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时政新闻如何求新

    任雷

    【摘 ? ?要】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加快,受众阅读习惯改变,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时政新闻也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求新求变。记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掌握新媒体技能,用“心”去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让时政新闻既“有底气”又“接地气”。

    【关键词】时政新闻;融媒体传播;信息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发展变化也日新月异,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新闻时效性更强,新闻传播效率更高,时政新闻报道也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求新求变。

    一、时政新闻的形式丰富多样

    政治新闻是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区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即通常讲的“硬新闻”。[1]主要报道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宣传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它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主阵地。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时政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去,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是时政新闻的主阵地;现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变成了时政新闻的“急先锋”。过去,时政新闻多是会议报道、政策解读,内容虽有“干货”,却很“硬气”,不接地气;现在,融媒体时政新闻告别单纯的文字报道,综合利用视频、图片、数据、AR等新技术手段,让时政新闻通俗易通,并利用转发、评论等方式增强与民众的互动,创造话题,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提升传播效果。过去,受版面和时长限制,时政新闻报道无法面面俱到,民众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融媒体时政新闻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详细解读,还可以利用“超链接”附加背景资料,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报道,让民众深入了解新闻的内涵、背景和意义,也有助于政策更好地落实下去。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改变了报道方式,也提高了民众的参与度,这从“两会”的新闻报道中可见一斑。近年来,从全国到省、市各级“两会”,时政新闻报道方式日新月异,H5、AR等技术手段让民众对“两会”有了全面了解,Vlog等报道方式拉近了民众与“两会”的距离,数据、图表、动漫等形式的解读加深了民众对政策方针的理解,“我给两会捎句话”、“我为代表委员献策”等栏目则增强了互动性,调动了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搭建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时政新闻进行融媒体报道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媒介载体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还能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避免新闻资源浪费。近年来,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有一部分时政新闻墨守成规,满篇的“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强调”,让受众没有读下去的欲望。记者亟需改变思路,加强学习,掌握新媒体技能,促进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

    二、时政新闻如何求新求变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那么,时政新闻该如何求新求变呢?

    (一)内容要新

    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2]“新”是第一要义,时政新闻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发掘新政策、新做法、新变化,在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中选取民众关心的内容作为切入点,从文山会海中寻找群众关注的、贴近民生的热点话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时政新闻接地气、亲民意,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

    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互联网语境下,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报道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硬核”内容。在这一点上,时政新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时政新闻报道的多是党和国家、地方各级部门的重大事件、重大部署、重大决策,传递的是权威信息,具备稀缺性和唯一性,这些决策从群众中来,最终还要到群众中去。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只要抓住重大事件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点,无论在哪个平台发布,都能引起民众关注。

    (二)形式要新

    需要注意的是,时政新闻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在形式上需要花点心思。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民众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短视频之所以火爆就在于它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立体直观地把事情讲清楚,激发网民观看兴趣,吸引了他们的眼球。针对重大题材,可以运用图表、H5等方式进行解读,使之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其互动性和快速传播性还能迅速引导舆论。

    最近大火的“买它买它买它”直播带货活动中,有一群人很特别,很吸睛,那就是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直播卖货的地方领导干部。在直播间,民众印象中一贯严肃的地方领导干部,有的穿上特色服装,有的上手做菜,有的高歌一曲,用“网言网语”推介地方特色产品。领导干部变身“网红”直播带货,既展现了领导干部亲民的一面,也实现了和群众更直接的互动交流,大受民众欢迎。

    (三)时效要新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时政新闻要及时推送,否则就变成了“旧聞”。如何快?怎么快?以亳州晚报为例,近几年在新闻发布中一直遵循着“新媒体先发、报纸后发”的原则,记者第一时间采访、第一时间出稿,小编第一时间推送,先抢占网络阵地,引导网络舆论。新媒体时效性强,采用的视频、图片等形式现场性较强,利用VR等对政策方针进行立体化全方位解读,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交互式的传播还有利于吸纳民众声音,与报纸的文字深度报道形成互补。

    (四)角度要新

    时政新闻若要出彩,就要避免官话套话空话和流水账式的报道,要选好角度,以小切口报道大主题,与民众生活密切关联起来,用新颖的标题、个性化的语言吸引受众。例如,2020年4月,亳州市委组织部和市住建局联合下发《关于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小区管理活动 带头缴纳物业费的通知》,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在报道这个通知时,以“亳州两部门联合发文:党员干部拒缴物业费,通报”为题,重点介绍了“无正当理由拒不缴纳的,按照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关于亳州市推进居民小区红色物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进行通报”,该篇推文发出后,阅读量迅速过万。

    三、时政记者该如何应对

    在网络飞速发展和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如何把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给时政新闻记者带来了挑战,也对时政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时政新闻,报道的是党和国家、地方的权威信息,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氛围中发挥着“定海神针”和“中流砥柱”的作用。[3]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和政策性较强,不容出错,一旦出错,不仅仅是记者、编辑的辛苦付诸东流,更是影响了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可能会产生无法弥补的不良影响。要保证不出错,时政新闻记者要把好第一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要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忘初心,讲好时代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时代最强音。

    (二)提升专业素养

    融媒体时代,虽然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但新闻的本质未变。作为记者,要写好新闻,必须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培养新闻敏锐度,学会在纷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中鉴别真伪,挖掘新闻线索,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变了,记者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提升新闻制作水平,让新闻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同时把握舆论导向,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时政新闻更平易近人。

    (三)学习新技能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媒体人要紧跟新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以“中央厨房”的模式打造全媒体。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时政新闻记者不仅要写好文字报道,还要学会音频、视频、图片的拍摄和剪辑能力,学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媒介工具提升宣传效果。未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人需要掌握更多新技能,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不断创作出精品力作。

    结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做好时政新闻,媒体人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新技术开展丰富的多媒体报道,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提升竞争力,在互联网语境中讲好新时代故事,唱响新时代最强音。

    注释:

    [1]刘海贵.当代新聞采访(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1.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9.

    [3]唐维红,王韬,邹菁.导向为魂 ?内容为王 ?创新为要——人民网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9(08):12-19.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