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产业研究现状

    杜朝东 蒋智钢 杜泽锋 范良瑛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文献增长、引用、分布、来源、基金资助、作者与文献数量等方面对2000年以来我国茶产业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轨迹、研究热点。结果显示:我国茶产业研究文献总体增长趋势较过去明显,2019年以后文献数量的增长势头有所回落;该研究的社科类行业指导类研究占比较大,茶产业的加工、茶叶生产技术、创新等科技方面则略显偏弱;陈宗懋、陈历清、管曦、江用文、姜含春、林馥茗、林盛有、刘春腊、鲁成银、梅峰、钱杭园、沈学政、石红梅、苏祝成、徐建华、杨晓刚、赵晓罡等所著文献产生的学术影响力较大。其中,赵光辉、徐永成、韩星海、任明华、陈宗懋、管曦等是该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

    关键词:茶产业;文献计量;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S571.1;G25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2-0041-04

    Analysis of China′s Tea Industry

    DU Chaodong1 et al.

    (1Library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ea industry in China since 2000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growth, citation, distribution, source, fund support, authors and literature quantity, so as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track and research hot spots of this topic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growth trend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literature in China is more obvious than in the past, and the growth trend of tea industry research literature quantity after 2019 is somewhat lower. In this study, social science industry guidance research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while tea industry processing, tea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th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were slightly weak. Chen Zongmao, Chen Liqing, Guan Xi, Jiang Yongwen, Jiang Hanchun, Lin Fuming, Lin Shengyou, Liu Chunla, Lu Chengyin, Mei Feng, Qian Hangyuan, Shen Xuezheng, Shi Hongmei, Su Zhucheng, Xu Jianhua, Yang Xiaogang and Zhao Xiaogang are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which have produced great academic influence. Among them, Zhao Guanghui, Xu Yongcheng, Han Xinghai, Ren Minghua, Chen Zongmao and Guan Xi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author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Tea industry; Bibliometrics; Research status

    我國茶产业尽管受到市场需求、茶园面积、种植、加工、茶叶生产技术与科技创新、茶业专业技术人才与劳动力紧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良莠不齐,但茶产业是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历史悠久,对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精准扶贫”、建设和谐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4]。为了解我国茶产业科研的发展轨迹,笔者利用文献计量学有关知识,以“茶产业”为关键词,采取精确检索方式,对2020年10月28日出版《中国知网》的中文数据库进行篇名检索,检索范围为2000—2020年,并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1 文献增长

    2000—2020年我国茶产业研究共发表各类文献3683篇,其中期刊3161篇(85.83%)、报纸187篇(5.08%)、学位论文186篇(含博士学位论文5篇,5.05%)、会议文献130篇(含国际会议1篇,3.53%)、科技成果17篇(0.46%),国家标准和中国专利各1项(0.03%)。由图1可知,尽管该研究文献的增长在2019年以后有所回落,但文献总体的增长趋势较过去明显;2017年是该研究文献增长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最多的一年,达到357篇(9.69%),其次是2018年、2016年和2019年,分别有338(9.18%)、332(9.01%)和312篇(8.47%)。

    1908年,茶产业研究文献开始出现,早期载体主要是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研究内容主要以综述的形式对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日本、台湾等我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茶业介绍及分析。1957年,Shun′ichi SONE对我国茶产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即Shun′ichi SONE所著的《Tea Industry in China》。1996年出现中文文献,即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姚远的《樟、糖、茶产业与台湾早期三大名刊》以及湖北省农业厅经作处宗庆波所作《立足茶资源舞活茶龙头发展茶产业──英山县茶叶生产调查纪实》。

    2 文献引用

    由图2可知,2000—2020年共有1948篇文献成为引证文献或参考文献,共被引用8102次,平均每篇文献有0.5篇成为引证文献,被引2.2次。其中,期刊引证文献或参考文献有1757篇(90.20%)、报纸22篇(1.13%)、学位论文140篇(7.19%)、会议文献29篇(1.49%),分别被引用7147(88.21%)、30(0.37%)、882(10.89%)、43次(0.53%)。

