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曹艳

    伴随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推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采取有效科学的措施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成效,这样才能更好地夯实国有企业的发展基础。文章探究了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对国有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属于国有企业财会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重要防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审计三大职能的一种,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确保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国有企業必须要借助于科学有效的策略来落实好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开展,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

    一、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

    在我国国有企业集团中,其审计工作主要是应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运营的监督和分析,对整个国有企业内部的财政情况、经济活动情况、收支情况、经营效益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从而促进整个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行和良性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改革,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首当其冲地转型升级自身的管理模式,朝规范化、科学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的优化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审计的工作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用凸显,成为变革升级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集团审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证企业资金周转的平稳运行,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运营,提高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潜在的矛盾与问题,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的内涵概述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所开展的一项独立的审计活动,为了监督并审查企业内部账户、资产以及财务收支等项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合法性。按照我国内部审计的相关要求,企业需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当前,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一般从审计的准备阶段到分析各项业务与风险,再至执行审计,最后进行审计结果的沟通与后续的跟踪。而内部审计质量一方面是指工作执行力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指审计的最终结果与成效。这两者有着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关系。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来说对其的影响因素可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去分析。宏观上来看,包含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人员等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个流程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因素,内部审计各个阶段与环节的工作开展是紧密相连的,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步骤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核心要素即是对各个阶段的内部审计质量都进行相关的控制与保障,将相关责任划分到各个流程阶段,明确各个环节相关人员责任,并制定严格的追责机制。整体来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需着重强化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规范制度、组织结构以及审计人员。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足,监督力度需要提高

    加强内部审计需要全面结合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经营管理重点等针对性确定相应的审计事项,严格按照程序来有序组织开展,确保审计工作独立性等。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部门不完整,或者依附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其一个基础职能来开展,或者成立单独的审计部门来开展,但是却受到单位的管理层等约束和限制,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完全处于单位领导层的监督之下,没有从保持独立性的角度对组织经营管理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审计范围比较局限,审计的事项也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差错防弊和评价的基础审计层面,针对审计结果等也没有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应用建议等。另外在内部审计监督开展的频次等方面不足,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全面纳入组织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来进行综合动态的审计,往往是满足事后审计,相关的过程监督不足,从而导致风险层出不穷。

    (二)内部审计队伍素质和能力不足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依靠专业的审计队伍来组织开展,才能切实保证审计成效。但是目前在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国有企业重视度不够,审计人员数量少,甚至没有配置专门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培训力度不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有的审计人员习惯经验管理,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等随意性比较大,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国有企业的审计效能。

    (三)内部审计计划缺少必要的风险分析

    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计划中,如果对风险识别准备不够充分,对后续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及其质量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内部审计的分险识别与分析不仅仅需要从运营角度出发,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能会诱发风险发生。内部审计的计划与安排对于风险相关事宜的考量要综合、全面,一旦有忽略的环节对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在内部审计的计划中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主要是由于对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便是有些企业明确了内部审计需具备一定的风险导向,但是在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因受到人力及物力资源的限制,或是经济成本的制约,最终在相关计划中缺少了对必要风险的分析。

    四、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全面监督,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围绕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将全过程监督理念融入审计工作中来,通过借助信息平台、审计信息系统等及时收集和国有企业发展相关的市场信息等,以此为基础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等加强隐患风险的排查,加强重点领域的审计事项全面监控,强化风险防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等持续跟踪和监督整改。引导审计部门的人员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等了解具体的情况,注重和业务管理等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等。在审计前要注重提前沟通,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对财务收支、经济效益以及离任审計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注重和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构建良好的审计网络,切实提高风险发现和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打造高素质稳定的审计专业队伍,针对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加强相关政策的解读,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等对审计人员开展政策法规、企业业务管理工作专业以及职业素养、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培训,结合国家财税政策改革等形势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敏锐性,引导他们系统研究国内外形势,针对审计风险防范、审计数据分析以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等。

    (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创新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面出发,将内部审计与风险防控结合起来,借助于对风险防控工作的确认与评估,对重点风险实施审查,通过风险预警的方式来确保国有企业合法利益得以保护,提升其风险防控水平。同时内部审计应当从经营管理的前端着手,从战略执行环节进一步拓展到战略制定环节,更为强调服务保障以及咨询建设职能的发挥,对于国有企业重大决策部署给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内审工作内容,积极落实好规划审计、战略决策审计等,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展开有效监督和后续评价。另外,还能够针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实施监督评价,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注重对经营业务环节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实施有效监管,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内部审计制度与组织结构的建设

    保持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与关键要素,要将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以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与约束。在制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制度,还需在实施细则方面作出规范与明确。在制度中不仅要明确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还需要将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所需的对比标准进行相关指导。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适用于企业经营特点的内部审计对比标准来强化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并学习与引进行业相关指标,将规章制度撰写成册,供相关人员参照与使用。此外,在国有企业内部需合理的进行权职划分,廓清其具体地位。其次,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强化与系统的培训,要保证其精神上是独立的,在道德上亦是正直的,不能与其他部门或人员涉及到利益上的牵扯。另外,如果企业在人力、物力资源允许的状况下,可定期的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轮换。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发展压力,这对于内部审计而言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在新时期下,必须要加快内部审计的创新改革,树立现代化的审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审计工具方法,促进内部审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落实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科学高效的方法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延安审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