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风景园林课程中的雨洪管理教学

姜涛 李念 李姝 陈其兵


摘要:风景园林工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和实践的日益深入,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风景园林教育在全美享有盛誉,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专业实践”为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颇具特色。以该校风景园林课程体系为例,从课程设置、典型课程教学与评价、作业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雨洪管理在风景园林教育中的内容和方法,以期為我国高校开设雨洪管理相关的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雨洪管理;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4-0044-04
收稿日期:2017-03-27
修回日期:2017-05-02
1 LSU风景园林系概述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msiana State University,即LSU)罗伯特·瑞克风景园林系(Robert Reich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隶属于艺术与设计学院。LSU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长年位居全美前列。在《设计智慧》杂志(Design Intelligence magazine)对美国的园林院校2016-2017年度排名中,LSU排名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第一名,研究生教育排名第六名。该系始建于1941年,在首任系主任罗伯特·瑞克(Robert Reich)的推动下于1960年通过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ASLA)的本科专业认证,后又于1982年获得研究生专业认证。罗伯特·瑞克风景园林系的宗旨是从风景园林的角度促进对建成环境的理解、创造和讨论,目标是生产、保存和传播风景园林的知识,并通过教育、研究、创造性的工作和服务来应用这些知识。该系自创立以来,始终注重风景园林的教育和课程建设,是美国风景园林教育创新和学术推广的重要领导者。该系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学生在风景园林行业中扮演领袖角色,培养学生研究面向变化的行业和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以设计课(studio)为基础的风景园林教育模式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从容面对行业内外的诸多议题,并从广阔的视野中找寻解决途径。
2 LSU风景园林课程中的雨洪管理教学内容
2.1 LSU风景园林课程概述
LSU是路易斯安那州唯一开设通过风景园林专业资格评估委员会(Landscape Architectural Accreditation Board,即LAAB)认证的风景园林本科和硕士项目的高校,也是全美LAAB认证的65所美国高校之一。LSU风景园林本科项目(BLA)为5年制,共159学分。本科课程由专项课程和设计课、选修课和必要的通识教育课程(英语、数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构成。专业课程包括风景园林设计课和讲座、历史、制图表现(graphic representation)、理论、方法及施工(包括施工技术和管理)等。选修课则可在艺术设计学院(包括建筑学、艺术学、室内设计、风景园林等专业)内选择。LSU本科教育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设计课程和讲座提升学生的环境和结构知识并构建自身的创造力。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并在合作中不断提升知识与技能。LSU每年风景园林本科的最终录取人数限定在36人之内,这种小型课堂环境保证了设计课评论(studio critiques)、课堂讨论、合作和个性课程等教学环境的实施。以设计过程和studio环境为中心的严格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实践。LSU风景园林硕士项目包括2年制(MLA1)和3年制(MLA2或MLAAP)两种。2年制适合具有风景园林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毕业生申请,3年制则不限专业。2年制的学生需要修完54学分,3年制的学生则需要修完90学分,其中高级课程(7000开头的课程号,属于LSU特色的研究生课程编号系统,类似于国内的专业必修课课头号)在18学分以上。
2.2 LSU风景园林课程中的雨洪管理内容
美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相关的雨洪管理课程,是与美国的政策导向和风景园林师的专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的。美国的雨洪管理总体经历了径流量控制和量质并重两大阶段,其间出台了多个标志性的法规和政策,如1936年的《防洪法》、1972年的《清洁水法》、1978年的《水质法案》等。之后,各州都出台了自己的雨洪管理规范和设计导则,并对雨水径流量和污染负荷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在专业实践中具有相应的雨洪管理知识和技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美国65所经过LAAB认证的风景园林高校都被要求开设至少一门专注于场地平整、排水和施工管理的施工课程。除此之外,其他相关的风景园林课程也会讲到雨洪管理及应用,这些课程与各种讲座、研讨会(seminars)、实验室(Lab)、场地考察(field trip)等一起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线面一体化的雨洪管理教学体系。