    由图1、2可知:2017年是引证文献或参考文献最多的一年,为202篇(10.37%),其次是2016、2018和2014年,引证文献或参考文献分别为193(9.91%)、172(8.83%)、152篇(7.80%);2011年是该研究文献引用频次最多的一年,为898次(11.08%),其次是2010年、2013年和2012年,分别为689(8.50%)、655(8.08 %)、638次(7.87%);2018年是该研究文献被引频次快速下滑的一个节点,说明该研究亟待新领域的出现。

    2.1 引证文献及被引频次 被引1~10次的文献有1791篇(91.94%),被引4984次(61.52%);被引11~19次的文献有100篇(5.13%),被引1343次(16.58%);被引20~29次的文献有38篇(1.95%),被引900次(11.11%);被引30次及以上的文献有19篇(0.98%),被引911次(11.24%)。按照文献的集中与分散定律或黄金分割原理,被引1~4次的文献是该研究的低频被引文献区,1450篇(74.44%),被引2699次(33.31%);被引5~12次的文献是该研究的中频被引文献区,388篇(19.92%),被引2781次(34.32%);被引13次及以上的文献是高频被引文献区,110篇(5.65%),被引2622次(32.37%)。这符合“低频被引区引证文献数量多、被引频次低,高频被引区引证文数量少、被引频次高”的文献利用特征。

    2.2 高被引用文献 被引频次是考核文献学术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5]。笔者以“第一作者+被引频次≥35次”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有19篇文献入选(表1)。由表1可知,(1)文献的类型主要是科技期刊文献(16篇),其次是博士学位论文(3篇);(2)被引用文献最多的是2011年(5篇),共被引用301次;其次是2009年(3篇),共被引用154次;2007年、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各2篇,分别被引用120、76、65、77次;2001年、2004年和2018年各1篇,分别被引用31、31、56次;(3)该研究高被引用文献的作者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中部地区,作者单位最多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4)《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和《茶叶科学》各2篇高被引文献,是被引文献最多的刊物;(5)期刊文献被引频次前五位的第一作者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安徽农业大学姜含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江用文、厦门大学石红梅;(6)学位论文被引频次前3名分别是浙江大学苏祝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晓罡和南京农业大学管曦;(7)会议文献被引频次前3名的作者分别是湖南农业大学叶飞、湖南省益阳市茶叶局朱泽邦、湖南农业大学杨志辉等。

    3 文献分布

    3.1 研究层次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层次是社会科学研究3155篇(85.66%),自然科学研究230篇(6.24%),经济信息26篇(0.71%),高等、中职和基础教育7篇(0.19%)等。其中,社科类行业指导占比最多,2094篇(56.86%),其次是社科类基础研究860篇(23.35%)和政策研究155篇(4.21%),再次是自科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81篇(2.20%)、工程技术78篇(2.12%)和行业技术指导53篇(1.44%)。

    3.2 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茶产业1788篇(48.55%)、名优茶397篇(10.78%)、发展现状与对策336篇(9.12%)、有机茶303篇(8.23%)、茶园263篇(7.14%)、无性系良种162篇(4.40%)、普洱茶85篇(2.31%)、安化黑茶60篇(1.63%)、湄潭翠芽52篇(1.41%)、无公害茶叶和夏秋茶各51篇(1.38%)、都匀毛尖34篇(0.92%)、绿茶31篇(0.84%)、信阳毛尖30篇(0.81%)等。

    3.3 学科分布 该研究的学科分布主要涉及经济、管理、新闻出版等学科专业。其中,农业经济3158篇(85.75%)、工业经济882篇(23.95%)、轻工业684篇(18.57%)、一般服务业126篇(3.42%)、贸易经济和农作物各85篇(2.31%)、旅游72篇(1.95%)、金融60篇(1.63%)、管理与可持续发展59篇(1.60%)、企业经济42篇(1.14%)、市场研究与信息33篇(0.90%)、经济体制改革31篇(0.84%)、新闻传播18篇(0.49%)。

