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角下高校会计核算数据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郝哲

    为更好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职能,更好地监督国家相关政策的部署及措施贯彻实施,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随着高校适度扩建的稳步推进,资金流速愈加频繁,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复杂,基于审计视角,助力高校会计核算数据质量提升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审计为剖析视角,简要阐述审计视角下高校现有阶段会计核算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影响,并提出相关优化举措,望能够助力于高校的会计核算职能升级。

    我国审计的信息化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当时政策、环境、人才、硬件等基础条件限制,信息化发展十分缓慢。但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逐渐进入各领域,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带来极大便利,而高校也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在内涵式发展理念中发挥效益。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建设,办学经费、教育投资及校企联动的产教结合等资源相继涌入高校丰富元素之中,为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增添难度。同时,随着政府新会计准则的深入执行,高校会计核算视角和维度也出现革新,而从审计视角下看当下高校会计核算数据质量,将需要转变思维,及时跟进,方能在信息化领域、新政策背景和新发展模式下,发挥对高校会计核算数据的监督审计。

    一、财务审计对我国高校的重要性

    高校财务审计是对其财务活动上核算数据发挥统计、审核、查证和监督的客观评价行为,尤其是在高校资金这把利刃上,将起到一定引导和降低财务风险的积极意义。据相关调查显示,当下财务审计更加注重绩效考核,即对经济业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定。但无论对何种经济事项发挥指引作用,根本数据的采集仍源于财务核算数据,所以,一旦财务数据本身失真,将何谈后续的内控和内审职能的良性发挥。故以审计为视角,致力于高校财务核算数据质量建设,具有客观现实意义。

    而对数据核算的质量监督不仅要从字面表象行为中发挥审计职能,还可以从现代审计风险导向观着手,反向追查高校风险隐匿点,从而核查数据的真伪问题。高校财务审计的主攻點仍旧是资金花费是否符合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是否符合规效益,活动结果是否具有预期效益等方面开展工作,借此审查高校经济业务开展的绩效原则,尤其是要在经济、效率和效果三原则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综合测评经营活动整体。因此,经济性是前提,效果性是目的,以此为基,在收支、预算、监督、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高校这样一个庞大的资金使用集体而言,具有非凡意义。

    诸如,校区扩建、学费收集、科研拨款等均会是规模之大,来源之广泛,结构之复杂的一项经济任务,在会计核算上,财务部门不仅面对本校内部部门,还要面对附属机构、社会大众等群体,而所有资金流动均需核算明确,因此,加强财务审计,不仅是资金管理的根本诉求,还能助力高校对预算执行做好客观评析。引导其高效利用资金资源的前提下,以监督经济责任部门为依托,防止资金流失和贪腐情形发生,最终助力于高校会计核算数据的真实、合法,从而促进高校财务核算与职业发展的提档升级。

    二、高校会计核算内容变化概述及对审计的影响

    在影响高校会计核算与审计职能改观的影响因素中,有国家高校未来发展建设的政策所趋,有会计行业新制度的行业指引,还包括信息化发展的优化革新等等,本文选取新财务会计制度视角,对高校会计核算和审计业务开展的影响进行全面梳理: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新准则提出了高校核算的“双基”理念,强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核算基础,同时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记账的实际操作,对高校的财务预算决算方面带来变化差异。

    一方面,高校新财务制度对财务预算提出新要求:财务预算需囊括校园预计在建和新建项目的贷款、还款数额,使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全面;同时,将高校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实现全口径综合预算,对高校预算的真实、全面性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在财务报告的编制中,要将以往独立核算的部门会计信息加入到核算总表中来,并对高校重大投资、资产处理等信息进行详实说明,也是对高校资产的全面监督与管理,所以,新财务制度助力高校会计和审计工作更为精进。

    另一方面,高校新财务制度对会计核算内容提出更细化的要求:如调整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衡量定价标准,将折旧和摊销等权责发生制下的适时核算与谨慎性原则引入其中;同时,会计核算中还增加政府收支分类等详细内容,将费用划分为教育、科研、行政、后勤、离退五大类,使会计核算打破传统“大收大支”时代束缚,向精细的维度深耕。

