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问题”学生 共育出彩人生

    马季 李香宜

    摘要:近年来,中职班主任普遍反映中职的教育管理面临很大困难,其原因主要是面对“问题”学生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班主任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对中职学校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来说,可能班主任的一个行为、一个举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本文以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如何正视“问题”学生,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问题”学生? 管理? 教育

    一、案例

    曾经,我的班级有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初一的时候因为迟到、旷课、打架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被学校处理后,转入私立学校读书,初三时又因勾结社会人员参与打架被学校开除,而后来到我校就读。第一天来我班级报到时,便已经和同学透露来到职高读书只是为了玩,混个文凭,顽劣性质暴露无遗。上学还没到一个星期,便出现我们师生间的一段对话:

    “谁准许你染发的?”

    “我不知道学校不让染发。”

    “赶紧染回来,早上迟到什么原因?”

    “睡过头了。”

    “你家长说,你有时候晚上也不回家?”

    “没有经常不回家,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回家。”

    “老师讲你一上课就睡觉,不让你睡觉,你就说你要上厕所。”

    “老班哎,我跟你讲,我真不想上课。”

    “前天打隔壁班同学是怎么搞的?”

    “他骂我。”

    “你这怎么手臂上还有文身?这是龙吗?”

    “不是真文身,假的,贴的。”

    ……

    后面的一段时间里,这样的谈话经常出现,我也不断地和他的母亲(离异)进行沟通,诸多努力之下,他也会有一些改变,但很快便会故态复萌。渐渐地,他旷课的时间越来越长,到后面就基本很少来校。在此期间,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打电话给他的母亲:“你家小孩今天又没来,我告知你一下。”然后匆匆挂断电话,长舒一口气……第二學期开学时,意料之中,他并没有来学校报到。这个结局,除了有些许的惋惜,更多的是让我松了一口气。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再也不用担心他旷课出去惹事,再也不用担心其他家长找到学校来处理孩子被打的事情,再也不用担心他影响班级风气、管理以及班级量化考评了……

    一个暑假,我县征兵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找到我,对他参军进行政审,向我征询他的在校表现,我翻开厚厚的班级学生日志,迟到、旷课、抽烟、打架、不服从学校管理……

    二、案例分析

    有五个人被一个疯子绑在电车铁轨上,这时一列正常行驶的电车正在向他们驶来,危险临近。幸运的是,你手中有一个开关,可以让电车偏离,从而驶向另外一条轨道上。不幸的是,在另一条轨道上,也被绑了一个人。综合上述情况,你是否还会控制开关?

    这是最为知名的伦理学领域思想实验之一——电车难题,主要用来审视现实中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主要是依据“为多数人提供更多的利益”的原则提出的。

    根据上述实验,面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教师通常会非常反感学生的一些顽劣行为,当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些批评教育,但无明显改观后,很多教师会选择放弃,或者只有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才着手解决。教师总是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认为这一个学生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了班级的管理,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所以要教育他、批判他,甚至觉得牺牲他一个来换来整个班级的稳定是可取的,如同在电车难题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控制开关,为了拯救五个而去彻底杀死另外一个人。但是,一旦控制了开关,教师也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是致另一条轨道上的人死亡的元凶。以此推理至那些中职学校里的所谓特殊群体“问题”学生的身上,基本不会有人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去思考。当他们上课扰乱课堂时,教师想当然地认为他不尊重课堂,而不去反思自身的教课方式;当他总是欺负同学时,教师想当然地认为他蛮横无理,而没有去关心他可能在低年级时被其他同学欺负,或者在他的家庭中,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当他一直和父母吵架,教师总想当然地认为他叛逆成性,而甚少去关注他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其实,恰恰是多年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才让他变成了一个威胁,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教训!

    三、对策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理论基础上,教育是让我们成为改造世界的人,然而当下普遍的教育,往往是让我们成为满足现实所需的人。那作为教育先行者和实践者的教师,应该如何取舍?仅仅是做一名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还是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个“真”绝不只是要把学生塑造成为现实所用的人。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追求现实生活,关注现实所需,梦想的缺失,浪漫的贫乏,精神家园的丧失,这田鼠、蝼蚁一般的人生,是何等绝望?如果我们教师的追求也如此黯淡,又怎能给学生带去希望与光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为人之表率,要以高尚的情操和师德修养来教书育人,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把好孩子送进好学校,把坏孩子挑出来扔掉;教师不能只关注纪律性、服从性和升学率。教育者需要停下来哪怕是稍微注意一下他,听一下他说的话,问问他需要什么,了解他的兴趣专长,及时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多鼓励一下他……上面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再听听鲁迅发出的呐喊“救救孩子!”,我们的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也许教师不能完全修正学生的错误,但我们可以引导他的行为,把他的错误放进一个圈子里,而不至于让错误浸染他的整个生活乃至生命历程。其实当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时,不要过多责罚与训导,应多点安慰与理解,此时他真正需要的,只是教育者一个宽慰的眼神和包容的拥抱。

    四、反思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把学生当成你自己的孩子,让自己成为有学问有经验的教育实践者,一切,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褚树荣等.理性之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新课标新语文新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钟雪风.师德修养[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3]李禾田等.新课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4]葛姿芳.“教”与“学”关系的论述[J].上海教育情报,20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