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共生: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童话教学的价值

    【摘要】童话的故事世界里,百事生蹊,万物有灵。从“言意”视域下进行童话的内容解读,故事讲述,可以达到“言意”共生的目的,实现童话的育人功能。在“言”和“意”的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当中,通过“言意”的双通道,领略童話中的风采,体会“言意共生”之趣,理应成为中学童话教学应有的样态。

    【关键词】言意共生;童话;教学价值;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053-02

    【本文著录格式】常洁.言意共生: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童话教学的价值——以《皇帝的新装》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31):53-54.

    安徒生说,童话的使命之一在于教育成人。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了大量的童话教学文本,进入中学阶段,童话体裁文本逐渐减少,但童话的育人意义重大。依据童话“言”的叙说,达到童话“意”的彰显,是中学童话教学的价值所在。

    一、“言意”视域下的童话解读

    童话本身是一个故事。萨特说:“人的存在,就在于讲述故事。”故事源于生活,生活影响故事。童话作为故事的一部分,具有故事所有的特质。童话故事也是人现实生活的折射,从中可以发现生活、体悟哲学、感受道理。

    (一)童话情节,具有曲折性

    情节,是推动童话故事发展的关键元素。童话故事,一般都具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变化。如《丑小鸭》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就是经历了不同关键事件后的量变到质变;《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经历了不同幻象。情节是塑造故事的主要形式,实现了故事内容的精彩纷呈。在《皇帝的新装》故事中,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首先,通过一个爱穿新衣服的皇帝描写,引出骗子的到来;骗子在假装做衣服的过程中,皇帝先后安排了两位诚实的大臣前去视察,第三次皇帝决定亲自去看看新衣服。三次看新衣服的完成情况,和中国传统哲学当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终极思想是一致的。在很多童话故事当中,主要情节的安排都是三次,《蜘蛛开店》当中,蜘蛛织成了三件不同的衣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中,小女孩点燃了三次火柴;《去年的树》当中,小鸟找了三次大树。这些都说明,童话的故事具有曲折性,但曲折性不是无限的,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起伏范围之内,这个范围一般是“三”,也暗含了道法自然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情节,都包含了‘结和‘解。”在《皇帝的新装》当中,骗子的行径固然可耻,但大臣和皇帝的被骗也属荒唐。在故事的最后,通过一个小男孩的“天真的声音”,揭开了这个荒诞的故事本来面目,让故事的情节更加完整。

    (二)童话言语,具有细节性

    一个童话故事,曲折的情节,需要言语细节来构建。如果说情节是骨架,那么细节就是血肉。只有血肉丰满的童话故事,才具有艺术价值。细节就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中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故事的内容,抓住故事的情节,抓住故事的细节,发现言语的奥秘。恩格斯说:“一个人当知道了审美,他就脱离了野蛮。”优美的童话故事,总是用优美的文字把故事的情节串联起来。《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其实也有聪明的一面:“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称职,哪些人是傻瓜。”这里埋下的细节描写伏笔,其实为下面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老大臣去视察织布情况的时候,作者围绕“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睁得越来越大”“从眼镜里仔细地看”等细节,逐步刻画了老大臣因为看不到“布”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在这则童话故事中,此类的描写还有很多,能够在读者的脑海当中形成一幅幅经典的画面。这样带着对细节的把握,整个童话就“活”了起来。再如,在故事当中,皇帝共有六次心理活动,安徒生注意言语的细节,每次想法的提示语位置各不相同,有的在前、有的在中、有的在后,有力地凸显了不同场景下皇帝的心理变化,调动了童话故事发展的节奏。

    (三)童话意义,具有启发性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主动思维意识。童话故事的用意在于通过故事,折射社会生活,关注个体生命,表达生活美丑。当人通过童话故事获得一种启迪、获得一份感悟的时候,就能够实现童话故事对自我生活的慰藉。童话故事对于中学生的言语生活来说,主要用意还是在于发现童话的意义,助力精神的成长。《皇帝的新装》中,童话的意义浅显而又深刻。安徒生以骗子做新衣服为故事中心,通过“最尽职的老大臣”等成年人与“小男孩”进行对比,既批判了高高在上的“大人”,也歌颂了说真话的“小男孩”。孩童是最本真的缪斯,童话故事的含义体现在小男孩那天真单纯的言语之中。童话,需要通过“哲思,让普通的故事生长出伟大的精神力”(梁实秋语)。作为经典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不仅在故事当中上演,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会不断地上演。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需要鼓励同学都做那个勇敢的“小男孩”,敢于坚守内心的纯真,敢于挑战权威,勇敢地做自己。在这个故事当中,既揭示了寓意,还裸露了人性。当小孩子的话引起了“大人们的窃窃私语”时,我们可以想象,真话的种子已经种下,尽管皇帝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游行下去,但一场波澜壮阔的风雨即将涌起。