    除了上述两点变化外,新会计准则还对高校的具体会计核算要素、业务财务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既能提升高校会计核算的水平与透明度,还能实现高校国有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夯实内部监管根基,所以,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推行,使高校的会计核算数据质量得以大幅提升。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审计的影响

    开展高校的财务审计工作是会计核算数据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也是监督财务工作科学合理的重要手段,对财务工作安排是否合理起到良性监督意义。而教育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财政支出与收入是否匹配,能否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都是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推进方向,同时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效率。因此,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审计工作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在预算执行、决算审计、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基建设备等方面均是现行制度下会计核算与审计的核心。在新制度下,基建项目纳入统一核算,对基建项目的预算支出影响深远。同时,针对新增收支内容,如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也是审计内容的调整重点。而除了实物审计外,更要求财务会计在核算数据支撑上提供坚实保障,才能实现会计核算数据与审计质量的双向提升。

    另外,新审计准则的颁布执行,也强調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打破原有账务审计法,而以关键风险点为指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追根溯源,得以改善。所以,现行审计与会计准则的并行指引,对高校盈利效益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而言,将一览无余。也正是基于高校为国家培育人才的社会属性,使得其专注学术研究的同时亦参与经济大局,而基于市场选择,新财务会计制度将会对高校审计进一步规范优化,从而为高校市场竞争赢得发展根基。

    三、审计视角下高校会计核算数据质量评价的优化对策

    在现代审计视角下,高校真正提升会计核算数据质量的通路应首先自省,做好内部职能部门的综合提升,再结合部门间的协同审计,促进高校会计核算提质升级。

    (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新形势对高校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高校审计既是机遇又是压力。审计工作的开展需以学校管理多元化服务为前提,只有从审计端对此高度重视监督与服务双重效力,才能既对高校会计核算质量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又能更好为其长久建设发展助力。因此,在现下审计要求和会计核算日趋复杂的客观条件下,单纯依靠查账已不能根本解决经济、责任、效率、效果等综合审计问题,这就要求高校需以风险导向为前提,开展管理和审计工作。具体而言,高校审计机构内审人员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对高校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防范;同时,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防患未然,以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高校风险损失。

    (二)完善财务监督体制

    针对于高校会计核算数据质量提升,基于审计视角,更要完善监督职能。众所周知,开展高校审计工作对其发展非常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运行能否快速稳定。为了加大经营活动监督力度,加强会计数据质量要求,高校还应高度重视并建立专门监督组织,完善监督评价机制。首先,可结合审计部门实情和本院校中比较突出的经营项目,做好项目注意力提升,利于有效防止会计核算数据错误频生的窘境。其次,突出项目重点监督,如预算经费拨付、浪费损失严重等问题;另在日常核算中要注重常态化管理,例如,基础核算、资金收取、资产入账等方面的日常审计,才能发挥审计预防、引导与监督作用,提升核算质量的同时,为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做好支撑。

    (三)搭建优质团队组织

    多类型复杂核算与专业化独立审计,均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一方面,提高工作人员准入门槛,加大考核力度,由单一技能向多项能力并重转变。对于财务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也不单局限于专业本身,还需切实了解高校实情,做好二者与业务部门的联合融通。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力度并专注高校行业特点做好定向职能提升,从而构建一套健全、完备的培养计划,保障高校财务与审计长效、稳健发展。此外,财务、审计人员由于专业性所限,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亦不忘对其职业素养优化培养,保证会计信息与审计结果安全有效,从而,从审计出发,以风险为导向,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才能实现高校经营成效与资金收付的保驾护航。

    (四)结合信息技术审计

    高校会计核算与内部审计需迎合信息技术的丰富而不断创新,方能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目前,高校会计核算已结合信息化实现了办公软件的定制化应用,内审部门也可借助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数据进行智能提取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跟踪调查,整改预算与实际差异,解决财务、业务工作中的潜在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审计部门也可自行开展云审计模式,利用云审计平台储存的数据资源和提前设置的云审计程序,自行运转实现数据的合规审计,如此一来,既能实现节约又能优化共享,从而以最低成本完成审计工作,助力高校会计核算数据的质量提升。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