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地方应急广播传播效果研究

     周密

    

    

    

    【摘 ? ?要】在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应急广播对能收听到且收听了应急广播的听众,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上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该传播效果的有限性,显示了地方媒体在应急广播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为提升传播效果,地方媒体需重视应急广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传播人才培养和提高应急广播综合使用效率。

    【关键词】应急广播;地方媒体;传播效果

    应急广播是指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以公共广播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信息分享、灾害预警以及协调救援等应急手段的宣传。[1]在当下,不乏传播及时、形式多样的媒体,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广播因其收听的强制性、播放内容的公共性以及分布的广泛性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并辅以非结构化访谈,探究在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黄冈市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应急广播的传播效果,为地方应急广播的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地方应急广播研究状况及意义

    对地方应急广播的研究,始于1991年的《抗洪“第二指挥部”》,它总结了江都县广播电台在特大洪涝灾害中的宣传经验。此后许多学者和广播相关从业人员从不同侧面对地方应急广播进行探讨,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類:

    第一类是机制路径研究。这一类研究比较丰富,研究者普遍认为,机制不明是阻碍地方应急广播建设的原因之一。崔江江、王薇(2016)认为,虽然当下地方广播媒体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但通过准备充足的应急预案、配备高效的应急团队和打造联动的应急网络,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应急机制。第二类是应急技术及基础设施研究。技术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是应急广播建设的刚性需求,也是推动地方应急广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制约条件,[2]因此这类研究获得了较多关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监管中心杜国柱、程征(2015)曾对地方“村村响农村广播系统”的系统功能、基本组成、系统架构及接收终端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梳理。第三类是传播策略研究。研究者依托一定的传播学理论,探究地方应急广播的信息内容、受众特征、传播模式等,以提出有效的传播策略。这类研究对地方应急广播的效果落地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值得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刘望、张国强(2015)通过一千份的调查问卷和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走访调查,分析了关中农村地区受众对应急广播所持的态度,发现受众的应急广播意识尚未形成,普通民众对应急知识教育普遍兴趣不高,对当下地方应急广播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总体来看,这类研究主要以归纳性的思辨为主,数据支撑不足,研究的严谨性有待提升。

    在本研究中,笔者从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态度—行动出发,以黄冈市罗田县凤山镇的应急广播为例,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和非结构化访谈结果,探讨地方应急广播在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播效果,为上述的第三类研究积累数据,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此同时,从现实角度出发,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建立完整、完善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国家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地方应急广播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值得关注和研究。

    二、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应急广播概况

    1月26日,罗田人民广播电台对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高音大喇叭进行统一维护和补修后,作为应急广播展开宣传工作。播报41天后,因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即将复工,应急广播在3月7日停播。1月26日至2月8日期间,应急广播每天播放6次,此后一天播放4次,每次播放间隔约2小时,播放时长近半小时,且基本采用方言播报。

    结合笔者的记录以及对应急广播播音员的采访获知,应急广播播报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罗田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各项通告。县指挥部通告是应急广播最主要的播报内容,应急广播对它进行及时、高频地公开播报,有利于保障居民对当地疫情发展状况、政府如何应对疫情等重要信息的知情权。第二类是科普知识。在播报县指挥部相关通告时,应急广播也插播了一定的疫情防控生活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心理知识,为居民解疑释惑,引导居民采用科学、合法、健康的方式防疫。第三类是音乐。音乐作为应急广播的主要播放内容之一,播放期间播音员考虑到居民居家隔离可能产生的消极心态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听众需求,对其进行了有目标性的选择和及时更换。总的来说,应急广播的内容不够丰富。此外,除对音乐进行了编排和选择,以及对通告采取方言式播报外,应急广播内容的策划程度整体偏低。

    三、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应急广播传播效果

    根据学者们大体一致的看法,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结构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为层面上的效果。[3]

    为了解凤山镇应急广播的传播效果,笔者于3月8日至3月10日主要在负责当地居民生活物资采购的三大超市购物微信群进行了线上问卷发放,共收回问卷214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问卷共20题,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来考察居民收听应急广播后的效果。经过SPSS分析,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 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8,具有一定的信度。与此同时,从表1可知,此次研究的3个变量,分别对应的题项经因子分析进行效度检验时,KMO值分别是0.796、0.881、0.792,其中一个超过0.8,另外两个接近0.8,说明问卷效度较好。而且3个变量全部通过巴特球形值检验(P值=0.000<0.05),说明本研究变量效度较高。