LSU风景园林本科和硕士课程都开设了相应的雨洪管理课程(表1)。从课程的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可以看出,LSU的课程设计具有连贯性和循序渐进的特点,课程之间注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学生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将雨洪管理知识灵活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值得一提的是,每个课程的教学主题和设计任务还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并结合授课老师的课题开展相关的设计实践。
3案例教学分析
以LSU的硕士课程水系统(7031 water systems)为例具体说明风景园林教育中雨洪管理相关课程是如何开展的。2016年秋季这门课程由Kathleen Bogaski教授指导。该课程的时间安排为每周的一、三、五下午的13:30~17:20,共15周,由一系列相关的阅读、讲座、实地考察、设计作业与考试组成。其中,前8周以阅读研讨为主导,后7周则以项目设计为主导。由于LSU风景园林的实践类课程是围绕studio的环境展开的,因此学生对设计主题的思考与实践是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的。该年度的设计主题为“半干旱环境下的雨洪管理”,基地范围为洛杉矶县毕柯莱佛拉(pico rivera)地区。下面结合学生的作业设计探讨该课程的教学特点。
3.1案例教学背景
毕柯莱佛拉(pico rivera)距离位于加州洛杉矶市区以东16 km,毗邻San Gabriel河,与南边长岛附近的太平洋和北边的河流发源地San Gabriel山脉的中间位置。建于1938年的San Gabriel海岸盆地集水区(spreading grounds)沿着San Gabriel河,占地面积约51.8 hm2,是该市补给地下水的区域之一,在供应清洁的饮用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该作业设计旨在探索城市化背景下洛杉矶附近门户城市群中基于雨洪管理的景观类型学拓展模式。
3.2案例教学过程与评价
在阅读研讨主导的时期,教学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熟悉掌握案例的相关背景与必要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期的设计准备。如每周阅读是事先在作业平台上上传或分发的与雨洪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事先阅读与主题相关的研究热点、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案例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资料。学生在看完后会在下次上课时以“阅读研讨”的形式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十分鼓励学生们多角度各抒己见,并且不会给出国内比较常见的“正确的答案”,同时也一般不否认学生的观点。对于提供的行业专家的相关研究资料,老师也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最后给予总结性评论。在大家开展热烈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和学生们会不断提出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尽管到最后也未必能得出统一的结论,但通过每周阅读学生们不仅对雨洪管理相关的内容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课上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自主研究、表达与批判思维能力。老师提供的代表性资料有:《艺术化的雨水设计》的第三章节(65页)“结合设施的艺术化雨水设计”,该章节全面探讨了艺术化雨水设计(ARD)理論指导下的设施设计的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和技术,并从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两方面展开,前者包括水道(管道、水渠、水沟、堰坎、沟渠)、水流控制(分流和溢流控制)、水容器(雨水桶、雨水箱),后者包括溢流种植池、干(湿)蓄洪区、湿地、渗透盆地和深沟、雨水花园、生物洼地;《南加州低影响开发手册:技术指导和场地规划策略》(213页),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开发的影响和LID的作用、LID场地设计步骤(场地评价、确定目标、LID原则应用策略、LIDBMPs方案设计、设计评价)、案例研究、附录(南加州LID的植物目录、加州LID的规划和监管框架、LID、LEED和可持续场地倡议):《可持续场地手册》(第一章和第三章共52页),章节主要内容为可持续场地的定义、功能、设计和管理步骤、场地设计:水(加速开发造成雨洪危害、水循环的基础、可持续雨洪管理、保护自然功能区域、保护人类健康、安全和福祉、高效利用水资源、场地和区域的雨洪系统评价)。又如讲座,分为任课教师讲座和客座讲座两部分。前者讲授的主要内容为水系统课程介绍、流域管理与可持续设计、低影响开发(LID)、雨洪管理的数据分析、LID-BMPs术语与策略、案例分析、宜居城市设计等。客座讲座则是邀请的洛杉矶流域管理局的相关人员开展的门户城市与河流城市绿化(Gateway Cities and Rivers Urban Greening Master Plan)项目介绍与答疑,该讲座对于学生了解案例项目的背景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后的作业练习则包括笔试和设计作业,笔试一次是中期考试,一次是结课考试,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雨洪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作业练习则包括平时的设计小作业、中期汇报和结课时的最终汇报,团队合作和个人汇报相结合,作业安排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正如Kathleen Bogaski教授所说的“在学生们协作的过程中既注重他们的诉求又考虑对个人创造力、领导力和决策力的培养”。
