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愚校长教育视角重塑劳动教育之路

    高甜甜 佟玉英

    摘 ? ?要: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劳动教育理念不完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不乐观、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劳动课程缺乏课程标准化、专职教师以及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缺乏等问题,正值王季愚校长逝世四十周年纪念,重新研读王季愚校长的教育思想,结合教育实际,提出打造又红又专的劳动教育理念、将长远的人才培养和国家急需的速成教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意识与价值观、严格按照教育规律设置标准化课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现创新型以赛养育的措施来重塑劳动教育之路。

    关键词:王季愚教育思想;劳动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4-0054-03

    一、引言

    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正式将劳动课程重新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强调通过劳动教育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价值观[1]。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在实施中出现了劳动教育理念不完善、劳动教育開展情况不乐观、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劳动课程缺乏课程标准化、专职教师以及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缺乏等问题 。人民教育家王季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道路,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外语学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的劳动教育方兴未艾,正值探索阶段,我们效仿王季愚校长当年的外语教学之路重新探索劳动教育的道路。

    二、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教育理念不完善

    当今关于劳动教育理念局限于以下两种主流观点。其一,遵循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论,但在实施层面因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利于课程编制开发与执行。

    另一种着重于概念的规范和界定,例如:劳动素养的培育,劳动能力和行为的养成,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但这些在执行时却容易把劳动教育和劳作务工概念相混淆,界限不清。这两种观点中存在的共性误区是:劳动教育没有其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研究和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使劳动教育走入困境,逐渐边缘化。

    (二)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不乐观

    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为课外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和专门劳动课三种形式,由于缺乏系统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很难将劳动课程视为一门专门的、系统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创生取向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分散,缺乏实践。

    高校教育阶段多采用将劳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并与毕业证和学位证相关。但知道这门课纳入学分系统的学生较少,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以智育发展为主要目标,学校并没有把劳动课程作为一项专门课来开设,而是将其融入到学校公共包干区域的定期打扫和维护,由学生处、后勤处和学生会等组织的每周检查结果评判学生劳动教育的得分以及宿舍卫生打扫和优秀宿舍评比活动中,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实践,曲解了劳动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割裂了劳动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学科逻辑和内在关系,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实行的情况不容乐观。从区域上来看,虽然东部地区开展情况优于西部,但是东部开展劳动课程的学校占比很低。

    (三)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

    从教育历史角度来看,春秋时期孔子的教育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轻视自然知识、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使学校教育和劳动生产处于完全割裂状态,无法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劳动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时代,幸福是通过奋斗实现的,青春是在奋斗中实现的,强调没有工作、没有创造、没有巨大成功和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一个人的青春和幸福。相比之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不断对技术型劳动者的学习和社会主义的继承中逐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但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却逐渐弱化、淡化。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要认清教育的价值,正确、深入地工作,相信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后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学习必要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培养科学工作的价值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将劳动教育与锻炼和娱乐混为一谈,由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形式多为活动实践课或卫生打扫,因此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减少学科课程的时间,可以放松娱乐和锻炼身体,劳动教育的价值被忽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偏离。三是开设劳动培训课程,是加重学校课业负担,是一种惩罚手段。劳动教育的价值就是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力,达到健身的目的就足够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生活条件良好,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没有开设的意义和价值,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极低。

    (四)劳动课程缺乏标准化

    目前,劳动教育模式课程主要为三方面:一是参与劳动生产与教育的学校劳动;涉及手工业生产劳动的基本手工制作技能、手工劳动基础;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劳动技能、基础农业生产活动。二是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主要集中为学校内公共卫生区域的打扫和维护、学生会的卫生检查工作以及洗衣服、扫地、洗碗等基本家务劳动。三是社会服务型劳动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关爱型劳动教育课程,以关爱特殊群体为主,比如拜访养老院老人、关爱孤寡老人、退伍老兵等活动。另一种是社会服务型活动课程,比如义务交通协管员、小小讲解员、义务宣传员等。

    这些课程开展形式零散,缺少具体的课程以及标准化流程、受场地和设备的条件限制、缺乏创新和科技含量难以形成通用的有价值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五)缺乏专职教师以及专业劳动教育评价方式

    据统计,2000年我国普通中学劳动专任教师35 568人,其中初中32 513人,高中3 055人,这些教师在2001年后大都转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2018年我国的大中小学在校生人数达到2.288 75亿人,专职劳动教师的缺口巨大,因此很多學校采取学科教师兼职劳动专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又缺乏课程理论体系的支撑,导致教学水平不足、教学形式流于表面。

    劳动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受到场地和观念的限制,对于劳动教育的课程检验评价方式十分匮乏。主要以学生会检查卫生或集中拍摄照片上传的形式证明进行了劳动教育课程,而对于学生是否学到真正的知识做不到有效、深入的检验。

    三、王季愚校长视角发展劳动教育

    王季愚同志为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才智,给我们国家的教育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遗产。特别是她那些经过长期和艰辛实践取得的关于外语教育的思想和办学经验,对我国外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遵循王季愚校长的视角,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劳动教育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打造又红又专的劳动教育理念

    在解放前,王季愚校长帮助近百名从其他学校来哈外专交流学习的在校青年学生适应解放区的学校生活和教育方式,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校正式设立政治理论教研室,由她亲自授课。一些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把它比作没有味道的“萝卜青菜”。王季愚同志循循善诱,说“萝卜青菜最富营养,不能轻视”[2]。

