必然要求对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进行调整,转变传统观念,使创新的教学、考试评价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合适的、系统的教—考模式,为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李剑,雷芬芳,岳月娟.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改革与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20):72-73.

    [2]卞加花,陈昕.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5(2):61-62.

    [3]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9-41.

    [4]詹文娴.理实一体化《护理学基础》过程性评价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9(20):2550-2551.

    [5]马丽,高巍,程梅.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全科护理,2019(36):4611-4613.

    [6]张艳丽,刘晓敏,崔继仁,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7(5):191-192.

    [7]李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康评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54.

    [8]李剑,雷芬芳,岳月娟.《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科技世界,2017(2):44.

    [9]侯婷婷,殷培.基于護理技能竞赛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2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