在设计作业主导的时期,学生们对项目已经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雨洪管理相关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开始组织实地考察,一部分是结合案例研究的实地考察,另一部分是结合教师的设计项目,向学生展示出教师对该项目的深刻理解和设计思路。团队在中期的汇报与课程研讨上与老师做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并在老师指导下对场地及其周围环境做了全面的分析,包括周边人口组成(教育、年龄、家庭收入、种族)、不透水区域、绿色空间、生态区域、土地利用、交通环线、水文条件等。周边大量分布的居住区和学校使场地可以改造成为集娱乐、步行、雨洪管理、生态教育、地标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实现与周围的生态区域、自行车道的联系。
随后团队又经过多次的作业汇报与交流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即重新展望像作为公共资产的城市集水区这种基础设施空间,将其建设成为整合社区的多功能、多效益空间。对场地周边的公路和社区街道采取绿色基础设施策略,收集和净化雨水,保护集水区的水质。绿色街道将San Gabriel河边的社区与周围绿色空间联系起来,创造安全的步行环境,最终建设宜居社区和健康的生态环境。学生们有数周时间准备最终的汇报,对前面的方案再进行思考与完善,通过团队分工与合作,学生们将选定场地的某一地段进行详细的设计。该阶段老师要求学生将之前每周阅读、讲座、场地考察、作业练习与评图等时期学到的雨洪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绘图与表达等知识进行整合.提出系统的雨洪管理策略。其设计策略采用了绿色街道、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雨水花园、湿地、绿色屋顶、生物洼地)等来解决场地和周边校园、街道的雨水管理问题(图1)。通过综合的雨洪管理策略,使场地基本实现了以下设计目标:引入更多的过滤措施改善集水区的水质;通过乡土植物创造野生动物栖息地,尤其是迁徙鸟类:通过重塑土地形式,构建水循环格局,使集水区发挥正常功能,并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的机会,该策略很好地整合了学生们前期学到的雨洪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
总之,该案例教学实践使学生们对雨洪管理的原则和要素、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的最佳管理实践和环境公平等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与研究,明确了水系统管理在流域和场地尺度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探讨了一系列与城市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和更新相关的议题,以及不断增长的饮用水需求,洪水、地下含水层枯竭、干旱环境下的水质等问题,并在最终的工作汇报中都充分展现出对这些问题的个人思考与解决思路。
4结语
笔者结合自己的访学经历和师生访谈,认为LSU风景园林课程中的雨洪管理教学具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第一,课程设置与时俱进,课程之间衔接得当。LSU的雨洪管理studio课程每年的设计主题都有变化,讲授的内容和提供的资料也都紧跟时代趋势,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雨洪管理最新的知识和理论。同一学期雨洪管理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理论与实践结合,如7031实践课就可以充分用到7034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第二,教学方式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如7031实践课包括阅读研讨、场地考察、案例分析、课堂一对一评图、专家讲座、模型制作、作业汇报等,多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雨洪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如GIS与SWMM在雨洪管理中的应用)。第三,充分整合校友、授课老师和学校的优势,并与社区实践相结合。LSU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和密西西比下游河口三角洲的优越自然环境和文化遗存,为开展雨洪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条件。课程中经常会邀请从事相关工作的校友与学生进行交流,课程实践的项目也多以授课老师参与的实际项目为主,这些有助于学术立足实践,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园林类高校在风景园林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雨洪管理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未来的风景园林师在工作后掌握应用雨洪管理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LSU风景园林课程中雨洪管理内容的介绍与案例分析,希望能对国内雨洪管理相关课程的开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