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的因素分析

    李华琳 于佐安 张明 李大成 傅志宇 刘项峰 王庆志

    摘要: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筏式养殖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暴露出新问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苗种质量、养殖密度、竞争性生物等方面探讨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因素。

    关键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筏式养殖;生长

    中图分类号:S968.9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属于冷水性双壳贝类,原产于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沿岸海域[1]。由于虾夷扇贝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且味道鲜美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20世纪80年代初虾夷扇贝引入我国并展开人工育苗增养殖研究等相关工作,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2]。虾夷扇贝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苗种生产、扇贝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效益显著,是渔民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虾夷扇贝养殖方式主要是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筏养扇贝个体由于受到网笼的保护,贝壳相对轻薄,附着物少,在适宜水层生长快,出肉率较同期底播贝高,经济效益更好。但是,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暴露出商品贝规格下降、个体生长缓慢[3]、病原微生物侵害[4]等问题,养殖风险加大,影响到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苗种质量、养殖密度、竞争性生物等方面探讨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因素,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苗种质量

    苗种质量是虾夷扇贝养殖生产关键因素之一,虾夷扇贝引进以来由于近亲繁殖出现一定的近交现象[5],对虾夷扇贝稚贝、成体的生长速度或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6]。从遗传学方面看,杂合度越高,遗传变异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7]。为了虾夷扇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育苗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选择育种意识,扩大有效群体规模,加强群体间基因交流,降低近交衰退影响,筛选培育抗逆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性状好的新品系、新品种。在苗种养殖试验中发现即使同一批苗种在同一海区生长,根据虾夷扇贝浮筏养殖技术规程自始至终采用相同管理方式,经过15个月生长,大个体平均壳高7.80 cm,小个体平均壳高5.81 cm,大小個体差异显著。因此在筏养期间每次分苗倒笼筛选大规格苗种养殖,淘汰较小苗种,能够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浮筏利用率。

    2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是影响虾夷扇贝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密度养殖会导致扇贝生长缓慢、规格偏小,甚至引起大量死亡[7-8]。

    2.1影响生长速度

    虾夷扇贝依靠滤食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水中的颗粒有机物是滤食性贝类食物的来源。颗粒有机物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9],研究发现浮筏及网笼外的附着微藻、有机碎屑脱离再悬浮后也是虾夷扇贝的重要食物来源。不同海藻磨碎液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性腺发育和软体部重量具有显著影响,扇贝在畜养阶段投喂海藻碎屑饵料,能有效促进扇贝增重和性腺成熟[10],扇贝的滤食作用受海区饵料量的季节变化影响。在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密集的浮筏网笼养殖设施影响到局部海水交换量,研究表明浮筏式贝类养殖结构可使海流流速降低28%~54%[11]。在涨落潮平潮期间,养殖笼内容易形成密闭环境,进而导致虾夷扇贝饵料缺乏,影响扇贝生长速度。在密度试验中,用初始壳高为(4.48±0.38)cm虾夷扇贝,设置10、15、20、25枚/层和30枚/层5个密度组,不同养殖密度生长测量结果,平均壳高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10枚/层、15枚/层>20枚/层、25枚/层>30枚/层,因此低密度养殖在壳高性状上具有优势[12]。

    2.2影响成活率

    浮筏养殖虾夷扇贝,逐月调查累计死亡率,养殖密度为150枚/层的年累计死亡率为80.67%,养殖密度为50枚/层的年累计死亡率为56.67%,二者差异显著[13]。在扇贝养殖区,贝类代谢物加速海区营养循环,改变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沉积物组成,现有研究认为在半封闭海湾大规模养殖滤食性贝类,养殖产生的生物沉积,不能及时被海流带走,可能造成局部海区的生态恶化,改变筏区底部的物理化学环境[14]。底质中的某些有害物质重新悬浮会影响浅海筏养虾夷扇贝的生长[15]。因此滤食性贝类养殖规模要适度,降低乃至消除贝类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海水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虾夷扇贝养殖台筏设施和适宜养殖密度显得尤为重要。在选定的海域内,设置浮筏方向,浮筏与主风、主流方向应成45°角。水深30 m时,排间距>50 m,筏间距12~15 m。养成网笼垂挂间距0.8~1.0 m,扇贝壳高3~5 cm时,养成笼内密度应为20~30枚/层;壳高5~8 cm时,养成笼内密度应为15~20枚/层;壳高>8 cm时,养成笼内密度应为8~10枚/层[16]。养成笼内密度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3竞争生物

    与虾夷扇贝存在食物竞争关系的有贻贝、牡蛎、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等滤食性贝类,牡蛎的滤食能力是扇贝的3~4倍[17],对海区浮游植物饵料消耗远高于扇贝,影响海区浮游植物结构及丰度,海水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对扇贝生长有决定性作用。贻贝、牡蛎繁殖能力、附着能力强,生长快,其幼虫附着在养殖笼上,阻塞网孔,阻碍网笼内外的水交换,导致养殖笼内的饵料密度降低,进而影响虾夷扇贝正常生长。研究牡蛎对止锚湾海域海湾扇贝养殖生产的损害,结果表明没有被牡蛎影响的海湾扇贝最高出丁率达15.8%,相反出丁率仅在7%~9%[18]。因此应根据海区水质,浮游饵料密度等合理选择养殖品种,控制滤食性贝类养殖密度。但是养殖形式单一,易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可以将虾夷扇贝浮筏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水域的上、中、下层,开展筏养虾夷扇贝与刺参、海胆和藻类及鱼类的多营养层级综合健康养殖,虾夷扇贝具有较强的滤水能力,它能够过滤大量细小的颗粒物质,通过摄取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同化一部分有机质,以粪便或假粪的形式排出部分物质,被刺参、海胆,最终被藻类充分利用。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等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能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养殖环境等。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构建不同水层、不同营养级的多营养层次综合生态养殖。

