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真·童趣

    冯丽娜

    “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这是我读完吴非老师这本《致青年教师》心底最真实的感知。从《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到《让我们回到童年》,数十个篇章里,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一个个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青春故事。

    童心 |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你问我最喜欢听什么歌?”

    “儿歌,孩子的歌。”

    拜读到吴非老师《生命之歌》一文时,已是本书第六辑《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感动于文中提及《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等,不仅仅因为这两部音乐剧的画面时常在我阅读本书时闪现,更是因为它们有着对我学生时代不一样的成长启蒙意义。

    小时候,我们以为青春放肆是勇敢,所以,也曾跌跌撞撞,年少轻狂。回忆往事,我们也曾公然顶撞老师,就为了给实习老师办一个欢送会,可班主任老师不同意。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于是,我们“怒气冲冲”,以一纸签满姓名的“保证书”到年级组长办公室立下“军令状”,最后竟“得偿所愿”,在学校操场,微弱的灯光下,唱响了我们青春的歌。15年过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当时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或许,是源于那颗被实习老师感染的“童心”吧。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很确幸,吴非老师是一个富有“童心”的人,在他所书写的一个个篇章的故事里,有“吃完最后一根面条”,有“高中时代的秘密”,有“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这些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在思考教育。因为喜欢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初心。

    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怀着满腔的热情,我们初为人师,一路披荆斩棘,逆流而上。我们知道,真正的勇敢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豪言壮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肩上是责任,我们在学生面前所说、所做的,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人生。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夜晚,我以一名初中教师的身份回到高中母校看望恩师,看着学弟学妹们正在为了自己的青春梦想埋头苦读、奋笔疾书……突然,有一个身影冲出教室,向我奔来,拥抱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中久久打转。那个孩子是我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的学生,我们曾一起度过三年的时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彼此“交心”中共同成长了。那个瞬间我在想,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深以为,教育是有“童心”的,孩子们的心是最“通透”的,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教”我们如何去教。如果我们播种爱,那土地里就会长出爱的果实。“童心”守护成长,我相信,有一天,它会以赤诚之光,让群星闪耀。

    童真 |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吴非老师在《一件事会照亮一生》一文中引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段话:“……即使只有一个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心中,那也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有助于我们得救。”它告诉我们:也许孩子们还不知道,这些蕴藉了人性和真情的行动,会照亮他的一生。

    整理材料时,无意间翻到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一本《浙江省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证书》,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在象牙塔的生活。那一年,我还在读大三,作为思政学科“教师”到乡下学校顶岗支教。当时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缺乏父爱和母爱,他们的性格也要比其他孩子多一点孤僻和蛮横,但他们每天都很期待我的出现,虽然就只有两节课的时间。说实话,那段时光里的我会心生怜悯,觉得孩子们太不容易了,可印象中的他们,却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处境,他们笑得阳光灿烂,充满童真。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最纯粹的“童真”,那种向着教育勇敢前进的坚定力量。

    正如吴非老师所说:“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我们不要扮演圣徒,众生平等,所有的人都不过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或许,每个孩子人生起点的坐标会不一样,但他们的存在都有独一无二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真正去探索、去反思、去包容、去成长,去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热爱”,好好珍惜那份和孩子们一样的教育“童真”。

    今年带的是我的第二届毕业班学生,开学一个多月以来,我发现班级中有个孩子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受吴非老师《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的启发,课下,我悄悄走过去跟孩子讲:“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我发现,孩子是惊奇的,我看到了她眼中有光,很是惊喜。我了解到,她是因为升入初三感觉压力有点大,把准“脉”后,我试着与她“共情”,分享了我成长路上的故事。渐渐地,她从满脸愁容到喜笑颜开,跟我说她又“活过来”了,临走前还偷偷塞给我一颗棒棒糖。我在想,在孩子们最纯真的青春时光里,作为老师,我们或许只是发现了一个细微的情绪变化,却足以影响他们此后的人生。

    如此,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胸怀的老师,以孩子的视角去思考他们的处境,用正直的价值观去引导他们,当我们和他们一样怀着“童真”去拥抱世界的时候,我们也就成了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人。

    童趣 | 追求诗意的人生和真正的快乐

    整理读书笔记时,记着吴非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是的,我一直觉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文字,就是它最好的见证。

    偶然间,我发现班里有孩子特别喜欢我写的字,不論是手批的评语还是黑板上的粉笔字。一开始我觉得不可思议,直到他们对我说:“冯老师写的字大气,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很洒脱……”多么高兴,因为有孩子喜欢,喜欢的不仅是简单的几个字,还是藏在字迹里的心境。大概,这就是诗意的人生和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吧,这种教育中应该有的“童趣”。

    还记得体育中考的那个午后,烈日炎炎,起跑线上,所有人蓄势待发,“加油!加油!加油!”我们用喊到沙哑的声音鼓舞着孩子们咬牙坚持着跑向终点。后来,有个孩子直接冲过来抱着我说:“冯老师,真的太累了,我再也不想跑步了,还好你和钱老师一直在旁边给我们鼓劲,我考了满分……”边说边哭,边哭边笑。那一刻,我真的好动容,我真的好喜欢,那份作为教师的归属感,和来自孩子们的“童趣”。

    还记得我参加绍兴市优质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的那堂课,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孩子,一点不紧张是假的,但更多的是一种无畏。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和孩子们从心而乐的那种交互式教学体验,我们一起“沉浸”其中,探索“世界”,收获成长。那堂课,我觉得更像是一场寻找“童趣”的探险之旅,一段和孩子们一起走过有诗和远方的人生。

    还记得我时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科普教科书外的“理论”:“我在新疆下到坎儿井里去观察过,它的暗渠构造是这样的……”“青藏地区海拔很高,我在色达差点就缺氧了……”“如果你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许会更明白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历史……”等等。或许,如此分享可能会“浪费”时间,我并不确定他们到底会收获什么,但每当我看到他们期待的目光时,那种专心致志的模样,是我见过对生活抱有最真实的“童趣”。

    “老师,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有一天,我也要像你一样,去看看这世界的山川大海,去感知属于我的感知……”

    这里,想以《致青年教师》的结尾篇点亮“童趣”:让我们回到童年,爱所有的孩子。

    再次翻开《致青年教师》的扉页,看到教研员给我们初中思政青年教师成长团队写的寄语:守住本心,在流年中等待花开!那一刻,竟令我心生莫名的感动。

    一路走来,我们欣喜相逢,在彼此见证中用青春撰写下了属于我们与孩子们的初心故事。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深知,前路征程,未必坦荡。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勇敢,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