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教学设计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

    摘要:在威金斯和迈克泰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教师可尝试从解读能力要求、定位教学目标、预设评价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反思等教学实施路径推动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以牛津译林版英语B3U2 Integrated skill 板块中读后续写Caught in a flood为例,探讨逆向教学设计如何推进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读后续写? 逆向设计? 深度学习

    读后续写依托记叙文连续性文本语篇,要求学生在主题语境下,研读语篇内容、分析语篇结构、感悟语篇意义、实现语篇续写[1]。而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则关注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地整合学习材料、积极地搭建新旧知识联结点,最终形成合理而又独具个性的读后续写。这种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规划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预设评价依据,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从而调整教学速度、方式等,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

    基于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反思,美国教育学家威金斯和迈克泰提出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其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预期学习目标、创设适切的评估依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2]。具体来说,英语教学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语篇文本为依托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多主体的手段创设评价依据;基于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能力的提升设计教学活动。逆向教学设计的各环节相互衔接、彼此支持、共同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增设环节,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因此,本文基于逆向教学设计模型,对读后续写逆向教学设计实施环节增设为五步[3],见图1。

    

    本文以B3U2 Integrated skill 板块中读后续写Caught in a flood为例,具体讨论逆向教学设计如何推进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

    一、解读能力要求

    所谓能力要求的解读主要围绕英语课程标准、考试评分准则、教材板块特色三个维度展开。《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故事续写指的是考生阅读故事性短文,根据其中情节,续写故事,使之完整[4]。高考读后续写考试评分准则明确指出:首先,注意续写短文的衔接程度,其衔接可具化为语篇主旨的衔接、文章内容逻辑的衔接以及语言风格的衔接;其次,关注内容和词汇句型的丰富性;最后,续写体现上下文的连贯性。总之,写出好的读后续写,仅简单地提取、整合和运用信息并不够,它更关注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论证、批判评价、迁移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牛津译林教材中的Integrated skills 板块强调以活动为导向,实现由听、读、看的理解性技能向说、写的表达性技能转换,从而形成个性化产出。此版块中读后续写的设立是对学生单元话题信息认知、单元主题意义理解、个人个性化产出的检测。综上可知,对于教材中的读后续写,学生首先须感知、理解单元主题意义,其次提取、整合语篇文本中相关信息(主旨、内容、语言等),并在此基础上迁移运用知识,形成个性化作品。在以上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论证、批判评价、迁移创新等思维能力始终处于统领地位。

    二、定位教学目标

    加涅曾提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行为变化程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为防止教学目标无法起到支配、调控、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它的定位可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语篇文本为依托,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梳理主题内容、积累语言素材并掌握写作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的定位须考虑学生心智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本单元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其话题为“自然灾害与防范”。从心智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停留于电视和书本,对于洪水了解不够,这将导致学生写作时出现无话可说、表达含糊等情况,甚至会出现常识性错误。从思维层次来说,高中生更倾向于在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中感知、体验、理解、深化,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以语篇为依托,教学目标须关注语篇体裁,抓住语篇主线,凸显语篇主题。Caught in a flood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家三口因洪水被困于家中不知所措的故事。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故事要素,赏析语言特色(动作描写、情态描写、场景描写等);抓住语篇主线,帮助学生找准情节推动要点(时间、人物、情感或环境),预测故事发展走向;凸显语篇主题,指引学生关注单元主题,聚焦关键问题,提取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Caught in a flood读后续写的教学目标可具体定位为:(1)理清写作思路:进行文本阅读,归纳结构要素;抓住核心问题,推测情节走向。(2)梳理主题内容:聚焦关键问题,确定主题意义;进行合理续写,升华主题意义。(3)积累语言素材:关注遣词造句,赏析语言特色;立足语篇主题,扩充主题词汇。(4)运用写作策略:关注主题意义,把握续写方向;注意内容要点,建构完整故事。

    三、预设评价依据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教师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6]。逆向教学设计下评价依据的预设,可采用可行的评价模型,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观察、检测、判断和评定,从而为学生提供辅助性教学策略。罗少茜等人以形成性评价模型为基础,提出新的模型(见图2)。

    

    此形成性评价模型将目标的确定放在了形成性评价的中心位置并强调了它与形成性评价其他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7]。在目标的引领下,将評价主体分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导两种形式。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评价通过提问等形式帮助教师确认学生与理想中教学目标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原因、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同伴辅导和自我调节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知识与应习得知识存在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原因、调整学习策略。为更好地发挥评价服务教学,促进学习的功能,教师和学生需要互相配合、互为资源。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制定Caught in a flood读后续写评价方案(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评价目标的设定与教学目标的定位相一致,以此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四、设计教学活动

    《课标》提出,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和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8]。设计Caught in a flood读后续写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案,开展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推进读后续写。

    具体而言,“Caught in a flood”的教学步骤共分为四个步骤:(1)创设情境,激活内容图示;(2)整体阅读,感知文本结构;(3)细节阅读,挖掘文本信息;(4)合理续写,升华语篇主旨。步骤(1)检测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步骤(2)帮助学生感知故事文本结构,抓住续写核心问题;步骤(3)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意义,预测情节走向,积累语言素材;步骤(4)要求学生完成独立续写-自我检查-同伴互查-自我改写几个环节,实现思维的迁移、发散、创新。在最后一个教学步骤中,提前给予学生续写评价项目表,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要点,另一个方面引导学生抓住续写要点。基于以上四个教学步骤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所学内容。

    五、开展教学反思

    课堂同步反思便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而课后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检测能力要求解读、教学目标定位、评价依据制定和课堂活动设计这些要素的一致性以及达成效果。通过Caught in a flood读后续写的逆向教学设计,以下两方面有待优化。

    1.评价依据的可靠性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限制,导致其无法流利、准确地表达想法。这会给教师传递错误的信息,即学生是否没有理解该内容、没有实现该教学目标,从而调整了原有正确的教学方式。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确保评价依据的可靠性。首先,对于同一教学目标的评价主体应尽可能地多样,比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同伴辅助的混合评价主体。其次,教师评价依据应融合听、说、读、看、写等技能,全面发展学生语言技能,多角度进行评价,避免传递错误信息。最后,教师个人须提高提问技巧。在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教师应细化、分解问题,使其变成简单的问题链,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还能找出问题所在。

    2.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Caught in a flood的读后续写是教材中第一次对学生的续写能力提出要求。考虑到学生对该写作形式的陌生感,教师可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教师可对文中关键词进行标注并说明续写也应使用部分关键词,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文本主题,减少偏离主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增设续写段落的首句,帮助梳理续写思路、增加续写的逻辑性,降低续写难度。当学生对读后续写十分熟悉后,教师应减少材料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逆向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设计顺序,而是依据顺序的改变,强化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即在教学设计时全面考虑学生能力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依据、教学活动、教学反思等因素之间的内在统一。此外,这种“学习目标先行”和“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及时转换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范文慧.“目的-观点-联系”策略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06):54-58.

    [2] 威金斯,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第2版.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35.

    [3] 卢天宇,艾进达.逆向教学设计促成化学概念的深度学习——以“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20(03):54-40.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07,3.

    [5]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4-242.

    [6] 顾永琦,李加义.形成性评估的效度[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03):34-41.

    [7] 罗少茜,黄剑,马晓蕾. 促进学习:二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43.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