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

    蔡志良 王佳鹭

    摘? ? 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鲜明主题、本质要求、底线意识和思维格局等思想理论问题。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自觉担当责任,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意识、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内容、为其他课程提供思想理论支持、排除错误思潮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干扰。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新近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教育对象、教育途径、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保障等,进一步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在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需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有关的思想理论问题,切实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作用。

    一、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这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爱国主义是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1994年,党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便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终结,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邓小平同志的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设计,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推动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而制定的。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根本性变化是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前提。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经过90多年的栉风沐雨、筚路蓝缕,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從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走上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道。如今的中国,不再是一个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的国家,而正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的历史姿态,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自觉认同和国际社会的刮目相看。

    从国际看,我国进入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历史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2]。现如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以自己的方式稳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迈入为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尽管和平发展70年,远离了烽火硝烟,但风险考验依然存在,一些西方国家采用经济打压、政治渗透、军事围堵、文化侵蚀等手段,竭力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进入了面临各种愈来愈错综复杂挑战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语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年代,往往以“儿不嫌母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召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奋勇向前。经过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影响明显提升,人们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当今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已经不是政治意识的动员与号召,而是绝大多数人真实的思想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不再仅仅是屈辱历史的悲情催化、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愫激发,而且具有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做客观支撑的,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越性的由衷认同为精神底蕴的理直气壮。

    二、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的几个思想理论问题

    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思想理论的创新,还是社会实践的探索,都汇聚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主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需要准确把握几个重要的思想理论问题。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新时代,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汇聚社会大众的力量,才能引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所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特征,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内涵。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但在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会应时代的要求在传承传统内涵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在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将实现中国梦化作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大公约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家国同构”的思维方式引领人们认识中国梦既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也是家庭美好梦、个人幸福梦;要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价值观引领人们争做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逐梦者、搏击者、奋进者。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必须科学阐明“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逻辑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性,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备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底线意识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要将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基本认识要求。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前提,是维系国家、民族文化群体的精神纽带;国家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体现,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源泉。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培育国民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为底线,不断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意识。

    (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维格局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思维大格局,从单个国家视野扩展到全人类,将爱国主义的利益观从寻求单个国家利益转变成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中实现国家利益,将爱国主义的国家利益实现方式从独善其身革新为合作共建、共享共赢。要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只有站在宽宏境界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培养出新时代大国公民,气度狭隘的爱国主义教育只能培植目光短浅的“小国寡民”。

    三、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人民,更要聚焦青少年。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生活、进活动。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的主渠道,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配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居于特殊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特殊的角色,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担当起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一)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从教育对象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对象正是青少年学生。从教育目标看,二者都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教育内容看,《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见,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内容契合。因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意识,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的奠基者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厚植者。

    (二)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天然的目标同一性、内容契合性,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来看,无论是初中的“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3]还是高中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都包含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政治认同”要求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要求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公共参与”要求的“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等[4],无不蕴含着浓浓的爱国爱家情怀。因此,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的培植,应该自觉融合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之中,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三)为其他课程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理论支持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以外,中学其他课程教学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而不是牵强地、有序地而不是杂乱地融入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打破课程壁垒,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自觉为其他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提供思想理论保障,主动为其他课程教师做好专业理论咨询和支持;协助其他课程教师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的认识特点、思想困惑,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排除错误思潮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干扰

    随着我国对国际秩序影响的日益扩大,敌对势力在以外部打压遏制中国崛起的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动错误思潮扰乱人们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潮中,对爱国主义教育干扰最为直接的就是以歪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和改革开放史为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以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质疑革命文化、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特征的文化虚无主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历史地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科学地呈现中国优秀文化的脉络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坚决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实质,坚定文化自信,为爱国主义教育消除思想干扰,廓清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19-11-13(0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2(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