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要将语文要素进行到底

    孙洪艳

    [摘 要]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结构的形式组织单元, 这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读懂教材,导致单元整体教学似是而非,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在教学时,教师要将语文要素从课文延伸到口语、习作及语文园地中。对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教师可通过拓展补充、关注场面、聚焦细节等途径,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衬托之妙、渲染之妙、遣词之妙,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单元整体;语文要素;聚焦细节;关注场面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26-02

    统编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体例,决定了课堂教学要以单元为抓手的结构模式。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关注单元整体。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与单元要素有机结合之后,他们就认为单元语文要素已经落实完毕了,而对后续的口语、习作和语文园地等栏目,就不再与语文要素进行融通整合了。事实上,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不仅体现在单元的课文中,其他板块也与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关联。在课文教学后,教师要将语文要素从课文延伸到口语、习作,一直到语文园地。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词句段运用”选编了《三国演义》第五回的经典故事《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片断。笔者以这个部分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编选了《桥》《穷人》和《在柏林》三篇课文,其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和人物,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紧扣小说文体特征,既指出了要“感受人物形象”这一小说阅读最为关键的任务,同时也渗透了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等细节基础上,学会从小说的情节、环境等要素入手理解文本。纵观整个单元,除了所编选的这三篇课文之外,还将这一语文要素扩展、延伸到语文园地中的《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的学习中。

    一、拓展补充,梳理情节中感受衬托之妙

    对学生来说,小说这种文体抛开其文学性不谈,首先是一个有趣、生动、曲折的故事。他们是以一个阅读故事的角色来体验小说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从故事的情节入手引导学生学习。

    《温酒斩华雄》本身只是一个小故事,着墨不多,没有形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模式。小说的情节特征和魅力并没有在这一段文字中展现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适度地拓展故事背景和前后的情节发展,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对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形成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不仅对学生领略小说故事的情节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这段文字奠定基础。为此,教师拓展了董卓干政、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历史背景,介绍华雄连斩潘凤等名将而不可一世的前情。当带着这样的认知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时,学生对故事所运用的衬托策略就有了更加鲜明的认知。一是华雄连斩名将的情节,凸显华雄之勇,但这并不是作者的用意,而是利用華雄之勇来衬托关羽之勇。如此连环衬托的情节设置,使得情节跌宕起伏。二是作者还特意设置了曹操热酒的环节,以关羽回来其酒尚温暗衬所耗时间之短,将关羽之勇更加鲜明地再现出来。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以材料为中心点,挖掘其丰富的教学价值,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小说情节的起伏曲折,另一方面感受到作者如此设置的精妙,从更好地感受描写人物的特点。

    二、关注场面,聚焦环境中感受渲染之妙

    在很多小说中,直观而鲜活的场景就是一种环境。古典小说非常善于描写场景。场景之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语形式之妙,二是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结合之妙。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开掘出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这篇《温酒斩华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描写场面的语言。这样,学生就能发现文中的“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等都是四字词语。而这正是古典小说在描写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对展现场面的壮烈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再引领学生朗读,感受关羽与华雄交战时的壮观场面,体会这些四字词语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其三,引导学生紧扣语言对场面进行想象,比如从 “鼓声大振”中想象擂鼓手奋力击鼓的画面,从“喊声大举”中想象所有的士兵呐喊助威的场景……这样想象,不仅顺应了关羽与华雄交战的情节发展,更让读者从侧面感受到关羽的勇猛。最后,引导学生以电影旁白的方式对场景进行再现。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场景的四字词语,再由另一个学生进行配合式的语言描述、再现,这样将文本所写与自身想象进行了融通,使语文课堂走向更高的境界。

    在小说中,每一处环境描写都不是偶然的,不仅顺应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也凸显了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中的场景描写,让学生经历了外显层面的言语形式体会以及内在层面的形象感知,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一个来回。

    三、聚焦细节,体悟人物中感受遣词之妙

    小说的特点就是要刻画人物形象,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环境描写,抑或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的细节性描写,都是为了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地关注文本表达的细节。一方面从文本语言上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从文本理性表达的视角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以促进学生内在认知的不断发展。

    如,《温酒斩华雄》这则故事,作者对关羽直接描写的细节不多,但句句在关键处,这对刻画关羽的形象特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关注人物的语言。整整一段话,描写关羽语言的就只有一句:“酒且斟下,某去便来。”语言干脆利索,正是关羽豪爽个性的真实体现;同时,面对当时地位远远高过自己的曹操,才升为弓弩手的关羽并没有半点受宠之感,而是爽快答应,人物形象便通过这八个字活脱脱地展现在纸上。有的学生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关羽的自信,一个“且”字将关羽成竹在胸的自信感、洒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关羽的一系列动作。先是交战之前的“出帐提刀”“飞身上马”,满身英雄气概,融入其中;然后就是在交战之后的“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从一个“提”字感受关羽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从一个“掷”字体悟关羽对华雄的不屑一顾,所有的一切都直接指向这个故事所着力刻画的英勇形象。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从文本描写不多的人物语言入手,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实现了从理解能力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语文园地中无论是“交流平台”还是“词句段运用”都与这个单元的课文、与语文要素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读懂编者这样设置的良苦用心,将语文要素贯穿始终,真正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服务。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