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逻辑基础与实现机制

    赵冰瑶

    摘 要:厘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逻辑基础和实现机制,有助于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新时代,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的政治思路,且在治理过程中逐渐向多元共治、上下互动、扁平化协商的方向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职能,加强文化建设,逐步将党建嵌入到基层治理之中。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论逻辑;现实逻辑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7-089-04

    在基层治理体系中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果。坚持党建引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新时代,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始终将党的领导放在基层治理的核心位置,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始终,通过对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需充分释放基层发展的活力,遵循整体治理的思路和框架,积极推进“多元共治”“上下互动”“扁平化协商”的治理模式,为基层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

    在现代治理理念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选择多中心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多中心治理是允许多个权力中心和服务中心存在,通过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让公民有更多的选择权利,能够享受到政府更多的公共服务,进而减少“搭便车”行为,避免“公地悲剧”。在多中心治理中治理主体既包含政府、社会组织,也包含经济主体、企业、公民等,任何一个决策者都不能控制所有的决策行为,进而提升了决策的透明度。运用多中心理论能够实现基层治理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合作[1]。基层治理正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运用多元中心治理理论,也需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多中心、多元化的权力架构,进而提升基层治理效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直接面对社会矛盾,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但由于权限有限,基层治理在问题解决和矛盾缓和方面有明显不足。因此在党建引领之下,必须实现治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和组织能力,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通过“自治”和“共治”的有效探索,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机制。

    (二)由“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突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单方向的治理模式,逐渐向“上下互动”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转变。随着基层治理不断创新发展,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居民与政府之间沟通的中介。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看,随着中国基层治理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治理需求,应该打破传统的治理格局,加强政府组织与群众之间互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进行了详细论述,要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更加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要依靠群众,加强与群众之间的协商互动,并将治理成果与群众共享,巩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作用。[2]首先,要求基层治理应该以群众为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离不开群众这一主体,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应该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其次,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群众需求,通过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好地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切实维护好群众参政议政的各项权利,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决策和治理过程之中,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导者。最后,党员干部要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和核心,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坚持实干导向、坚持群众标准,将冲锋在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之上,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由“逐级传递”向“扁平化协商”转变

    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交往网络之中,不同社会主体在交往过程中会产生信任和合作,因此社会资本源于社会交往,是在社会个体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基层力量。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基层社会治理对象主要是社会个体,要想达到基层共治需要社会个体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进而达到自治的目的。与社会资本形成相比,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体,而政府的治理模式主要以基层组织下的命令和汇报为主,治理方式和信息传递属于“逐级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个体难以实现有效互动,社会个体在基层治理中属于被动治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不断壮大,传统的“逐级传递式”的治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基层治理需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基层治理模式进行创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扁平化协商”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构建协商平台可以将社会组织、社会个体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纳入平台之上,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和沟通,并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升基層治理效率。党建技术的嵌入是基层治理多元主体能够以扁平化的网络平台对基层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协商和沟通的重要条件,网络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有助于各主体表达诉求,同时也能够使其他主体对政府和基层组织所作出的行为进行监督,提升政府和基层组织绩效的合法性,使基层治理变得更为顺畅。

    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现实逻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将党建引领贯穿到基层治理始终,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新的基层治理格局,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一)强化政治引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构建更为完善科学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战斗力,提升基层治理效果。[3]持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范围,特别是要加大对“两新组织”的建设力度,扩大基层党组织在“空白点”和“薄弱点”的服务范围,强化党的领导,切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和新任务,只有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对基层治理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固本培元,才能强化政治引领,才能确保基层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

    (二)实行横向嵌入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将党建嵌入到基层治理之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首先要完成组织嵌入,街道办和村委会作为基层治理最为重要的主体,更应该结合基层治理的实际需要设立党建办、党政办等部门,并配备专门人员。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基层党组织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发展,强化纵向组织向横向嵌入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党组织纵向动员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横向嵌入的治理能力,通过横向嵌入构建基层党建多元治理格局,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运行机制的系统融合,强化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联动互补,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同时,要加大基层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有力地推进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开展。并对现有的激励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彰显服务功能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当前,基层治理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用原来的基层治理手段和方式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就是要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纳入服务范围之内,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果。其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基础之上,还要将这些服务功能加以有效发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定期组织党员深入到群众中,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基层党组织要以群众小事作为切入点,增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同时要引导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形成各方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4]。

    (四)注重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公共文化领域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确保公共文化建设方向正确,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发展和繁荣。特别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文化治理的价值和作用,从原来的“搭台逻辑”向“阵地逻辑”转型,注重基层文化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文化建设要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力度。基层文化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指导,也需要市场活力,需要激发更多主体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之中,这样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文化产品。同时,要树立“大文化”发展理念,基层党组织要为文化产业提供必要的引领和服务,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文化活动的创新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实现机制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中,要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实现机制是基层工作落实的关键,为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需进一步明确党建引领的责任机制、互动机制和激励機制。

    (一)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责任机制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责任机制就是要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责任机制的关键作用,加大基层党组织行动力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一把手”更应该率先垂范,主动落实,积极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以项目作为牵引,结合项目需要,解决在项目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行动效果[5]。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把打造网格治理模式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积极推进党建网络化管理工作。将党建资源与基层治理网格化进行有效整合,让广大党员参与到网格治理之中,带头解决基层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行动力和活力。

    (二)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互动机制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互动机制就是要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提升基层党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效果。一要完善组织架构,将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纳入组织架构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为推进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要保障民生工程,基层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要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将民生内容项目化,通过“领项目”“列清单”的方式,明确基层党组织在民生工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并主动落实各项工作,确保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三要构建多元参与主体。党建引领基层创新发展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既要吸纳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也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为参与主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互动、互助的背景下实现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三)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

    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治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必须构建完善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一要加强制度设计。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进程中要通过制度设计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待遇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党员干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二要通过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随着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基层的党员干部面临的专业性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在具体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要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三要打造党建品牌。党建品牌不仅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更好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基层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立峰,潘博.社会整合: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J].求实,2020(02).

    [2] 张勇杰.多层次整合: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逻辑探析——以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9(06).

    [3] 李振贤.“枫桥经验”与当代中国基层治理模式[J].云南社会科学,2019(02).

    [4] 朱青.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如何深度融合[J].人民论坛,2019(07).

    [5] 陈飞.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人民论坛,2019(24).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