    4展望

    虾夷扇贝浮筏养殖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系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息息相关,影响筏养虾夷扇贝生长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因素温度、溶氧、盐度、浮游植物饵料密度等;还有自身对环境适应性、耐受性等因素,笔者主要针对苗种质量、养殖密度及竞争生物提出了贝类良种及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可持续综合养殖的重要性。

    贝类良种是通过杂交等方式可以在生长方面及抗逆性方面获得显著优势。通过定向选育,我国科研工作者先后培育出良种虾夷扇贝“海大金贝”[19]、“明月贝”[20]等新品种,虾夷扇贝“獐子岛红”18个月较普通虾夷扇贝增产11.29%[21],培育生长快、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等多个性状综合品种是未来的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人地系统化新思路[22]。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多营养层级的综合养殖模式,由不同营养级生物,如滤食性贝类、投饵类动物、大型藻类和沉积食性动物等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中,系统中一些生物排泄到水体中的废物能够成为另一些生物的营养物质来源[23-24]。拓展现有养殖空间,依托岛屿的天然基地进行离岸降低密度养殖,可以减轻对近岸的影响,还可转场养殖、跨区养殖等,从而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容纳量和经济产出,对调整浅海养殖结构,促进筏养虾夷扇贝产业发展,海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如才,王昭萍.海水贝类养殖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177-221.

    [2] 常亚青,陈晓霞,丁君,等.虾夷扇贝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7,27(3):145-115.

    [3] 高悦勉,李国喜,赵银丽.大连沿海虾夷扇贝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19(2):142-145.

    [4] 于佐安,李大成,王笑月,等.长海县筏养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探讨[J].水产科学,2019,38(3):420-423.

    [5] 刘莹,刘卫东,李文姬,等.不同苗种来源的中国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9(s1):242-247+276.

    [6] 傅强,王师,赵亮,等.不同近交系数的虾夷扇贝近交衰退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5,45(11):43-48.

    [7] 王远隆,李美真,邱兆星,等.养殖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及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2001(3):63-69.

    [8] 李华琳,李文姬,张明,等.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与人工苗种养殖对比试验[J].水产科学,2008,27(10):539-541.

    [9] 张濤,杨红生,王萍,等.烟台四十里湾海区栉孔扇贝同化率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2000,31(3):266-272.

    [10] 殷旭旺,宋佳,李文香,等.不同海藻磨碎液对两种扇贝生长发育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 2015,42(3):1-4.

    [11] PILDITCH C A,GRANT J,BFYAN K R,Seston supply to sea scallops(Placopecten magellanicus)in suspended culture[J].Can J Fish Aquat Sci,2001,58(2):241-253.

    [12] 于佐安,谭克非,张明,等.筏式虾夷扇贝养成期不同密度生长与经济效益分析[J].水产学报,2016,40(10):1624-1629.

    [13] 刘述锡,崔金元,林勇.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自然稀疏效应[J].水产学报,2013,37(10):1513-1519.

    [14] 秦培兵,卢继武.滤食性贝类对浅海养殖系统中营养盐循环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1,25(5):27-29.

    [15] 梁玉波,杨波,王立俊,等.辽宁黄海沿岸水域增养殖贝类病害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2000,19(1):5-10.

    [16]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 虾夷扇贝浮筏健康养殖技术规程:DB 21/T 1867-2010[S].沈阳: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

    [17] 张继红.滤食性贝类养殖活动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容量评估[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18] 袁成玉,王鉴,董婧,等.止锚湾海域筏式养殖海湾扇贝防止褶牡蛎附着试验[J].水产科学,1997,16(6):16-19.

    [19] 张璐,李雪,李宁,等.“海大金贝”类胡萝卜素浓度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8,48(3):41-47.

    [20] 丁君,赵学伟,常亚青,等.虾夷扇贝“明月贝”[J].中国水产,2019(2):64-66.

    [21] 张媛,孙欣,赵学伟,等.虾夷扇贝新品种“獐子岛红”[J].科技资讯,2017(14):100-104.

    [22] 蔡运龙.持续发展—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J].应用生态学报,1995,6(3):329-333.

    [23] 方建光,李钟杰,蒋增杰,等.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22-28.

    [24] 谢玺,滕炜鸣,李华琳,等.魁蚶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35(6):931-936.

    Discussion on growth factors of raft cultural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LI Hualin,YU Zuoan,ZHANG Ming,LI Dacheng,FU Zhiyu,LIU Xiangfeng,WANG Qingzhi

    (Liaoning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Patinopecten yessoensis raft culture wa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and new problems aroused.In this paper,factors include seedling quality,breeding density and competing organism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lates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Patinopecten yessoensis;raft culture;growth

    (收稿日期:2020-08-26;修回日期:2021-02-10)

    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2019J12SN60);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203006);辽宁省渔业科技计划(201818和201826);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项目(2019-2022);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专项(CARS-49)。

    作者简介:李华琳(1973-),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及其增养殖。E-mail:lhl@dl.cn。

    通信作者:王庆志(1982-),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贝类遗传育种。E-mail: wqzm@126.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1.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