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的探讨

    孟凡成

    摘 要: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分析了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意义,剖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营林技术;塞罕坝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121-02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由于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发生部位较隐蔽,难以被及时发现,且繁殖率极高,给防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为追求森林利益的最大化,塞罕坝林业系统不断引进国外部分树种,导致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防治措施和防治经验不足,导致防治工作难度日渐加大。目前,塞罕坝人工林面积占比较大,树种较单一,病虫害发生情况愈发复杂,发生几率较高。为此,塞罕坝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自查自纠,寻找防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定期举办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和草原虫鼠害识别、监测调查与防治技术,传达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草原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学习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观摩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现场,交流座谈防治工作,并充分应用先进的营林技术和传统防治经验,根据营林方案采取针对性的营林措施,降低森林病虫害发生率。

    1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营林技术具有多样、灵活的特点,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全新的意义,如在病虫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种植一些抗病性强的树种,后期管理和经营时着重观察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情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手段,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2]。

    1.1 森林设计 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前进行充分调研,全面调查和掌握经营地块周围的树种、面积、土壤、气候等因素,分析病虫害发生概率,因地制宜选择对病虫害免疫性较强的树种,根据原始森林的状态,构建要经营的森林模式,以提高整片森林的病虫害防御能力。

    1.2 树苗培育 造林时选择无病虫害或比较健壮的树苗,树苗入坑时在其根部铺洒足够的生石灰粉或杀虫剂,避免地下虫害的侵害,保证树苗健康成长,提高树苗培育质量。在树苗生长阶段,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理杂草,做到定期检查,常态化监控虫调,尽早发现病虫害,在未蔓延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防治。

    1.3 生长养护 树苗生长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施好底肥。日常养护过程中注意保护根部和树干,避免损伤,保持林区水分,为树苗生长提供优越条件,促使树苗生长健壮,有利于抵抗病虫害。树冠长大后,每年喷洒防治病虫害的药物,并在林下培育根瘤菌生物,以增加林间土壤中的氮含量。秋季及时清理林间杂草,使林木健康生长。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营林技术员综合水平不高 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较缺乏,水平较高的营林技术员年龄普遍较大,营林技术还停留在增绿阶段,缺乏对病虫害的关注,病虫害防治培训力度不够,青年技术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

    2.2 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设备不足 营林生产中,缺乏病虫害检测平台,造成数据采集不及时,病虫害防治处于滞后状态,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化手段落后,大数据融合度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

    2.3 树种结构单一 多年来,塞罕坝的造林树种以樟子松和落叶松为主,树种结构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分抵御森林病虫害的能力不强,甚至影响森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 营林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现阶段营林技术员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营林技术的重点工作,以营林管理为主要目标,充分分解工作中的各项指标,做到树苗生长各阶段都有专人负责,形成系统化管理。病虫害防治部门应以小班为单位,对树木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并整合病虫害防治档案,适时调整和优化防止措施,坚持动态化管理,为防治工作寻找新的方向。

    3.1 及时防控 一是积极抽调技术人员进行虫害调查,精准预测,为防治提供依据。二是加强飞防和人工防治相结合,做到人员与技术指导到位,确保杀伤效果。三是科学防治,重点防治2、3龄幼虫;使用植物制剂,实施无公害防治。四是防治鼠害,采用人工投放保护器、隐蔽投药等,避免伤害天敌,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3.2 加強监控,杜绝传播 建立详细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监控系统,开设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配合每年的调查获取较准确的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配备专职病虫害防治人员,进行针对性防疫,杜绝病虫害传播和蔓延。严格按法定程序办理各项检疫事宜,对疫苗、冻死苗、弱苗不予发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苗木不准出圃,坚决杜绝带病苗木进入造林现场。

    3.3 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天敌防治符合生态学原理,营林过程中技术员应结合不同地块树木的实际情况,巧妙使用天敌资源,根据森林独特的生态系统调节功能选择病虫害的天敌。同时控制天敌引入数量,并做好应急准备,保持生态系统平衡,避免因天敌引入太多造成生态失衡。

    3.4 加强预警和信息报告 一是对病虫害预警进行分级。突发有害生物预警级别划分4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二是及时发布预警。各分场和营林区应根据突发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级别预警,及时公布突发有害生物预警信息。三是强化信息报告。突发有害生物事件的信息报告、发布与预警,依照《河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全国草原虫灾应急防治预案》《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等规定执行。

    3.5 突出重点,科学防治? 把“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行动”作为“一号工程”,早谋划早准备,加强检疫阻截,开展普查监测,严格抽样检验,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质量,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加强检疫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履职尽责,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从源头遏制疫情传播扩散。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并举,健全应急体系,突出防治重点,坚持科学除治,提高治理成效,遏制主要危险性病虫害暴发危害。

    参考文献

    [1]魏云涛.我国林场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村科技,2020(21):81-82.

    [2]张明胜.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投资,2019,000(013):269.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