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那一腔浓浓的乡情

    李世英 赵永琪

    《桂花雨》(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是当代台湾作家琦君写的一篇美文。《桂花雨》所在的这一组精读课文有三篇,第一篇是《白鹭》,第二篇是《落花生》,第三篇就是《桂花雨》了。这几篇课文全是借景物来怀想,来回到童年,来忆起心中的乡愁,来抒发思念家乡的感情。那么,作家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呢?

    一、通过对比描写来抒发乡情

    乡情和乡愁,意思很近。读诗的时候,笔者有一个疑问,乡愁是人的普遍情感,那为什么乡愁第一诗没产生在大陆,而产生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笔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逐渐明白,情感存在视角切换。琦君写《桂花雨》,视角在大海那边,不在她的家乡。雾里看花,临岸观水,需要一个远处的视点。距离在产生美的同时,也产生了真切的思念。

    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告诉琦君,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作者并不喜欢。梅花傲雪怒放,花中奇葩;木兰花,尊贵高尚而优雅。一个女孩子,为什么对这些花不喜欢?另有隐情,原来她喜欢的是桂花。不喜欢,只喜欢,前后凑成了一组对比。因为有了前面的不喜欢,后面的喜欢才变得强烈起来。如此写法,先抑后扬,抑扬之间凸显出桂花树笨笨的,桂花树是她家乡的标志性树种。这样安排,这样写,让读者知道了,作者是在为乡情的抒发浓抹一笔。喜欢桂花,是因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是因为作者孤悬海岛。童年、故乡,是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二、通过写母亲的担心来抒发乡情

    泸西县的桂花是五月开放,而江浙一带的桂花是七八月开放,雨季还在拖着长长的尾巴。大海掀起巨浪,台风来了,力拔山兮,铺天盖地,那气势可是见过了的,母亲清清楚楚,满心担忧。台风把桂花吹落,染了浊水,芳香洁白被玷污了,就不能拿来做糕饼,盼望就会落空,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可现在摇桂花又还嫌早了些,还不是时候,担忧还要继续着,等待还要继续着。

    故乡不是概念,不是虚无。她是一片土,是一座山,是一条河,是种植作物的田地,是摇曳的竹林,是丛生的树木,是琐碎的细节,是留在心中的画面。在作者心中,她的故乡就是那栋老房子,是院子里的桂花树,是台风要来时母亲的满脸戚戚和她嘴里的念念叨叨以及那善良的心地,“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作家回忆这一幕,其实就是在思念她的故乡,抒发她对那片热土的挚爱。

    三、通过写摇花来抒发乡情

    先带一笔桂花飘香,作家说了,桂花开的时候,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提起桂花,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花香。桂花是以浓浓香气作为品牌,留在人们心中的。笔者的办公室外就种着一株桂花,去上课的时候,还走在距校园老远的街巷里,就有丝丝缕缕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舒心爽心,觉得这个季节,是桂花称王,是桂花香的世界。一个“浸”字,不但写出了桂花的馥郁,还写出了桂花的缥缈和博大,像雾霭一样。

    研究一下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写的是摇桂花。作家怎样写摇桂花?第一个细节是和母亲的对话,我是急切切的,怎么还不摇?赶紧摇,最好是现在就摇;母亲却是慢悠悠的,不慌不忙,还早呢。第二个细节,风云突变,气候创造了条件,天上布满阴云,台风要来了,再不摇桂花,桂花就要被风吹雨打去,母亲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显然摇桂花的不是作家一个人,还有她的母亲,或是父亲,兄弟姊妹也是参加的。第三个细节,怎样摇?“摇啊摇”写的是用力和使劲,“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写的是花多,写的是童年的乐趣。“真像下雨,好香的雨”,这个比喻把摇桂花诗意化了,同时也是照应和点题。第四个细节,桂花摇下来是混杂着叶子的,要挑拣,要晾晒,要收藏在铁盒子里装好。第五个细节,写桂花的用途,泡茶和做糕饼。笔者饮过茉莉花茶,花的香味把茶叶浸透了,泡出茶来,轻啜一口,沁人心脾,就像走进少女的闺房那样美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故乡的温馨,童年的美丽,也就像桂花一样,透出濃烈的芬芳。

    四、通过送桂花给母亲来抒发乡情

    长大了,琦君外出到杭州去读书。不断向前走去,故乡距离她越来越远。写这篇美文时,作家已经寄寓海岛,为人妇,为人母,故乡在她的心中更是夜里梦里,山里水里。只是那株桂花树,那些摇花乐,仍然像一根线,牵扯着她这只漂泊的风筝,不断勾起她内心深处的回忆。

    杭州有座小山,长满了桂花树。秋天,作者常去那里赏桂花。赏完桂花要捡一包回去送给母亲。这个时候,他们一家已经从故乡迁出来了。也就是说,无论母亲也好,无论孩子也好,他们的故乡遗失了。故乡在他们心中只是一种记忆存在的方式,矮矮的房舍,青绿叶间开着的细碎桂花,盛在竹匾里的桂花饼,还有和善的老爷爷老婆婆。

    可是,当作家把桂花递给母亲的时候,她并没有看见母亲的高兴。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不错,从字面看是轻描淡写,但仔细想想,琦君是永嘉人,永嘉是浙江省的一个县,杭州是浙江省省会所在地,相互距离并不遥远。怎么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滋味是什么,置身其中的人是不理解的,只有那些背井离乡的游子才会强烈地感受到。就是这么一个送桂花的场景描写,把作家思念家乡的感情,再一次推上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