    二、“言意”视域下的童话讲述

    童话,天然具有儿童属性。不仅儿童喜欢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大人也会在幻想的世界里流连。从语用的角度来看,中学教材当中的童话文本,应该成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用具。言意共生,需要通过对童话故事的学习,实现由“言”到“意”,从“意”到“言”,过上一种具有言语质量的童话学习生活。

    (一)把童话故事讲得短一些

    童话的趣味在于故事性,《皇帝的新装》共有26节,在中学的语文课堂当中,学生具有了对文本概括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关注课文。

    师:安徒生的童话,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我们一起来浏览这篇课文,你们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生1:这篇课文一共有26节。生2: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丰富。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一则童话故事,我们不仅要感受到它的形式,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揣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生1:通过不同的小节,可以让童话的情节更加具体。生2:体现了故事的层次性。生3:让读者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师:安徒生被称为“点燃了丹麦童话王国的太阳”,大家对他的写法理解是正确的。我们把故事的高潮,第23—26自然段合成一段,大家再来读,看一看有什么感受。(幻灯片出示23—26合成一段的内容)生1:这样的话,游行、大人的议论、小男孩的话语、皇帝的想法混杂在一起,感觉比较乱。生2:觉得没有条理。师:是的,所以安徒生还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意趣盎然的笔触、妙趣横生的幽默”。

    学生通过对安徒生童话的言语形式的发现,这是对“言”的打量;接着,教师继续在“言”上深入,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皇帝的新装》共有2757个字符,涉及的人物主要有四类:皇帝、骗子、大臣、小男孩;涉及的场景有皇宫和大街;涉及的人物心理活动也非常丰富,在概括课文的时候,需要教師匠心独运。

    师:同学们,把童话当中出现的人物连起来,就是童话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生1:有一个皇帝爱穿新衣服。生2:有两个骗子说能做出天底下最漂亮的衣服。生3:有两位大臣看不到骗子做的衣服,但他们都假装看到了。生4:皇帝也假装自己看到了新衣服,不断称赞新衣服。生5:在游行盛典当中,一个小男孩说出了真话。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这样梳理,从人物的角度,就梳理出了童话的主要内容;那么,如果从地点变化的角度,从人物心理活动的角度,从情节变换的角度,是不是也能掌握童话的主要内容呢?

    把童话故事讲短,实则是训练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核心要素,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把童话故事讲得好一些

    把童话故事讲好,就需要关注故事当中的心理活动。教学当中,从“言”到“意”,需要关注童话故事中的内容焦点。当我们用特写镜头来分解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然是童话的核心元素。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找到这样的关键处,作为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当中,不同的人物,内心想法是不同的,结合童话当中的人物动作、表情、语言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说一说,作者还隐藏了哪些心理活动。生1:骗子会想:他们都不敢承认自己“不聪明、不尽职”,所以他们不敢承认自己没有看到新衣服。生2:大臣会想:如果我说自己看不到,我就当不成大臣了,还会成为大家的笑料。生3:小男孩会想:皇帝就是什么都没有穿。生4:皇帝会想:也许他们说的是真的,但我不能露馅,要继续游行下去。

    (三)把童话故事讲得远一点

    把童话故事讲得远,就是要发挥中学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形象走向抽象,联系生活来认识童话,在身边是不是有和童话里的“皇帝”一样的人?我们需要呼唤什么样的“小男孩”?围绕童话的“意”,让学生在生活当中继续学习童话。这样,童话的“言意”就会在心中流淌,童话也就回到了它的教学价值。

    总之,言意共生,就是在童话的文字形式与童话的丰富内蕴当中“走两个来回”,实现童话的语用功能与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童话的故事里打好“精神的底子”,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树华.言意共生——指向人的语文教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2]谢贵荣.统编初中教材经典课文的文本价值再挖掘——以《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