    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加强马克思劳动论的探索学习和深入研究,学习王季愚校长授课方式,将课程内容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排列组合,深入浅出[3],不能因为一些同学对劳动教育不感兴趣,就减少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减少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晦涩难懂的哲学语言,贴近学生日常用语,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和热情。采用主题活动授课,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劳动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联系社会与个人的思想来阐述对于劳动课程中原理的理解。既能遵循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又可以实现劳动素养的培育,劳动能力和行为的养成,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打造又红又专的劳动教育理念。

    (二)将长远的人才培养和国家急需的速成教育相结合

    在哈外专发展的最初阶段,她提出了“长期人才培训与教育结合起来解决国家迫切需要的迅速发展问题,将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4]。在革命战争时期,针对急需俄语军政翻译的情况,出台的政策可以尝试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结合和改进使用:一是利用学校的地域、师资与教学优势,选择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的代表性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并大力支持试点单位的劳动教育开展。二是完善课程,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工作知识,制定课程计划,减少需求。三是在不失去组建自己团队的机会的情况下,在学校招聘职业教育专业人员,开设研究班、理论班和高级教师班;四是为劳动教育课程创造一个实用的环境,增加学生的培训机会,将课外活动的要求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试点单位进行集中测试与评估,抽调优秀教师进行巡回讲授,培训劳动教育课程师资,最终制定符合各个区域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与补贴支持政策。这些举措满足了此时劳动教育急需的人才、课程和政策制定标准,推动我国劳动教育的完善和顺利开展。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意识与价值观

    王季愚提出:“德、智、体也好,德、智、体、美也好,德、智、体、美、劳也好,礼、乐、射、御、书、数也好,都是全面发展。”[5]第一,我们必须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是提高青年就业质量不可替代的。第二,我们必须找到劳动教育的全面教育价值,让劳动教育在培养道德、提高智力、改善身心和培养美育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内容的价值,重点解决个人生存、生产、就业、物质财富创造问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在五育教育中的价值,把德育与工作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解决德育问题。将劳动教育纳入道德教育,渗透到生产性工作的道德教育中,改变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社会道德和促进社会责任。将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从工作中学习,使知识和实践标准化,应用所学知识,改进工作的技术内容,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四)严格按教育规律设置标准化课程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一般的联合教育外,还存在着特殊的规律。掌握和控制这些规律,教学工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以行动培训为主,以工作知识为辅。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以及冯忠良的操作技能四阶段模型为理论支撑,以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作为课程的制订目标来实现符合规律的标准化课程。

    首先,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幼儿、小学阶段开设直观性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劳动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主要是手工制作和基础家务工作。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课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农业生产劳动和工业生产劳动,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谋生技能为主要内容。

    其次,在实践课中,幼儿、小学阶段主要以冯忠良操作技能四阶段模型中的动作模仿为主,通过教师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接触,进行动作的定向、模仿和整合,最终达到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在中学、大学阶段,教师运用直观性教育和发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Project的课程形式来进行劳动技能的定向研究,了解劳动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最后,结合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将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分成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以及动作领域目标。全方位认识和了解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形成合理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最终变成标准化的劳动教育课程。

    (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现创新型以赛养育

    王季愚校长的人才观非常先进,她善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目前勞动教育课程的专任师资是十分紧缺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补齐缺口,因此我们要学习王季愚校长的人才选拔观。

    1.学校周边工厂、社区发布招贤纳士的信息

    在学校3~5公里范围内的工厂、社区进行宣传和沟通,与工厂和社区联合,选拔出技术能手定期去学校对教师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和对学生开展劳动知识讲座,并带领孩子参观工厂设备、生产状况,模拟体验劳动生产活动。

    2.邀请优秀学生家长进行讲学

    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师资的后备储蓄力量,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的优势,选拔劳动生产技能方面优秀的家长在班级中进行劳动实践课程的演示与培训,形成多元的劳动教育培训课程,并进行影像记录,评比出优秀的课程教案编纂入劳动教育课程的教材中,统一学习与推广。

    3.举办劳动技能专项大赛,以赛养育

    竞技比赛是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最快捷、直接的形式。在中央、地方的政策支持下,以各地市为单位进行劳动技能的专项大赛,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成人组和学生组,并将竞赛与学校荣誉评比、学生学业学分相挂钩,提高家长、学生的认可度和关注度,积极参与比赛。成人组是为了更好地选拔出后备师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组可以检验学生劳动教育的成果,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动机由外部转为内部,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

    四、结语

    王季愚同志离开我们已40年了。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重新研读她的教育思想,深受启发,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实施指明了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她的是:在她的思想指引下,黑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俄语等外语专业为王牌的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回顾黑龙江大学的发展史,这位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老校长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季愚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考文献:

    [1]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3).

    [2]孙慧玲.王季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2).

    [3]蒋红雨.王季愚创新办学思想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

    [4]朱振林.王季愚办学思想述要[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5).

    [5]超劭坚等.平凡人生——《王季愚传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91-92

    编辑∕丁俊玲

    作者简介:高甜甜(1994—),女,山东东营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王季愚教育思想研究专项项目“王季愚德育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