    除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也线上采访了10位居民,以作补充。他们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一)应急广播的基本使用状况

    是否可以收听到应急广播。应急广播的收听虽然具有强迫性,为信息的定向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其收听效果也会受接收终端、听众所在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图1可知,28.3%的受调查者在疫情期间不能收听到应急广播。通过访谈发现,虽然在启动应急广播前,广播接收设备进行了统一的维护和补修,但凤山镇主城区因为扩建,部分社区没有及时配备充足的接收设备,例如河东街社区,这一状况对应急广播的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应急广播的收听频率。如图2所示,在可以收听到应急广播的基础上,听过应急广播的受调查者占96.7%,但保持较高收听频率(包括一直和经常收听应急广播两类)的受调查者不足60%。关于低收听频率的原因,很少收听应急广播的受访者(女,51岁)说:“我做家务的时候会顺便听听,但是(应急广播的内容)除了通知就是音乐,没什么听头,所以听得少。”从不收听应急广播的受访者(男,27岁)表示,“虽然可以听清广播,但我基本不怎么听,看手机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受众对应急广播的使用受到了其内容和其他传播渠道的影响。在当下多媒体时代,受众能通过多种渠道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受调查者中,仅29.76%的人表示广播是自己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之一,该比例远低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的74.15%、微信公众号的67.31%以及新闻APP的50.37%。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应急广播内容上的不足,使它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应急广播的收听频率及收听效果。

    应急广播的收听目的。在问卷创建阶段,通过非结构化访谈,发现受访者收听广播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满足信息需求、受应急广播特征影响、受自身媒介使用习惯影响。根据表3可知,满足信息需求(为了解当地疫情发展状况、疫情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居民生活需求保障措施)是大部分受调查者收听应急广播的原因之一。在居家隔离期间,面对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居民需要通过媒体获取相关信息,适应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陌生场域。其次,应急广播的特征也影响了不少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如信源的可信度高、收听的强制性等。受访者(男,49岁)称:“网上消息那么多,不晓得哪个是真的。广播是政府播的,肯定是真的。”最后,在此次調查中,受以往媒介使用习惯影响而收听广播的受调查者比较少:仅8.45%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有收听广播的习惯,收听应急广播是以往媒介使用习惯的延续。

    (二)应急广播的传播效果

    基于应急广播的基本使用状况,笔者排除不能收听及不收听应急广播这两种状况,对可以收听且收听了应急广播的142名听众进行了效果分析。

    认知效果。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考察应急广播内容是否增加了居民对疫情相关信息的了解。结果显示,71.12%的受调查者非常赞同或赞同,应急广播使自己更了解了罗田疫情状况;76.76%的受调查者非常赞同或赞同,应急广播使自己更了解了罗田的疫情防控措施;70.43%的受调查非常赞同或赞同,应急广播使自己更了解了罗田居民生活需求保障措施。认知效果涉及的三个数值均超过70%,意味着应急广播对受调查者在疫情信息上的增量效果较为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疫情的知情权。

    态度效果。笔者首先考察了应急广播内容是否改变了居民对疫情相关信息的态度。超过80%的受调查者表示,收听应急广播后,自己对当地疫情状况及相关政策更重视了。作为态度效果中的最高数值,它表明应急广播通过消除居民对疫情相关信息的不确定性,可有效提高居民对疫情状况和相关政策的重视程度。其次,应急广播作为县指挥部的对外信息窗口,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息纽带,其表现情况会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在本次调查中,75.35%的受调查者表示,应急广播内容让自己更相信政府。最后,调查结果显示:听应急广播后,69.01%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对未来更有信心;66.2%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由此可见,应急广播缓解了居民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起到了稳定人心和鼓舞士气的作用。但通过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到,关于“焦虑”和“信心”的两个情绪数值,既低于态度效果中的其他数值,也低于认知与行为效果中的数值。这意味着相比较而言,应急广播对居民在焦虑、信心不足等情绪上的疏导效果有待提升,应急宣传工作需多加关注居民的情感需求。

