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下蕴藏的善因

    【摘要】语文是初中的重点学科,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独具特色,非常值得品读鉴赏。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还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文章,方能明白作者的创作心境,真正领略文章之美。本文以初中《背影》一文为例,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背影下蕴藏的善因,以期有所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背影》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9-077-02

    【本文著录格式】袁小宇.背影下蕴藏的善因——以初中《背影》一文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19):77-7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用词简练、朴实,处处饱含着深情,十分感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点明主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其中最难以忘怀的就是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是作者通过回忆车站和父亲分别的场景,体现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第三部分总结全文,通过对父亲现状的描写,再次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以及父亲对作者的深沉父爱,点明文章的主旨。

    一、解析背景,品读父子深情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军阀混战时期,而朱自清先生的父亲是一个丢了差的小官。当时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通过对父子深情的描述,更能烘托出那个时代的不堪。虽然这篇文章以《背影》为题,但是行文处也体现出了文人的前途渺茫以及谋生不易,所以文章的整体基调都是灰色的,让人读后顿觉沉重。

    在全文中,“背影”一共出现了四次,虽然每次的情境都不同,但是感情却如出一辙,表达的都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文章的第一段,作者点明最难以忘记的就是父亲的背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针对背影,展开了文章的内容。背影第二次出现,就是在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穿着繁重的衣服,穿过轨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场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展现出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通过描绘“我”眼泪夺眶而出,展现出了我对父亲的爱,这一幕是父子深情的体现。父亲的“背影”第三次出现在离别的场景,车要开走了,“我”只能望着父亲的“背影”含泪告别。“背影”第四次出现在作者的回忆中,也是文章的结尾处。此处的“背影”既能呼应全文点明主旨,又能进一步展现出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背影》虽然是一篇表达对父亲思念之情的散文,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作品,作者没有执着于肖像描写,而是抓住了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一幕“父亲的背影”展开了叙述。全文感情真挚,遣词用句中,无一不透露出了父子深情,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这篇文章的色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心境,也取决于当时的家境。虽然父亲是那个时代的文人,但是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父亲也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可以说前半生饱经风霜,一直处在穷困潦倒中。父亲送“我”离家远归时,不仅家中祖母刚刚过世,父亲还丢了差事,又拉了亏空,所以站台离别时,父子的心头都被阴影笼罩,情绪低落。即使生活中有诸多的不如意,在送“我”离开时,父亲仍旧细微周到,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已经二十岁的“我”,会照顾不好自己。父亲的处境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全文透出来的忧愁,凸显得父子真情更加感人。

    二、着眼背影,感悟父爱之深

    一般的作者在写散文时,都喜欢优美华丽的语言,而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却恰恰相反,不仅全文质朴无比,而且言简意赅,没有一个让人觉得可以去除的字眼。在质朴的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场景中,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让读者在平实语言的引领下,主动去体会天下父母的不易,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朱自清先生提笔写这篇文章时,距离父亲站台送他离去已经过了八年,整整八年时间过去了,但是作者仍旧能够将父亲的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在整篇文章中,父亲最感人的“背影”就是穿过站台为“我”买橘子。当时父亲不仅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的棉袍,还戴着黑色小帽。本身穿着这身笨重的衣服,想要穿过铁轨,爬上站台就不是一件易事,而且父亲还体型肥胖,这无疑使买橘子的路途更加艰辛。即使“我”已经成年,可以自己去买橘子,但是父亲却坚决不让,在他心里“我”一直都是孩子,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穿过铁轨,爬上月台太过危险,所以他宁愿拖着肥胖的身躯,步履蹒跚,也不让我代替他去,父爱的伟大莫过于此。望着父亲蹒跚的“背影”,“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虽然这段描写中,作者使用的全部都是最质朴的语言,没有刻意的渲染,但是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父亲的形象却能跃然眼前。

    在对父亲的“背影”展开描述时,作者先用点睛之笔,指出了自己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一般人们难以忘怀的通常是某件具体的事,而作者却不走寻常路,最难忘记的是一个“背影”,读者看到这时,好奇心就会被成功勾起来,想要通过下文的阅读一探究竟“背影”到底有什么值得难忘的。在进入高潮之前,作者先通过铺垫的方式,交代了祖母去世,父亲丢了差事,家中的物品变卖典当后,还借了外债这些家庭基本情况,奠定了这篇文章压抑、低沉的基调。丧事完毕,父亲要重新踏上求职之路,去南京谋差事,而“我”要前往北京上学,这次的分别无比悲凉。父亲从开始送我离开,就处处体现出了不舍与细心,不管是照看行李、叮嘱茶房照顾“我”还是亲自挑选座位,无一不体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作者一步步诱人深入,引出了文章的高潮部分,将父亲慈父的形象有血有肉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让读者在感同身受中,深受震撼。

    三、心理描写,进一步升华父爱

    作者在全文中对父亲的情感也一直在曲折中变化,最开始作者并不理解父亲的苦心,甚至认为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自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父亲的很多言行既不合时宜,又多此一举。直至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穿着烦琐的服饰,步履蹒跚地为“我”买橘子,通过父亲的“背影”,“我”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眼泪不自觉流下来,心中对父亲的爱此时也得到了升华。父亲买橘子归来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把橘子压坏,过铁道时,父亲先将橘子放在地上,才敢爬过铁轨。橘子买回来后,父亲一个都舍不得留下,一股脑全部给了“我”,文章中一个个小细节都透露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而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也能使父亲买橘子这个过程呈现出更加感人的视觉效果,带着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父亲买橘子归来后,就要和作者挥手告别,此时作者心中不仅有对父亲的爱意和不舍,还有对此前不理解父亲苦心的愧疚。父亲离开的身影看似潇洒,其实也饱含着辛酸与不舍。在离别的时候,父亲叮嘱我一定要写信,而我见到父亲离去的身影再次潸然泪下,使父子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描写了虽然他和父亲一直在四处奔走,但是家中的光景却日渐颓败,父亲的脾气也越发古怪,一点小事就能惹怒他。但是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深沉的父爱仍旧占据了上风,父亲已经忘记了我的不好,只记得我的好。即使膀子疼,提笔困难也不忘给我写信,一个饱经风霜又爱子如命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全文虽然没有华美的语言,也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但是通过父子间相处的点点滴滴,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读者在品读这篇文章时,很容易陷入作者所描绘的细节中,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被他们父子之间的深情所打动。文章的最后,作者一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用最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最深的感情,不仅将父子亲情进行了升华,还直击读者内心,使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四、總结

    这篇文章虽然都是用最质朴的语言描述生活琐事,但是却能将人类灵魂深处最真实的东西展示给读者看。所以,在大浪淘沙中,众多文人著作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却在文学界始终独树一帜,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去品读每一篇经典文章,让学生从语言之美、结构之美等角度发现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法清.以《背影》为例,简谈散文教学的切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

    [2]陈敏.教读谋策略,体悟入灵魂——以《背影》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0(19).

    [3]文贵良.朴实白描与隐讳点击——朱自清《背影》语言赏析[J].名作欣赏,2020(28).

    作者简介:袁小宇,女,1977年生,江苏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