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导学”促进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的认知与解题能力分析

    摘 要:以图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的认知与解题能力,主要表现在:打破传统的高中地理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降低高中区域地理学习难度,改变师生教学模式;树立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信心,培养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生活,开展多元化对比;巧设课程,深化区域概念;借助科技,提高教学效果;开放课堂,发展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以图导学;高中生;区域地理;认知;解题能力

    一、 引言

    以图导学是一种以图片为导学的手段,通过图片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者利用图片为媒介,将各信息点进行串联整合,形成有序的脉络,便于学生记忆。常见于数学、历史等科目,如应用题的线段图,历史的时间树等,均属于以图导学的范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以图导学的方式自进入高中地理课堂以来的,确实地提高了高中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图片的选取,学习的引导方面仍需不断优化。

    二、 以图导学在促进高中生对区域地理认知与解题能力方面的优势

    (一)打破传统的高中地理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一般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要点以PPT的形式展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展示更多的内容,也因此使得台下学生埋头忙于记录PPT上的要点,根本没功夫来消化吸收这些知识点,无暇顾及自己不理解、吃不透的知识点,甚至可能根本没时间反应这些知识点自己是否搞懂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优化了教师板书的工作,增加了单位时间知识传输量,提高了知识输送效率,但是对于提高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反而造成贪多嚼不烂的尴尬现象。但是,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图片、符号、颜色等,将一个个知识要点具象化、串联、整合,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发挥联想和记忆功能,也更能提高学生笔记效果。比如,在学习“东亚”时,为了便于分辨东亚国家,仅靠背可能很容易忘记,或者思维上引起混乱。这时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用一个小小的右向箭头便可标记,同理,西亚国家用用一个小小的左向箭头标记,便可帮助学生轻松分类并记忆。再如,讲到地貌这一知识点时,光依靠书本中的几段文字,则略显苍白无力,学生也没有直观的印象,自然很难记住那些大段文字的要点。这时若辅以相关图片,让学生对照着图片和书本上的叙述,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加以解释,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今后再遇到同类问题时,学生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相应的图片进行对比,从而提高认知与解题能力。

    (二)降低高中区域地理学习难度,改变师生教学模式

    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内容除去地理本身,还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尤其是区域地理。因此,高中生在学习区域地理课程时,需要打开思维,跳脱地理科目本身,尽可能地将思维发散。但是,學生思维能够得到发散的前提是首先能掌握这一知识点,这是思维发散的基础。然而,高中生对具象化的事物学习能力强,接受快,很容易便能掌握,而对于抽象化的知识要点,则接受能力有限,自然也很难将思维发散。通过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板书或者以PPT简单展示,而是引导学生,以作图、识图的方式将知识点具象化,而后整合。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举一反三,从而降低区域地理学习难度,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要点。例如学习亚洲的国家时,单独记忆国家名称或许不难,但是考试时因紧张或许会有遗漏或者一下子想不起来。对于这种问题的记忆,教师依然可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对各个国家做标记,利用象限的手段,然后依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进行记忆,最后再加上中亚国家即可。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容易记错和遗漏,同时也可利用这种方法去记忆其他洲的国家。再如,当学习一些地区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时,虽然靠死记硬背可以应对考试,但是当学的东西多了,很容易会产生遗忘,这时便可以用分类图表的方式将资源进行分类,而后对每一类进行简单的填充,只需填充关键词即可,这种方式既简单易用,也便于今后整理复习,更避免了大段文字带来的疲劳感与无趣感。

    (三)树立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将书本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又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比南北方气候差异的时候,可以找些南方洪涝灾害的图片和北方干旱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南北气候的差异。这种图片所呈现的效果一般更为深刻,且这种深刻将印在学生脑海里,从而对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有着直观的了解。在有了直观感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度谈谈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产生原因、容易引发的其他连锁问题以及如何防范。再如,谈到南北方差异时,也往往会涉及饮食、人文等问题,比如为什么北方人一般更加高大魁梧,而南方人一般瘦弱矮小,不如北方人健壮。这些都是开放性题目,没有对错之分,学生们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打开思绪,畅所欲言。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里,学生越学越起劲,教师也越教越顺手。经常利用这种教学形式,学生慢慢地更爱学习地理,在这种环节里逐渐树立起学习高中地理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学习区域地理,能够更加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也更加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与解题能力。

    三、 以图导学在促进高中生对区域地理认知与解题能力方面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结合生活,开展多元化对比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的编撰者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性。在多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南北方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甚至南北方人互相同化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教材编撰者有时因为认知有限,教材编撰时仍回依据先前的经验,而没有与时俱进,从而在教材中某些事物的叙述上有所偏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引导作用,教会学生要结合当下的生活,不能只依据书本所描述的来看待问题。比如讲到南北气温的问题,一般人都会认为冬季南方暖和而北方寒冷。这句话大体上看似乎没错,可是也有问题。广东地区一般确实温度较高,没有明显的冬天,即使冬天,温度最低也在十几摄氏度,确实暖和。而东北能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更有洒水成冰的网红视频比比皆是,造成了冬季南方暖和而北方寒冷的刻板印象。但是,教材编撰者显然低估了江苏的冬天,由于空气潮湿,江苏的冷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湿冷,在各大媒体上更是被戏称为魔法攻击。因此,从这一点看,“冬季南方暖和而北方寒冷”这一说法显然是不全面,有失偏颇的。同样是对比南北方气候,但是同为北方时,山东和东北就一样吗?同为南方时,云南和浙江就一样吗?

    (二)巧设课程,深化区域概念

    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准备实施的教学任务,设计游戏化课程,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学习中国各个省的内容时,机械地要求学生记忆各个省的区域轮廓,很难让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识别。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个省的区域轮廓图,并且展开联想,将各个省的区域轮廓图联想到一些自己便于记忆的事物上面去。而后,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区域轮廓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方式来识别这些省份。进一步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省份进行摆放,帮助学生加深各个省份位置的记忆。师生之间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既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加深师生互动交流,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区域概念。

    (三)借助科技,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某个地区的地理知识时,教材上的内容必然是有限的,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显然也不实际。当下网络、智能设备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的新的模式与更多的选择性。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通过一些旅游类视频找到适合本堂课教学的内容。比如,当课程讲到国外时,比如印度、英国等,教师就可以找找关于这些国家的旅游视频,在视频中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关于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情况等。

    (四)開放课堂,发展创造性思维

    作为高中生,一般只是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所在地比较了解,但是对其他省市的了解可能也仅局限于偶尔的旅游和随父母回家探亲。然而,作为父母,可能从小长在家乡,只是长大后到了外地工作、成家。为了能够加强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的认知与解题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请教自己的父母,让父母谈谈对家乡的理解与感受。待到课堂上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可能会引发某些共鸣,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教师在这时仅需要做好引导和补充。

    四、 结语

    以图导学是一种非常具有时效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加强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的认知与解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巧用这种学习方法,做到方法的活学活用,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新的区域地理知识点时能同样的迁移至其他区域。加强区域地理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避免将各知识要点割裂。

    参考文献:

    [1]曾天生.浅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图导学模式的优点[J].高考,2019(6).

    [2]黄晶文,邓欧,李亦秋.“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

    [3]赵海艳.“以图导学”攻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

    [4]李淑芝.以图导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17).

    作者简介:吴丽萍,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