    行为效果。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认知与态度而引发的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88.03%的受调查者认为,听广播后自己出门时更愿意戴口罩。85.21%的受调查者认为,听广播后自己减少了出门次数。83.81%的受调查者认为,听广播后对于生活物资的采购,自己更多地采取了社区代购和网上购物。行为效果涉及的三个数值均超过80%,意味着应急广播对引导居民科学防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而言,在认知—态度—行为三个效果层面上,行为效果相对不明显。但在本次研究中,行为效果的数值最为凸显。针对这一状况,笔者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应急广播对居民在行为上的引导作用,与当地政府实施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受访者(男,49岁)表示,“有时候想出去开车溜一会儿,喇叭就在那里喊,哪个桥头又设了路障。那肯定走不成,我之前就是不信,被拦了只能掉头回来了。”应急广播对受调查者在行为层面上的显著效果,很有可能是基于受调查者已有行为改变的强化作用。

    以上分析显示,凤山镇应急广播对地方受众具有一定的传播效果,但这一效果是建立在受众可以收听到且收听了应急广播的基础之上,它意味着应急广播的传播效果在现实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制约,包括且不限于受众所处的社区、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政府防疫措施的执行力度等。

    四、关于地方应急广播的思考和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封城及居家隔离等措施为应急广播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安静、低噪音干扰的外部环境,而受众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刚性需求也为应急广播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听众市场。但即便如此,在本次调查中,28.3%的受调查者在疫情期间不能收听到应急广播。在可以收听到应急广播的基础上,仅60%的受调查者保持较高的收听频率。效果分析也显示,应急广播对调查者焦虑、缺乏信心等情绪的排解、疏导作用有待提高。这意味着,地方应急广播的建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结合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广播传播人才培养和提高应急广播综合使用效率三个方面来弥补地方应急广播的短板,从而提升应急广播的传播效果。

    (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次疫情期间,虽然在启动应急广播前,工作人员对喇叭等基础设备进行了一次维修和补充,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社区仍缺乏充足的应急广播收听设备。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国家在考虑应急广播建设时,对楼宇广播、小区广播进行强制性规范,将其纳入到应急广播体系中,[4]为应急广播的效果落地打下坚实的设施基础。

    (二)加强应急传播人才队伍储备

    在本次调查中,应急广播主播坦言“我是赶鸭子上架”,工作人员应急传播技能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应急广播的内容质量。相较于全国性的媒体,地方媒体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不足,使其缺乏应急传播人才队伍储备,在突发事件中难以配备齐专业的应急传播团队。但应急广播现场编辑工作与传统的编辑之间存在着差别,二者主要在编辑的内容、场地以及对象距离上存在着不同。[5]这就要求地方媒体需要重视应急广播传播人才的培养,摒弃“临时找主播”的做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这项长期性的工作。由此,地方媒体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生产出更贴近群众需要的高品质内容。

    (三)提高应急广播综合使用效率

    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少地方媒体都启动了应急广播,但隨着复工的推进,应急广播也随即停播。这种对应急广播的临时性与短期化的使用,只发挥了应急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短期宣传作用,它看似减少了设备的消耗,也可以避免“喇叭扰民”,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对应急广播的“临时”使用,易让地方媒体产生惰性思维,仅在启动设备前对应急广播进行维修和保养,忽视常态化的增补,很难将应急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对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工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疫情的完全结束。受访者(女,36岁)表示,“今天(复工第一天)街上的人有点多。我觉得广播应该再多播几天,提醒大家不要一窝蜂的出门”。复工的逐渐推进、人员的安全流动需要媒体对公众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较早停播应急广播不利于后续宣传工作的开展。因此,可以考虑对应急广播进行综合使用,使其具备文化宣传、政务沟通、应急传播等多种功能。这种常态化的使用,可以使广播的应急宣传工作科学、合理地过渡到平时传播工作,也可以提高地方媒体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结语

    总的来说,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黄冈市罗田县凤山镇主城区应急广播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上,对可以收听到且收听了应急广播的听众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有限意味着地方应急广播的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应急广播作为地方党和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一项重要传播工具,应重视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传播人才队伍储备、提高应急广播综合使用效率,这对于它在突发事件中满足公众知情权、担当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5]杨春慧.浅析应急广播现场编辑能力建设[J].科技传播,2016(11):22-23.

    [2]徐煊.国家应急广播建设的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2.

    [4]杜国柱.典型“村村响农村广播系统”介绍与分析——应急广播在农村广播中的应用[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3年学术年会、五届五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广电篇).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3:404-409.

    (作者: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