    4 文献来源

    有671家机构或媒體为该研究文献的发表提供载体。其中,期刊470种、报纸73种、硕士学位论文58家单位(含博士学位论文3家单位)、会议文献51种(含国际会议1种)、科技成果17种、中国专利和国家标准各1种。载文前10位的刊物分别是《中国茶叶》398篇(10.81%)、《福建茶叶》298篇(8.09%)、《茶世界》187篇(5.08%)、《茶业通报》167篇(4.53%)、《茶叶》87篇(2.36%)、《中国茶叶加工》84篇(2.28%)、《现代农业科技》83篇(2.25%)、《蚕桑茶叶通讯》68篇(1.85%)、《茶叶通讯》54篇(1.47%)、《广东茶业》48篇(1.30%)。载文前5位的报纸分别是《中华合作时报》37篇(1.00%)、《贵州日报》21篇(0.57%)、《农民日报》7篇(0.19%)、《安徽日报》和《中国企业报》各5篇(0.14%)。学位论文最多的前5家单位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44篇(1.19%)、湖南农业大学19篇(0.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篇(0.27%)、中国农业科学院8篇(0.22%)、安徽农业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各6篇(0.16%)。会议文献靠前的论文集分别是《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17篇(0.46%)、《安徽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茶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研讨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和《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各11篇(0.30%)、《2007—2008年度上海市茶叶学会》7篇(0.19%)、《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和《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各4篇(0.11%)等。

    5 基金资助情况

    受各级各类基金资助文献161篇(4.37%)。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基金资助发表文献最多的基金,23篇(0.62%);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4篇(0.38%);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分别资助11(0.30%)、9(0.24%)、8篇(0.22%)。2020年是基金資助发表文献最多的一年,共计29篇,占基金资助发文的18.01%;其次是2019年27篇、2015年15篇、2016—2018年各14篇,分别占基金资助发文量的16.77%、9.32%、8.70%。最早的基金资助文献是浙江大学苏祝成的《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其次是陕西理工学院郑宽明的《虚拟企业运营模式构建的汉中茶产业设计》和南京大学闫峰等的《昭通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6 作者与文献数量

    6.1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2659人(87.41%),团体作者42人(1.38%),未标注作者341人(11.21%)。平均每位第一作者发表文献1.21篇。第一作者发表1~6篇文献的分别为2264(74.42%)、270(8.88%)、64(2.10%)、30(0.99%)、15(0.49%)、10人(0.33%),发表7篇及以上文献的有6人(0.20%)。发表文献最多的是《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赵光辉,11篇;其次是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管曦9篇,上海市茶叶学会徐永成8篇,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金晶、陕西省茶人联谊会韩星海和贵州凤冈县城管局任明华各发表7篇。

    6.2 作者合作 实际作者有4978人,平均每位作者合作完成0.7篇文献(不含未标注和团体)。作者凭借自身实力完成1篇的文献有1466篇(39.80%),由2~6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献分别有563(15.29%)、307(8.34%)、151(4.10%)、171(4.64%)、1篇(0.03%),团体42篇(1.14%)、未标注341篇(9.26%)。

    7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茶产业研究文献总体增长趋势较过去明显,说明该研究是我国茶专题研究的热点之一;2019年以后该研究文献数量的增长势头有所回落,说明该研究亟待创新和新研究“拐点”的出现;该研究的社科类行业指导类研究占比较大,茶产业的加工、茶叶生产技术、创新等科技方面则略显偏弱;陈宗懋、陈历清、管曦、江用文、姜含春、林馥茗、林盛有、刘春腊、鲁成银、梅峰、钱杭园、沈学政、石红梅、苏祝成、徐建华、杨晓刚、赵晓罡等所著文献产生的学术影响力较大,能为有关部门和后续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其中,赵光辉、徐永成、韩星海、任明华、陈宗懋、管曦等是该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

    参考文献

    [1]江用文,陈霄雄,朱建淼,等.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J].茶叶科学,2011(3):273-282.

    [2]吴文平.遵义市茶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25-327,332.

    [3]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5):463-472.

    [4]管曦,谢向英,林畅,等.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思考及其对策研究(续)[J].中国茶叶,2019(1):39-42.

    [5]杜朝东,范良瑛.我国“基层文化”专题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科技文献管理信息,2020(2):15-19.

    (责编:徐世红)