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品析

    剧爱玲 李明波

    

    摘? ?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精心设计、格调雅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稳中有变、素养谋篇;试题亮点频现,彰显时代特色,落实立德树人使命,较好地实现了普通高中招生暨学业水平考试的应有功能,教学导向作用明显。

    关键词:2019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价值品析;教学启示

    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素养谋篇,知识打底,情境载体,能力和价值立意并重,精心设计巧妙布局,整体结构稳中求新,教学导向作用明显。现采撷若干亮点,与各位同仁共赏共享。

    亮点一:精心设计巧布局,大气雅致联实际

    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遵循“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1]3的课程基本原则,题型兼顾主观和客观,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考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彰显综合性,凸显地方特色,展现出从设计到布局的匠心独运。

    试题密切回应当今社会重大主题,背景材料的选取让试题显得恢宏大气。如,第4题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7题的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第8题的外商投资法制定,第9题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第10题的河南“四美乡村”创建,第13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试题设计起点高、落点低,切入点巧妙细腻接地气,让整个试卷格调雅致。

    综览全卷,扑面而来的浓厚文化气息,也让试卷雅意十足。卷首温馨提示语的朗朗上口,每道题目表述语言的规范练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等语句言简意丰、直抵心灵。细品试题第1题、第11题、第13题文化味尤其浓郁,让考生在做题中接受文化熏陶,从而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经典回放】1.(单选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下列名言警句中与这句话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B.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C.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杨万里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经典品析】本题选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作为题干,以《周易》、朱熹、杨万里、陶渊明的名言、诗句为题肢,考查学生对于自立自强、身心健康、社会责任等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人文底蕴和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作为开篇第一题,奠定了整个试卷文雅的基调。该题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积淀,正确理解题肢每句话的内涵,就能正确选出答案。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

    【教学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富含哲理、令人回味,陶冶性情、启迪人生,是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道德与法治课丰厚的课程资源。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经典名句、经典故事、历史背景知识、诗词歌赋等来增加课堂的文化含量;也可以挖掘地方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搜集当代中国科技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等,根据教学需要,拿来为我所用,借以增强课堂的厚重性,使道德与法治课充满文化的意蕴和雅味。

    亮点二:立意高远富内涵,稳中有变显新意

    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为指针,紧扣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1]5的理念,彰显课程立德树人的特质和本色,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必然的价值追求。试题稳中有变,全卷13道题均立意高远,考查多元,内涵丰富。例如:第4题,引导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捍卫公平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有正义感的人;第7题,引导学生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第8题,帮助学生认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情怀,引导学生具备世界眼光和开放胸怀;第9题则直击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困惑,增强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信心。

    【经典回放】9.(辨析题)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下决心要学好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道德与法治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呢?

    【经典品析】该题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背景,以“如何学好道德与法治课”为话题,巧设辨点,直面问题,贴近真实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试题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做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辩证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培育科學精神及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该题立意高远、选材精准、配图活泼,语言通俗,打破了以往辨析题四句工整对仗的语言壁垒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充分体现了今年河南中考试题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特点,是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学科功能不可多得的一道好题。

    【教学启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本题的精心设计有益于促进学科教师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进一步明确“让学生在各种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在生动活泼的具体情境中感悟内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重要途径”[2]。在每一课教学中,基于目标,基于学情,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因势利导、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与创新能力。如可设置学生演讲、辩论等环节,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交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表达,进而感悟明理、日常践行,让道德与法治课真正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在做题思路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逻辑进路,这样才能在开卷考试中游刃有余。

    亮点三:素养谋篇担使命,知行合一重导行

    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落实立德树人命题理念,考查了未成年人保护、珍爱生命、依法治国、调控情绪、尊重他人、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对外开放等40多个知识点。试题依托知识但不唯知识,做到了素养谋篇、能力考查与价值指向相统一。每道试题指向一个或多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如,第2题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第3题科学精神、健康生活,第5题健康生活,第6题媒介素养、科学精神,第12题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第13题人文底蕴、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每道试题都锻炼学生在鲜活的情境材料中提取信息、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形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必备的素养,做到了让试题“说话”,让考试育人。

    【经典回放】13.(活动探索)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为响应中央号召,你校准备举办“我和我的祖国”校园书法展览,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为明确活动主题,请向同学们宣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内容。

    (2)向同学们介绍中国书法基础知识,中国书法有“真(正楷)草隶篆”四种主要字体,请按“真草隶篆”(从左至右)排列下列四幅图片的序号。

    (3)依照上级通知要求,你在本次书法展览中参展的书法作品将书写什么内容?

    (4)作为学生代表将在本次活动启动仪式上发言,你打算讲些什么?(写出概要即可,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经典品析】本题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活动,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爱国情感,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试题第(1)问通过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具体内容的宣讲,教育学生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第(2)(3)问考查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之书法的素养,包括辨别真草隶篆四种主要字体并正确排序,提交书法作品选择并展示具体书写内容。第(4)问则考查学生的爱国情怀。该题融合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凸显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充分落实课标要求,实现了一题多能,培育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公共參与、政治认同等多个方面的素养。

    做好本题需要学生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需要重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与检测(2019)道德与法治》上册中相关考点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积累,尤其需要具备相应实践活动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考场上要得心应手,平时必须要下足真功夫。

    【教学启示】本题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从“行”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只停留在“知”的层面。中考之后,笔者对当地部分毕业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和九年级参加中考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师生普遍认为本题偏难。笔者认为学校书法课的真正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实践活动的真正进行是做好此类题的关键。如果真正做到了,学生就能轻松应对此类试题。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所欠缺的。平时由于教学观念和各种条件所限,非考试科目的课程如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形同虚设,考试科目课程组织的实践活动很少,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切实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注重小课堂与大社会的结合,让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在联系实际这方面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部分,给出了大量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建议”,这既是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考试评价的要求,活动与探索题的命制依据基本就来源于课标中的“活动建议”,这一点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暨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坚持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了学科任务、学科内容、评价情境三者的有机融合。这种导向要求我们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性质,积极承担本学科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应有职责,理直气壮地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潜心致力于为国家铸魂育才。

    综上所述,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紧扣重大热点,创设鲜活情境,彰显时代特色,培育学生素养。13道试题恰似13颗各具特色的珍珠,组合成一串新时代的美妙音符,涤荡着每个考生的心灵,也令科任老师深省。好题不厌百回品,鉴赏深思得其真——未来无论是教还是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以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求苗仁.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立德树人[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6(7-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