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林婷

    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中为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实现业财融合,使会计核算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为单位内部管理提供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单位发展战略。同时也为财政管理提供真实数据,有利于财政及时准确动态跟踪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动态,财务状况,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为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财政部于2017年10月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双报告编制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充分了解单位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并更好地进行监督和管理,但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行政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必须采用双分录模式进行会计凭证录入,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且因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前没有形成勾稽关系,使得会计录入出错率增加。旧的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需求。原财务信息化系统迫切需要重新构建与完善,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需求。

    (二)预算资金更加准确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会计工作的重点,但目前许多单位在进行预算工作时受到时间和不完备的财务业务处理体系的限制,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甚至用主观臆断进行预算编制,从而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历年的预算数据与决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预决算偏差原因,会计人员与业务人员从会计处理数据中查找到预算编制所需要的数据。从而提高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

    (三)业财融合的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少,工作量大,通过信息化建设,减少重复的原始数据录入环节,使财务人员有时间参与并思考业务资金管理,运用分析财务数据,对业务流程中不合理环节进行流程再造。

    (四)有利于控制风险

    财务信息以数据的方式归集了单位的经济业务,并通过功能分類和经济分类,反映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财务功能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做到事前预算控制,事中分析控制,事后评价分析总结经验。单位管理层在制定有关决策时能找到有效依据。科学做出决策,从而降低决策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多、效率低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与财务信息有关的软件系统,由财政部门提供,有会计记账、资产系统管理、财政一体化、财政预算、决算、绩效管理、资产综合管理、三公经费申报软件系统等,种类多,且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各自研发,各软件采集的信息之间没有建立桥梁,实现共享,导致各软件所需数据均需人工采集录入,且因各软件所需的数据格式不同,数据录入过程中容易出错。为了保证数据正确,经常需要看二到三遍,导致效率低下。

    (二)缺乏专业的财务信息化人才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智能化时代已来临。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不愿投入人员和经费提升财务信息软件。财务功能仅限于记账,财务岗位仅设置记账会计和出纳。财务人员不参与单位经济业务管理,对单位经济业务审核多在事后。经济业务的事前分析、事中控制监督、事后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均不参与,导致财务功能弱化。有些单位财务岗位人员甚至为兼职人员,财务人员只要懂会计知识,会用好财务软件即可,缺乏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思考,也无动力学习其他信息化知识。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政府会计职能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既懂会计知识又懂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新旧制度内容变化大,财务功能需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使用收付实现制,财务数据多用于满足财政预决算工作,较少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加工。新《政府会计制度》增加了财务会计,拓展了会计核算的范围,引入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及单位财务信息化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需要从原有的记账会计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这就需要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把财务人员从重复采集数据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参与到经济业务中,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做好预算的编制,合理编制预算资金的绩效目标,监督预算的执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单位能在预算资金内,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实现行政单位的资金的有效支出。

    (四)信息化管理意识缺乏

    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财务软件的阶段,财务信息化建设基本停留在以电脑账代替手工帐,会计人员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记账凭证录入,会计信息的采集周期长,无法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导致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基本实现了网上查询、开票、支付等多种信息化服务功能,但各个系统仍是独立的,形成了信息孤岛,且运行不稳定,信息服务不及时。

    (五)部门沟通机制不顺畅、缺乏监督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建设仅局限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如采购部门、人事部门等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缺少协作,各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没有发挥财务信息的协同效应。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交互和网络协同办公的需求。年初预算编制时,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充分,导致预算资金不准确。预算资金安排使用随意性大,没有计划性,财务资金监控环节不在事前事中,多在事后报销环节,导致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搭建信息平台,优化软件功能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财政一体化支付软件,会计记账软件,资产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财务决算软件、绩效管理软件等现有软件。将财政一体化支付软件中的相关数据提取用于会计记账软件,自动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资产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债务管理软件从会计记账系统中获取资产负债表。从资产综合管理系统软件中,提取资产卡片上的数据生成固定资产记账凭证。月末按资产综合管理系统计算出的折旧额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凭证。会计记账软件中生成的资产负债表、预算会计相关报表自动取数用于部门决算。简化各软件要求的重复人工数据录入,从而减少信息的采集周期,准确及时地提供各部门所需信息。

    (二)培养财务信息化人才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增加了财务信息化的复杂性,培养专业的财务信息化人员、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队伍是财信息化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应招聘财务专业性强且具有一定计算机信息化能力的财务工作人员。并定期组织人员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吸取教训,总结先进经验。

    (三)业财融合,促进协作,规范信息化流程

    促进协作,规范信息化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信息化的建立,将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审批权限等融入到信息化体系中,减少人工环节的舞弊,有效的衔接数据,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系统融合,加强内控管理,防范内部风险,降低财务运行成本。

    (四) 增强财务信息化意识

    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和一手数据录入的审核,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将业务流程中相关数据之间进行比对,达到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闭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公共预算资金合理分配,效益最大化。为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使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五) 建立制度体系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使信息的获得使用更加智能化,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健康的制度体系建设尤其重要。原制度下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经常出现问题之后,部门和工作人员相互推诿。财务信息化建设需将每项经济业务贯穿起来,实现财务会计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简化优化业务流程,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特别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流程,方便各部门之间信息的调取、传递,防止出現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经济业务发生前需充分论证业务发生的必要性,业务发生过程中,注重监督,明确每项经济业务的责任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建设,拓展了会计工作的内涵,增加了其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科学分配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利保障。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更规范,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公共事务的高效处理提供专业保障。

    (作者单位: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财务财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